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两岁多的孩子即将进入人生执拗期或正处于执拗期,面对执拗的孩子,家长要多些耐心,细细观察孩子执拗的原因,慢慢化解孩子内心的执拗。即便化解不了,如果无关对错,不伤及别人,还是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和时间。总之,善待孩子的执拗,从每天每件小事开始。 情景一、只要那把带绳子的钥匙开门 妈妈和果果到了家门口,妈妈掏出钥匙给果帮忙开门。可果就是不要妈妈的钥匙,说这把钥匙不好开门,要那把带绳子的钥匙(是家里的备用钥匙,奶奶和果出去玩时必须带的)。妈妈想开门,他也不让。屋内的爸爸听到我们回来,推开门。果把门又推上,嚷着要那把带绳子的钥匙开门。爸爸只好从家里拿出那把带绳子的钥匙,交到果手上。果将门打开了,立刻恢复了平静,脸上的愁云消失了,换之轻松的微笑。 妈妈分析:孩子非要那把带绳子的钥匙开门,而且非要自己来。相信很多两岁多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执拗表现。妈妈理解孩子在那一刻对内心秩序的维系,在孩子眼里,只有那把带绳子的钥匙可以开门,别的钥匙一定不行。此时即便大人说再多的道理,恐怕孩子未必听得懂或听得进。单单从这件事上来看,用哪把钥匙开始,由谁来开门都无伤大雅,没有对错可言。既然孩子不能接受用别的钥匙开门,不能接受别人来开门,那咱们就不要强求孩子接受大人心里那无关紧要的现实了。 次日,妈妈下班进家门。故意高高举起手中的钥匙对果果说:“看,妈妈的钥匙也能开门哦!我没有用你的带绳子的钥匙哦!”“不行,不行,要用带绳子的钥匙开门!”果强烈反对,看来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接受,妈妈立刻打住,将钥匙收进了包里。 情景二、不给妈妈衣架晾衣服 周日早上,妈妈洗好衣服,开始晾晒。“果果,来帮妈妈晾衣服呀!”果欢快跑来,遵照妈妈的意思,将柜子上的衣架全部搬运过来。妈妈拿起其中一个衣架,可果不让妈妈拿。妈妈以为没有征求同意,所以不让拿。妈妈拿第二个衣架前,特地问果:“给我一个衣架,好吗?”话刚落音,果就给妈妈吃了闭门羹,“不行,是我的!”妈妈试图说服果,“果果,妈妈没有衣架晾衣服,妈妈需要你的帮助。这样好不好,你为妈妈挑衣架,妈妈不随便拿,好吗?”“不行,不行,都是我的。你不能用那个衣架吗?”他指指窗台上的圆衣架,那是专门晾袜子之类小件衣物的。 劝说两回无果,妈妈选择离开。妈妈在卫生间,听到果喊妈妈,一声,妈妈没有答应,两声、三声,妈妈还是没有答应。然后,听见果小声自言自语着:“妈妈发火了。”“果果,你说妈妈怎么了?”“妈妈发火了!”果抬头,无辜的眼神看着妈妈。妈妈蹲下来,摸着果的头说:“妈妈不理你,所以你认为妈妈发火了是吗?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理你吗?刚才我家果果帮妈妈拿衣架,妈妈好开心!可妈妈晾衣服时,果却不给妈妈衣架。妈妈想得到果果的帮助,帮妈妈递衣架,可果却阻挠妈妈,影响妈妈晾衣服。妈妈不是发火,而是难过,你知道吗?”“嗯!”他看看身旁的衣架,从中挑选出一个递给妈妈,“妈妈,给你这个衣架好吧?”妈妈赞许地笑了,“谢谢果果,妈妈开始晾衣服了,你帮我递衣架哦!”果不满足于此,对妈妈说:“我也要晾衣服!”“好,和妈妈一起晾衣服!” 妈妈分析:当孩子执拗地不给妈妈衣架晾衣服时,妈妈应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他认为衣架是他的,自己的东西有给或不给的权利,全然没有想到不给妈妈衣架就产生了妈妈无法晾晒衣服的后果。劝说孩子是我们通常最先尝试的方法,有时管用,有时无疾而终。怎么办?我们不妨采用冷处理,暂且把这事儿放下,去忙别的事情,给自己一点冷静思考的空间,也给孩子一点平静情绪的时间。过后,孩子往往比妈妈按捺不住,先来找妈妈,趁机给孩子分析事情。妈妈也可以适当示弱,向孩子寻求帮助,获得孩子的帮助后,应立刻夸赞孩子,并露出喜悦的表情,让孩子从妈妈的夸赞与喜悦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