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

11/10/21 20:20:59 标签:婴儿吐奶

首先要弄清楚婴儿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婴儿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婴儿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
       
  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
       
  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
      
  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

  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漾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不要怕奶太冲而只到奶头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喂完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太厉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时的量一般较少,对孩子生长发育不会有多大影响。随着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

宝宝肌肉控制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现吐奶、溢奶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宝宝胃肠道和口腔的肌肉控制不健全,喝完奶后马上平躺,奶很容易从食道中反流而出。

改善方法:拍嗝。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要及时帮宝宝拍嗝,把气体排出。如果宝宝不打嗝,可以直立抱起宝宝,让他趴在自己的肩上多待一会儿,然后将枕头稍稍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喂养过度

有的妈妈总担心宝宝吃不饱,一哭就喂;或者母乳流出太快,奶嘴出奶孔过大,都会造成宝宝吃奶过多,从而容易吐奶。

改善方法:减慢喂养速度。奶瓶喂养时,每喂30至50毫升的配方奶就停顿几分钟。喂到一半时给宝宝拍个嗝,既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又能减缓喂养速度。选择出奶孔小些的奶头,也能增加宝宝吸吮的力气,延长喂养时间。

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过度喂养时,可增加两侧乳房喂养交替的间隔时间。如果宝宝一次只吃一侧乳房已经足够,每喂养5至10分钟就要强行中断喂养。

幽门狭窄

幽门是指胃与十二指肠相连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儿。

幽门狭窄常见于出生3周至2个月的小宝宝。通常在宝宝1个月时,症状开始明显,往往是边喂边吐,可能每吃两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后宝宝因为饥饿又吵嚷着要吃,吃完后又会出现喷射状的呕吐。

改善方法:手术治疗。患幽门狭窄的宝宝,必须通过手术治疗,通常手术4至6个小时后就可以给宝宝喂食。

宝宝感冒咳嗽

宝宝感冒、咳嗽时,经常会出现恶心、反胃的现象,可能会出现比平时严重一点的吐奶情况。

改善方法:病愈自然消失。只要治好感冒、咳嗽,宝宝的吐奶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 医生提醒———

●如果只是轻微的吐奶、溢奶,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别的治疗,只要耐心地帮宝宝拍打嗝,或是调整喂奶方式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出现喷射性吐奶情形,必须带他去医院检查,在确认了病因之后再进行诊治。

●通常宝宝的吐奶、溢奶现象在开始食用固体食物后就会逐渐有所改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