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真正的“年”糕的和它的来历

11/12/29 20:23:14 标签:

在我们这儿,历来有过年做“年糕”的习俗。

所谓“年糕”,就是用晚稻米打成粉,然后蒸熟以后用机器做成长条状,切割成形。

从我记事起,每逢快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要制作年糕,条件不好的人家用红薯渣掺在米粉里做了黑黑的年糕,称之为“乌糕”,只是现在这倒成了粗粮,高档饭店往往会精制。一般家庭都是用白米制作的年糕。

我们这儿做年糕,用的不是糯米,是晚稻米,也叫粳米。糯米做的是“麻糍”,刚百度了许多关于年糕,多说是用糯米制作,这是错误滴。

小时候,爷爷也曾手做过年糕,而且一半掺了红糖揉制,把白面和红面各揉成平平一层,然后叠起来卷起来,再揉紧。用线割成一片片的,就是美丽的花糖糕(现在饭店也是当成稀罕物了) 

很久以前看到报纸上登过关于“年糕”的来历。有关战事的。现在印象模糊了。百度了下,据说有两种说法:

1、关于春节年糕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眼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

2、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帮助阖闾夺了吴国王位,并帮助他整年经武、强盛国势,但后来阖闾志得意满,命令伍子胥筑“阖闾大城”以显示他的功德。
城垣建成后,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
没过多久,吴王阖闾驾崩,夫差继承王位,听信谗言,伍子胥力谏吴王拒绝越国越王勾践的求和,遭到嫌弃并被赐死。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哭声惨不忍闻。这时那位随从记起伍子胥从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邻里一起来到相门外掘地取粮,当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才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顿时人们激动万分,朝着城墙下跪,拜谢伍子胥。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于是在伍子胥的家人主持下,分给城内饥民,大家暂时度过了饥荒。苏州人敬仰伍子胥的爱国忧民的精神,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一来表示对伍子胥的怀念,二来可供在送旧迎新的春节与亲朋好友分享。所以,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我们这儿的年糕不是用糯米做的,而且如果掺了糯米的话,糕会不够韧性。先把“粳米”用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打成粉,再上大大的笼屉蒸熟。就可以放在专做年糕的机器里“拉”了。粉的含水量的多少决定了年糕的软硬程度。你想要现吃的年糕,水分要充足些。你要放置一年的年糕,水份就要少些。

做好切成一节一节以后,经过几天的阴干。年糕会变得坚硬异常。(通常需要七天)。这时候,就可以把它们放入一口大水缸里,加盐,加没过年糕的水。吃的时候再捞出来切片切条。这样,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的夏天之前。

这是沐妈一个人的中餐。沐奶奶已经早早做好了年糕,所以我们就吃上真正的“过年糕”了。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周末妈对凡凡说:2012-01-11 20:32:12
  • 年糕还有这样的来历啊,头一次知道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