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八达岭长城游览,在入口处遇到一位外国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来游长城,这三个孩子中有两个跟着母亲走,还有一个大约两岁,躺在婴儿车上睡着了。母亲要去买票,于是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检票员,是否可以孩子放在这儿。得到许可后,她转身就去买票。过了一段时间,母亲还没回来,睡在车上的孩子醒了,他看见母亲不在,并没有哭,也没有害怕,而是把盖在身上的东西拿开,在旁人的帮助下,从婴儿车里站起来,与另外俩个孩子玩了起来,丝毫没有对母亲的依赖。这位外国妇女没有对孩子过分担心和过分保护,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也会自己独立对待,而不是惊慌失措,大哭大闹。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一、不要轻易替代,放手让孩子尝试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的反抗就是淘气,是坏事。正相反,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是要独立的表示,是积极的表现。孩子长大后坚强的意志,独立承担任务的能力,以及对人对事的决断能力都是由此发展而来。所以父母应珍惜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不要轻易替代。
下面是一位中国专家在国外的真实见闻。
他说,通常美国孩子大约一岁半就自己吃饭,一把专用的高背靠椅,一条大餐进,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少了就说明孩子不饿,大人不用再管,更不用追着喂。卡瑞两岁就会用剪刀了,她还会抹胶水。但是他把床单剪了好几个洞,胶水也被抹得到处都是。但是他的母亲并没有心疼,也没有因此责怪孩子,而是先称赞孩子,然后再告诉孩子怎样使用胶水和剪刀。小卡瑞还会自己洗澡,母亲帮他把热水兑好,把衣服脱掉,卡瑞自己爬到澡盆里,玩了一会儿,就往自己身上抹肥皂,问他用不用帮忙,他认真地摇摇头,说:“不用。”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最后用水冲干净,爬出了澡盆。
而我们的家长喜欢包办代替。比如,某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有些家长一面对孩子自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代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
二、讲究方法,由间入繁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动作技能入手,逐渐过渡到掌握复杂的生活技能。比如,在孩子掌握穿衣这一技能时,起初可给孩子穿好衣服但不扣扣子,再让孩子自己完成。下次,则只帮他穿上两只袖子。再让孩子自己往头套。最后,可以让孩子试着毫无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完成整个穿衣过程。
三、创造环境,愉快接受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孩子朝独立生活的方向努力。以睡眠为例,科学的方法是,孩子一出生最好就同大人分床睡。可在大床旁边安置一个小床,长大一点再分室。这样做,孩子不至于害怕,也比较易接受。再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为他们准备小桌、小椅、小碗、小勺等。而且尽量选择颜色鲜艳、样式新颖的,这样会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孩子会很乐意接受。
四、耐心指导,表扬鼓励
父母在训练孩子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有耐性,不要怕麻烦。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父母的苛求,操之过急或阻拦,往往会挫折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父母正在包饺子,孩子说,我也想包。这时,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小,干不好,越帮越忙,基本上是一概拒绝,让孩子靠边站。这无疑是对孩子要求独立的积极性的一种严重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