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

11/12/06 10:48:49 标签: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昨日听依在背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听是她吟诵“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时把“衰”字念“shuai”音,于是纠正之,让其念“cui”,告诉她诗人写的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体现在这个字上应该念“cui”音,而且上下句之间有押韵的语境。依却说,我们老师教我们这么念的。我想依的老师大概是疏忽了,于是告诉依,老师大概是没有注意,或者是你们没有注意听,你可以把这个音按妈妈说的注上,到学校的时候请教一下老师,看老师是怎么回答你的。依欣然接受了。

      我百度了一下,意见应该是一致的,“衰”念“cui”音。

“衰”字在现代普通话里有三种读音:

1.读suō,同“蓑”。《说文·衣部》:“衰,草雨衣”。经传古籍多作“蓑”,本是以草编成的雨衣,南方多用棕榈毛制作,俗称“蓑衣”。“衰”字这一音义,现代口语里已不用了,完全为“蓑”字所替代。

2.读cuī。常用的意义有二:一是指旧时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后来又写作“缞”。《广韵·灰韵》:“缞,长六寸博四寸,亦作衰。”一是用于“等衰”,即由大到小依一定等级递减的意思,如《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乡置侧室,丈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引申为减退。《广韵·支韵》:“衰,小也,减也,杀也。”这些用法多见于古典诗文,现在也很少用了。

 3.读shuāi。衰微、衰落、衰弱等的意思。《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广韵·脂韵》:“衰,微也。”这也是现代常用的音义。

那么,“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又是什么?读shuāi,还是读cuī?语言学家唐作藩是这样解释的:

 此处“衰”字的意义很明白,是指鬓毛减少,疏落,而不是衰老的意思。再从整首绝句的韵脚来看,与“衰”字相押的是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回”和末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来”。此三字在“诗韵”即“平水韵”中属同一灰韵,它们的韵腹(主元音)和韵尾本相同,大抵都是ai,唯韵头(介音)开合有别。宋元以后,由于语音发生演变,北京话和其他许多北方话原灰韵的开口(即《广韵》的哈韵)字,如“该、开、、孩、皑、哀、胎、台、来、哉、猜、才、鳃”等,其韵母变读为-ai;而合口(即《广韵》的灰韵)字,如“瑰、盔、灰、回、桅、摧、衰、堆、颓、雷、杯、裴、胚、梅”等,其韵母则变读-ui或-ei。因此,无论从字的意义或全诗的用韵来看,这句诗中的“衰”字自然当读为cuī。

有人说,“衰”念cuī,虽与“回”字同韵,但与“来”字韵腹不同,不能相押。这是现代读音的不同,如上所说,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而在贺知章所处的唐代无疑是同韵相押的。这种古代诗韵本来很谐和,由于历史发展,变得不相押,是很普遍的现象。例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三:“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碾渦深没马,藤蔓曲藏蛇。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韵脚“花、家”和“蛇、赊”,在唐韵里本同属麻韵,今普通话和一些方言里也分化为不同的韵母了。

有人说,把“鬓毛衰”的“衰”读作shuāi或读同“揣”(chuāi),这首绝句就押韵了。这种主张显然有问题,既不符合字义,也背离古韵及其演变规律。因为古诗韵“平水韵”的灰韵合口字,今普通话没有读-uai韵母的,况且灰韵属蟹摄一等韵,无知、照系声母,因而不可能有演变为卷舌声母的字。只有止摄脂韵合口字,今有读-uai韵母的,如“揣、衰(~老)、帅、率(~领)”等。而这首诗押的是灰韵,而不是脂韵,而且还有“回”字,普通话也不念huái。

 

有人说,用方言念这首诗的韵脚“回、衰、来”就押韵了,因为方言里保存较多的古音,比如山西平遥话。但我国方言复杂,发展不平衡,各地方言所保持的古音成分也颇不一致。读起古诗来究竟该按哪种方言呢?如用你的平遥家乡话,读贺知章这首《回乡偶书》,是和谐了。但读杜甫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三就不见得押韵了,因为平遥方言里“花、家”和“赊、蛇”韵腹也不一致,属于不同的韵(参看侯精一、温端政主编《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然而,南方某些方言区的人读来又相谐了。又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韵脚“原”和“昏”在平水韵中属元韵,自然相押,而现代南北许多方言(包括普通话和平遥话),二字韵母都不同了。主张用方言读古诗的先生又如何改读才相押呢?

所以,我们赞同国家教委的决定: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提倡学习普通话。特别是语文教学,无论念课文(包括古今散文)、朗诵古代诗歌都应该用普通话。凡遇有韵而读来不相押的地方,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古今音的不同。诗歌韵文的时代越古,现在读来不相押的地方也越多,不足为奇。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至于个人喜欢用自己的方言读古诗,闭门高声吟诵,那是个人的爱好和自由,旁人听不懂无关紧要;犹如我们国家推行简化字,你个人习书法,喜欢写写繁体,也悉听尊便,但不能强求别人跟你去学平遥家乡话。

我觉得唐老师的说法很中肯,也很有教育意义,再看这首诗,仿佛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画,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诗人的感触。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三、四句转折生动真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

 

阅读(0) | 留言(6)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育儿网网友对一一说:2016-07-26 11:07:52
  • 我认为应该读成“shuai1” 因为绝句的押韵的首句不用押,三句必须不押,而二、四句必须押。 虽然这首诗在古汉语中,回、衰、来都是押韵的。 但是既然是当代来读,那就应该首要保证“衰、来”押韵,(这样才读得顺口)。回和衰押韵,没有音韵上的意义。 另外从字义上看 “衰shuai”作为衰老的意思,完全很好理解,两鬓衰老就是白了的意思。 所以读作 cui1,颇有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的意思。
  • 育儿网网友对一一说:2016-07-26 11:06:14
  • 我认为应该读成“shuai1” 因为绝句的押韵的首句不用押,三句必须不押,而二、四句必须押。 虽然这首诗在古汉语中,回、衰、来都是摇匀的 但是既然是当代来读,那就应该首要保证“衰、来”押韵,(这样才读得顺口)。回和衰押韵了,没有音韵上的意义 另外从字义上看 “衰shuai”作为衰老的意思,完全很好理解,两鬓刷老就是白了的意思。
  • 国昌972QQ对一一说:2016-02-11 10:45:27
  • 再一次,感谢启蒙恩师!谢谢您!
    来自手机育儿网(m.ci123.com)用户
  • 国昌972QQ对一一说:2016-02-11 10:40:54
  • 文章读罢心潮难平,对于 贺知章这首回乡偶书,这首千古传唱的名作,阐述的太科普,太启蒙了 大作拜读,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感谢您!浩浩荡荡的知识海洋里的领航人,谢谢,谢谢。
    来自手机育儿网(m.ci123.com)用户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