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饺子在成都转糖饼的照片了,虽然晚上的光线不太好,但还是勾起了饺妈对小时候转糖饼的美好记忆。记得上小学、中学和上高中时的校门口都有转糖饼的。每当上学前和放学后都能看见同学在摸字或转动竹子小转盘。大多数情况下是转不到龙的,但转者旁边永远围着一群同学齐声喊着:龙!龙!龙!扫兴之时会得到一个安慰品,摊主会露出诡秘的笑容。幸运之时得到大糖龙的同学会被人围着欢呼雀跃,那同学会小心翼翼的高举着糖龙离开,俨然得胜的大将军模样。现在四川的糖饼早已经走遍全国,但饺妈还是用怀念的目光在网上找了几张糖饼摊的面貌,让来我家做客的朋友们欣赏。(向照片的拍摄者致敬)
糖饼摊,不知道发源于多少年前,历史沿革又是啥样,不过自我记事起差不多就是这模样了。卖糖饼人有一个分为3个方桌的可以折叠小摊子。中间是一张平整的画糖画的白石板,左右两边则分别是一个画有飞鸟鱼虫和可以旋转的竹制长签的转盘,另一边是绘有楚汉河界限和姓氏的方格子。一根竹竿顶上绑着草把子,插满了糖饼师傅琳琅满目的成品。摊子下面是红色的木头柜子,放糖锅和原料工具,上面的面板可以折叠。收摊的时候折叠回去,挑在扁担的一头,另一头挑着火炉板凳就可以回家了。
转的规则是中间的指针指着什么,你就得到那样的糖饼。糖饼的种类挺多,最常转到的是燕子,桃子,蝴蝶,马,鸟,关刀还有用竹签沾起的最普通的犹如5分钱大小的糖饼。只有在转盘的四个角上会有得到龙或者凤的概率。
记得有一次饺子的姥爷姥姥带着饺妈在成都人民公园转到了金龙。那师傅先用一大瓢糖做龙身子,然后再一层一层的勾鳞,鳍,胡须,尾巴。龙的双眼是用糖珠子做的眼珠,然后连通眉毛插在龙身上,太漂亮了。好多人都围着看糖人师傅得意的做着龙,我们也享受着别人:“哪个得到的哦”的问候声,心里面比吃糖还美。龙做好了饺妈还舍不得吃,拿了好久才开始一点一点的吃,那条龙是饺妈吃糖饼以来吃的最久地一次,呵呵,舍不得吃哈。
小的时候饺妈的零用钱也有不少捐在了糖饼摊上,饺妈最喜欢的还是摸字。在画有楚河汉界和姓氏的棋盘格子旁边有罐子或竹筒。把刻有姓氏的竹片一个一个的摸出来,放在棋盘格子上对应的位置。赵钱孙李在河东,周吴郑王在河西。只要在规定的几手中不摸过河就是一条龙,或者第一个字就摸到“赵”字就是一条龙!虽然饺妈从没有摸到过龙,但真的好怀念那摸字过程的快乐呀!
姥爷打来电话说:“今天吃过晚饭,饺子就嚷着要到文殊坊转糖饼吃”。饺子说:“妈妈,我今天没有运气,转不到龙,小桃子也很好吃的”。虽然夜色已晚,但看到了饺子吃糖饼的快乐!估计饺子的小桃子是糖人师傅事前就做好了的。对于饺妈从小吃糖饼长大的人,转过转盘后一定会让师傅专门为自己做一个,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