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动力

12/02/02 08:50:46 标签:

 

 

  好奇心是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产生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科学家、发明家不断进行钻研和创造活动的强大内在动力。好奇、好问正是孩子共同的特点。一个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去探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好奇心对孩子创造才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父母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探索和创造的原动力。在孩子刚降临到人世间时,好奇心最强了,他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唇舌去触摸、去品尝,用他的鼻子去闻,这是他的游戏,是他的乐趣,是他的需要,他在学习!许多父母在孩子渐大的时候,都希望孩子能学点知识,或者为孩子只是贪玩不爱学习而着急,其实,孩子随时都在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本领。从好奇心的角度来说,孩子对于学习的需求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最好的求知欲,这一点恐怕成人都要向他们学习。

  放暑假了,航航妈妈带3岁的儿子回到父母家。航航拿着手电筒,东照西照,跑前跑后,一会儿扭开盖子,倒出电池,一会儿把光束投射到人的身上、地上、空中。不厌其烦地看着它忽明忽暗,光束忽大忽小,开心极了。

  姥姥见状,把手电筒从他手中抢了过来,放在一边,说:“航航要乖一点儿’不要浪费电池!”航航的脸上一下子没了笑容,眼巴巴地望着妈妈,向妈妈发出求救的信号。

  航航妈妈对母亲说:“给他玩吧,浪费点电池有什么要紧!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难道要他和大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坐着听我们说话吗?”

  (1)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孩子好奇心强,富有想像力,常常异想天开。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一种民主的环境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去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发现,引导孩子尝试解决疑问,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使能力获得发展。

  (2)正确对待孩子的淘气行为。孩子对待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好动的个性使他们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成人常将其视为“捣蛋”。其实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萌发在不太招人喜爱的恶作剧中,俗话说“疯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淘气孩子的经验性评价,成人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孩子的淘气中常常蕴藏着教育契机,父母要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们。例如:孩子把东西往水盆里扔,可以准备一些材料和孩子做玩水游戏。在游戏中孩子既获得了有关水的知识又满足了好奇心,这样的引导比枯燥的说教或书本教导更易令孩子理解。

  (3)耐心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常常会问:天为什么是蓝的?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问个没完没了,有时会使人感到厌烦。于是,父母常常搪塞他们或听而不闻,甚至大声呵斥,这样一来就扑灭了孩子的求知的火花,压抑和打击了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如果父母耐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他们对大干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这不正是可贵的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吗?所以对待孩子智慧的火花,应起助燃作用,对孩子的提问应耐心倾听,并鼓励孩子多问。

  (4)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应该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但也不是“有问必答”,因为一旦父母回答,孩子就不再思考,而且会错误地认为知识是储存在大人头脑里的,父母可以提出问题启发他们作深一层次的思考,自己去探索寻求答案,这样更利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想像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5)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自己尝试。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对于他的一些问题成人不必急着将答案告诉他,可以启发引导他自己去观察思考,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品尝到自己找到答案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加旺盛的求知欲望。

  (1)具有较强的直觉能力,对环境敏感,观察力强;

  (2)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3)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长时间的精神专注,毫不分心;

  (4)思维灵活,富于幻想,爱别出心裁,甚至想入非非,脑子总不闲着,总想搞点小聪明、出花样;

  (5)喜欢冒险、敢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喜欢强烈的刺激,甚至有时还常抱怨生活单调、没意思等等。

  (6)体力充沛,健康状况优于常人:

  (7)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立性强;

  (8)幽默、容易兴奋;中动,总是充满激情:

  (9)在个人游戏活动受到干扰时,容易烦躁,有时还表现为喜怒无常:

  (10)不愿受习惯的约束,不怕与众不同,意志坚强,不达目的不罢休;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