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又是端阳

11/06/04 18:58:37 标签:

童年的记忆中,端午节是个很大的节日,每家每户都要精心准备。要提前准备粽叶,糯米、大枣、香蒲叶,用来包粽子。粽叶一般都是我们几个孩子去苇塘里自己去剥,那时候小孩子胆子也大,几个人约好了就去芦苇塘剥粽叶,赤着脚就敢往塘里去。放到现在,我是断然不敢进去的。剥好的粽叶拿回家洗好还要煮一遍才可以用,一是可以去掉粽叶最初的浓郁气味,二是煮过之后会比较有韧劲,粽叶不容易破。香蒲叶也是需要煮,煮后把它撕成一条条的线,包粽子时要用它来捆绑。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妈妈就会淘洗好糯米,放盆里泡着。到晚上的时候糯米吸水后变得比较软了,这时候就可以包粽子了。我们小孩子肯定都围在盆子边帮忙了,有帮忙捋粽叶的(我们这边的粽叶都是窄窄的那种,包粽子时需要几片粽叶组合成大粽叶)把几片粽叶整齐的按顺序排好,要一个边压着另一个的边,这样小小的粽叶排成一排,就会变成一个大粽叶,可以包进去比较多的大米。大人在包,我们还要不时的提醒不要忘记放大枣进去。包好了的自然有专人拿着煮好的蒲叶线细心的捆绑结实。包一个我们往锅里放一个,放粽子也是一件艺术活,那要角对角的围着锅底摆放,然后一层层的码好。家里轻易不包粽子,所以包一次都是要包一大锅的,邻居有不包的我们都会给他们送粽子吃。等到大铝锅的肚子快要吃饱的时候,妈妈就会加水上锅煮粽子。我们几个围着妈妈仍然不肯离去,闻着锅里不是溢出的粽香,想着一会儿吃粽子的乐趣,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煮好的粽子我们每个孩子只能分一个,因为大人们都说粽子要经过一夜的浸泡之后才够有味道。头天晚上的那一个只是为了让我们解解馋虫。第二天早上才是真正的粽子盛宴,早饭就是粽子跟鸡蛋,鸡蛋是用猪牙草煮的水打的荷包蛋,淡绿的汤配着白白的荷包蛋,看着就清爽。喝上一碗荷包蛋,再吃上几个粽子,小肚子鼓鼓的,然后就是我们端午节的重头戏了——挂荷包。

挂荷包是我们最期盼的一件大事,挂上荷包后小伙伴要在一起炫耀的。我家三个孩子的荷包都是姥姥亲手给缝制的,里面包有艾叶、薄荷等香料磨成的粉,从荷包里透出来的是淡淡的香气。形状一般都是心形的,据说挂上之后百毒不近身,可以保一年平安。姥姥的手非常巧,做的荷包上面都有绣花的图案,下面带着流苏。就连拴荷包的线都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编到一起的,戴出去那是很气派的,一下子就把那些简陋的荷包给比了下去。所以每年的端午我都要等姥姥给我挂好荷包才出门。

那时候的小孩子也多,大家都挂着荷包在街上玩,有的手腕上还拴着五彩的丝线,有的小朋友拿着粽子跑到街上吃,大人也不管,随便孩子们在街上疯玩。

又到了粽叶飘香的季节,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端午节,感觉如今的节日少了许多乐趣。包粽子也是多年前的记忆了,对于女儿来说,我从来没有教她怎么包粽子,怎么给她精心准备荷包。

也许今年我可以给女儿一个端午节的美好回忆,就从今年开始吧,让女儿也有关于端午节的记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