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带来的错

11/07/27 16:42:22 标签:宝宝 语言 沉默 锻炼

   宝宝的各种功能都有最佳发育时期,错过最佳时期再补救为时已晚,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来说,宝宝能说出第一批真正能够被理解的词的时间在1岁左右,0-1岁是幼儿言语形成的准备期,1-3岁是言语形成期,3岁以后是言语发展期,5岁左右是掌握词汇能力最快的时期。因此,0-3岁是宝宝言语发展的敏感期。

 

常常能够看到,年轻的母亲抱着才几个月的宝宝,以温存的语调不断地说:“乖乖叫妈妈,叫爸爸……”也许您会想:孩子能听懂妈妈的话么?还不是白费劲?其实小儿语言的发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经常给他念儿歌听,和他搭话,使他的大脑里有“语音储备”,脑子里的语音印刻多了,再教他用口型发音就会容易得多了,但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一般要到十个月之后才会有意识的喊“爸”“妈”,十个月之前的发音都是无意识的。

 

结论:言语训练要从0开始,不要在沉默中带孩子。

 

在沉默中养育的婴儿耳朵得不到锻炼。别看这个时候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学习、不会学习,恰恰相反,他就像一块饥渴的海绵,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来自成人和环境的言语刺激,为真正的言语形成做着发音和理解方面的双重准备。周围的人们不管怎样说话,对听不见的婴儿来说,就如同电视的声音消失了一样。耳朵能否听得见,这是语言发展的第一步。

宝宝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岁:单音字。

一岁半:开始发常用动词的单字音节(也可能仍停留在名词单字音节、甚至也许会出现“言语沉默”现象,但都是一种短暂的现象。)

一到一岁半发“回音语”(即鹦鹉学舌现象,有时可持续到两岁才消失)。

一岁半到两岁:似乎“哑巴”开口说话了。出现“词语爆炸”现象。但这种爆发现象到两岁半时便消失了。

所以只有两岁到两岁半这六个月的时间里,才是人的一生之中对语言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若用婴儿语对孩子说话,将对孩子语言产生障碍。一岁半到两岁为“称呼期”(即开始知道“物各有名”)。

两岁到两岁半为短句时期并具有疑问或感叹语气,会用代词你、我、他。

两岁半到三岁为“好问期”,会使用复杂句喜欢提问。

三岁到六岁为“完备期”,说话流利。从两三岁起对孩子不当行为便可采取“不行!”的果断制止方式了。此时不必给孩子过多的制止理由,他其实也很能够听从了。

怎样才能学会早说话:

要想孩子早点学会说话,从两三个月开始就要不厌其烦与孩子搭话,虽然最初宝宝听不懂母亲的话,但母亲或其他家人反复的语言会在孩子身上慢慢地起作用。语言可以刺激宝宝的听觉,而说话的口形及神态又在宝宝视觉中留下印象,反复重复多次以后,言词的声音便开始成为物体或动作的信号。

例如,当反复一面说“妈妈”、“爸爸”一面用手指着妈妈、爸爸,不断重复以后便在孩子头脑里建立起爸爸、妈妈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的联系,以后再听到“爸爸”、“妈妈”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形象来,当问“妈妈在哪儿”,孩子就会用手指出妈妈来。

从出生10个月起,孩子逐步在词音、物体或动作联系的基础上,过渡到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并逐步懂得词的意义。在听懂词义之后,从模拟成人声音开始,经过不断强化之后,就能说出来,这就是小儿语言的发生过程。孩子只有在与成人不断进行语言交流中才能逐步丰富自己的语言。因此,妈妈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跟他搭话,不是无用的,这对孩子语言的发生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

两岁至两岁六个月是语言爆发期。教小孩说话可从“这是什么”开始,语言刺激应该接近儿童语言发育水平,两岁以上不宜采用模仿方式学说话,而应以他们能够理解为基础。可通过语言游戏巧妙地让孩子学会颜色、大小、数量、形状。阅读可进行精读和多读。让孩子正确理解语言中的事物因果关系以培养他正确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此时是孩子口头语言和计数的发展关键期。

此时处于开始早期造句阶段。会用“你、我、他、上、下、好、坏、多、少”逐渐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从两岁开始名词占总词汇的比例开始下降。最早掌握的短语结构是“名词——动词”、“动词——名词”;随后为“的”、“在”、“介词——名词”、“否定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三十个月时百分之九十可掌握这七个结构。能用代词(你、我、他)介

  为了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双亲或抚养的其他家人,一定要从生后就与孩子经常搭话。尽管开始孩子听不懂。

宝宝学说话最佳四步骤:

婴儿语言学习理论上要经过两个阶段:接受信息阶段和表达信息阶段。从学习口语和文字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四个必经步骤:学听话、学说话,学认字、学写字。

步骤之一:学听话

学听话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婴儿从出生开始,大量地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语音和句子。在这个阶段要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语言沟通,但父母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宝宝听,让宝宝的头脑中将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而不要太在乎宝宝是否真的理解),这是在进行语言的储备,对孩子将来的语言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步骤之二:学说话

学说话是表达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伴随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让婴儿先后发出单音、双音,逐渐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子。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说话要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句子和句型,多与宝宝交谈,并给宝宝朗读,让孩子反复练习儿歌;同时要随时随地让孩子学习、练习使用语词,如:认识家中的各种东西;外出时教给宝宝所看见的东西等

步骤之三:学认字

学认字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同样是:从出生开始,大量地接触(视听)各种表现形式的文字。这一阶段要培养婴儿的阅读意识,多给宝宝读书,在读书时告诉孩子,每一本书讲的是什么,书中的字和词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注意字的形状;当孩子主动问起字、词时,要耐心地讲给他听。

步骤之四:学写字

学写字是表达信息阶段,应伴随手部小肌肉协调能力逐渐成熟,让婴儿从简单笔划的字开始,一笔一划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宝宝学说话的三个禁区: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说成,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