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管理(转帖) - 2011年9月29日

11/09/29 12:24:45 标签:

开家长会老师的讲座,先拿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俗话说: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很多家长感觉到孩子的情绪真是难以捉摸。一旦闹起脾气来,孩子难过,家长更难过。有些家长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却常常对一个毛头小孩子手足无措,这给年轻的父母们带来了不少的挫败感和无助感。可能有家长要说:这么小得孩子一点都不懂,怎么会有如此大地脾气呢?我们先来听一个案例:有一个孩子叫辉辉,它父母都是大学的教授,平时工作很忙,就由退休在家的奶奶帮着照顾。这孩子的智力发展与比较好,会说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画画也好。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却做了一件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天外面的风很大,辉辉却站在阳台上,老师让他回去,他说:“我想跳楼。”老师的心咯噔一下,但仍平静的说:“这么高地楼,跳下去会死地。他说”我就想死。”老师说:“你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呀!”“我就是要让他们难过”,老师就想换一个话题:“我们回到教室里去说话吧,外面太冷,会感冒生病的。”孩子说“我想生病。”“你生病了,老师会难过的。”孩子这时的回答更让老师大吃一惊:“你们伤心我才高兴呢!”这位老师事后将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座的家长可能会认为我的孩子还小,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与行为,所以你们会只重视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教育。因此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发育缺乏有意识的培养和疏导。有研究证明:2-3岁的孩子正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那什么叫“情绪脑”呢,科学家发现,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又被称之为“情绪脑”。情绪情感与主管智力发育的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孩子1岁左右迅速形成,以后不断地情绪体验会定型这种联系通道,进而使其形成稳定的情绪反应习惯。

那么孩子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情绪表现呢?

哭闹、胆怯、任性、黏人、孤僻、愤怒、撒野、无聊、焦虑、嫉妒、逆反、攻击、受欺负、浮躁好动、争强好胜。

对于2-3岁孩子最常出现的情绪有哭闹、胆怯、愤怒、撒野、焦虑。

哭闹:孩子的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缺少大人关注的时候,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

胆怯:通常就是怕见生人,见到之后就一直躲在大人的背后,不露脸。

愤怒:当宝宝鱼其他孩子发生争吵之后,家长了解情况之后确实是自己孩子的过错,就将其进行“冷处理”,让孩子单独呆在一个地方,等一段时间后你去看,孩子必定表现出:用手撕拉、用嘴咬、用脚踢得的行为。这就是孩子所谓的发泄自己愤怒的行为。

撒野:这是孩子撒娇后的高潮,当孩子不想自己吃饭,需要大人喂,或者在上公园、逛街的时候需要大人抱、背,现在呢,当这些行为得不到满足时,他就坐在地上哭闹,或者厮打大人。这就是撒野了。

焦虑:当有些孩子走进教室门,或者还在外面的时候,就拉着家长的脖子、衣服、脚,不肯松手,不管老师怎么诱导、家长怎哄骗,孩子就是一直哭,那这种现象属于焦虑情绪。

那么针对孩子出现以上情绪反应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对其进行“情绪管理”呢。可能有家长朋友会说:“什么事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太难了,大人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管理孩子的情绪呢?”确实如此,孩子还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且对成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而成人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外,更肩负着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义务。为此,家长除了要做到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保持家庭成员教育的一致、采用温和儿坚定地教育态度、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外,还应采用一些积极地方法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下面我就介绍几种方法:

共情法:发脾气的孩子最需要共情。一般情况下,家长都认为,不管什么理由,发脾气终归是不好的,有话可以好好说,有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通常的做法首先是批评教育孩子,然后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争取下次别犯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教育问题出现的关键在于家长没有意识到“以理服人”的前提是“以情感人”,也就是与孩子共情。共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耐心的询问事情发生的原因, 如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话,应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来,如果孩子不愿意表达的话,你可以用“你是想说的是……”“你想……做”等方式,帮助孩子说出心里话。然后根据事实作出教育策略的调整。

孩子的共情能力该如何培养?阅读是最有效地方法。图画书中含有丰富的人物角色和心理活动,经常给孩子阅读图画书能提高孩子理解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如果家长有意做一些提问,效果会更加明显。

延迟满足法:延迟满足是家长在孩子产生欲望之后创造一定的积极等待时间再给予满足,是孩子在困难面前信任世界、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现。比如,家长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时间在忙着打扫卫生,可孩子一直嚷着要你带他出去玩,如果家长避而不答或者对于孩子的“纠缠”感到厌烦,甚至有过激的行为出现,那孩子的反应会更大。作为家长你应该冷静下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对待孩子,“现在妈妈很忙,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果你能安静下来,或者自己玩一会儿玩具,看看图画书,那妈妈会做的快一些,等妈妈做完了,就可以带你出去玩了。你想出去玩吗?你能做到吗?”这个过程不但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理解与表达水平,还让孩子学会等待,培养孩子守时、守诺的好习惯,而守时、守诺的孩子往往情绪稳定、不易冲动。

自编故事法:自编故事法就是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的生活及情绪与故事情节相联系,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阴影。自编故事要达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效果,需要两个重要前提:一个前提是家长对孩子保持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没有批评过孩子的过错,也就是在孩子犯错后没有批评,而是直接从孩子的情绪事件入手自编故事;另一个前提是故事的目的不是想孩子灌输道理,而是帮助孩子从积极地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通过迁移认知的方法管理自己的情绪。

运动法:有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位非常乖巧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上班时间都是由奶奶照顾。爷爷有哮喘,奶奶既要照顾爷爷,又要照顾孙子,比较忙碌,但是她把孙子照顾得妥妥当当,以至于 3岁以前没有摔过一个跟头、没有生过一次病,没有吃过一粒药,没有打过针。性格温和,很少哭闹,所以天天在家呆着,很少出门。但就是这样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出现了问题。妈妈用汽车接送,他就晕车、呕吐,上课时重复三个动作:左手的拇指一次抚摸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右手的拇指依次抚摸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然后用下巴蹭左边的肩膀,老师说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缓慢的操作。在幼儿园做任何事情喜欢坐着看别人做,自己不敢尝试做。对于小男孩的这种情况,专家给出的意见是:问题出在感觉统合失调上。儿童感觉统合是情绪管理的生理基础。0-3岁是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大脑各个区域与身体各种感官迅速建立信息输入与输出联系的时期。而小男孩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运动。生活在简单的环境中,缺乏丰富的信息刺激,各种感官器官很少有锻炼的机会。那该如何调节此类的情绪呢,介绍几种亲子游戏:

1.大龙球:孩子趴在上面,家长抓牢孩子的大腿来回、左右的翻滚。在刺激孩子的本体感之后,促进触觉感官的发育。

2.每天带着孩子在床上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游戏需在孩子用餐完1个小时进行。

3.袋鼠跳:家长与宝宝站在床单里,或者是蛇皮袋里,一起跳。游戏时间不宜太常,否则孩子会因为疲乏而失去游戏的兴趣。

4.三明治:名字一听好像是吃的,但也可以作为游戏。家长为宝宝准备两个靠垫,一个放在宝宝平躺的身体下,另一个放在宝宝身体上,家长轻轻按压,动作要轻、柔。 保证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按压到。刺激触觉神经,提高触觉神经的发育。

孩子的情绪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伴随着。家长想要孩子幸福的生活,需要从小关注孩子的身心平衡发展,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情感、健全的个性人格。让家庭、幼儿园为这目标一起努力吧!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