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上看到一篇帖子,去儿子课堂见证血淋淋的成长,标题一下子唤起了我的回忆,开学后我带学生去一所完全中学实习,有几个学生分到了小学部,于是我去听了几次课,看学生开了几次班会。再加上听朋友同事说起小学的种种,两相验证,让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有所感想,虽然距离成成上学还有一段时间,暂且记下留为后记。
1、重点小学与非重点小学还是有区别的,硬件不谈,学生的面貌确实有差别。衣着、谈吐、气质等。
2、小学老师很辛苦,又很轻松。
3、学生多数非常单纯,但是有些学生世故的不得了,假大空一套非常熟悉。
4、没有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更是很少见到。
5、学校生活很单调(我认为),知识量很少。
6、教育实际与所谓专家的研究差别极大。
7、实习生的教育教学热情和能力,除了经验,超过在校老师多多。
在小学课堂所见虽然称不上是“血淋淋的”,但是也很让人吃惊。
所谓的副课,可有可无,完全是点缀,课程表上的内容不一定全上,主课是绝对的权威。
开班会,班干部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主持,那个女孩极为熟练,镇静不怯场,倒是男孩,目光只盯着手里的稿子。那个女孩颇有些怨气,不停的以凌厉的目光暗示那个男孩子,但抬头望向同学时立刻笑脸盈盈。班里有个女孩站起来读东西,那个腔调,学不上来,没有孩子的味道,但我实在受不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男孩子晚熟的特点表现很明显。
邻居家孩子在该校初中读书,我惊讶于他的地理历史书之干净,奇怪他连本省地图都不熟悉,可是他说老师说不需要上,自己看就可以了。主课老师可以毫不在乎副课老师的反应,径直进入课堂宣布自己要用,甚至有主课老师争抢使用权。想想每天到教室后只有主课,该是多么枯燥呀。当初我读书时,不论是地理历史,还是生物自然,都是我的挚爱,甚至远超主课,成为非常好的主课的调剂。我问他,你们不能和老师沟通沟通吗?他说:如果和老师沟通,那么他就会和你的家长沟通。实在无语。
按成绩划分的好差班,两重国民待遇,让一些学生在初中就放弃了求学。对于这一切我不能说是某个老师或某个学校的问题,只能感慨教育改革的艰难以及所谓的专家学者与现实的距离。我想,等成成读书的时候,有些地方我只能向学校妥协,回到家里我再考虑补充吧。但是万一成成被学校模式完全洗脑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