一直以来,妈妈觉得喜鹊小朋友是听得进去道理的偏理智型的孩子,生活中几乎看不见小喜鹊撒泼耍赖油盐不进的情形的。不管是1岁时候的断奶,还是2岁半时候的入园,以及5岁时的学校寄宿,包括小时候不愿离开爸爸妈妈去奶奶或者姥姥家小住,全都是通过妈妈苦口婆心三番五次的讲道理最后达到成效的。因此,有段时间,爸爸称妈妈为“唐僧”。换句话说,就是妈妈太罗嗦,在孩子跟前缺乏当机立断的魄力。
可是,近期,“唐僧”发现,自己长期以来一直在絮絮叨叨念的经不中了,得发挥紧箍咒的威力才会对小家伙有震慑作用。可是妈妈这个“唐僧”,却对于长期使用紧箍咒的威力却又不太有兴趣,因为这是通过强迫,威慑而暂时达到的临时效果,不具有长期效应。因为它不是喜鹊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
“咱们该做作业了!”------“不!”
“你该练琴了吧!”-------“不!”
“先把作业做完了咱们再出去玩儿吧!”------“不!”
“该吃饭啦!”------“不!”
“该洗澡啦!”------“不!”
“到时间该睡觉了!”-------“不!”
。。。。。。。。。。。。。。。
虽然小丫头每次说完“不”之后,也会一边看脸色一边不情愿地,甚至是嘴里嘟哝着抱怨着也去把该做的事情做了,但是,这种情况下做事的效果也会打一定折扣的,因为有一定程度的应付差事的心理在作祟。
这样子长此以往可不行啊!怎么办呢?妈妈不得不从书架上又取下了《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怎么说孩子才会听》那本书,晚上待小丫头进入梦乡之际,自己又细细研读起来。孩子在成长,“新问题”层出不断,就不能总是抱着“老革命”的方式方法去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希望通过汲取别人的育儿经验,能帮助妈妈顺利度过喜鹊这个阶段的逆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