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谢谢!)
文/qdwinter2008;冬夜小憩
开始了解绘本起于读到读书俱乐部一名群友(亲爱的默苒,谢谢你)博客中《失落的一角》介绍,而深爱上读本,起于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武志红在其文章《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中阐述了四种内在的关系模式,即:
一、“我行,你也行”,也即“‘内在的小孩’行,‘内在的父母’也行”。假若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同时又给予孩子自由,认可孩子的独立空间和能力,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发展出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
二、“我行,你不行”,也即“‘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不行”。假若父母至少有一人爱孩子,但同时又对孩子极其严厉,甚至常用暴力方式对待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关系模式。
三、“我不行,你行”,仍是“‘内在的小孩’不行,‘内在的父母’行”。假若父母至少有一人爱孩子,但同时又喜欢孩子温顺而听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关系模式。
“我行,你不行”与“我不行,你行”的差别是,前者以“内在的父母”自居,而在建立外部人际关系时将“内在的小孩”投射给对方;后者则以“内在的小孩”自居,而在建立外部人际关系时将“内在的父母”投射给对方。
四、“我不行,你也不行”,即“‘内在的小孩’不行,‘内在的父母’也不行”。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又经常折磨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关系模式。
同时,他又总结——第二种人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思考着如何形成比较理想的亲子关系模式,提醒着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更好更高质的陪伴孩子,让孩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人格。”一方面,我努力汲取着关于教育和自身成长的各方面知识,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不断思考着亲子互动的优秀载体,绘本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当我准备好的时候,一个美好的契机就出现了。
给孩子的祈祷文让“我是独一无二的,完美的”这句话,深入了儿子的内心,他有时候也会轻抚着我,说:“妈妈,你是独一无二的。”让我深受感动。我给他的是一句带着爱的句子,他却还给了我一个促我长大的纯真提醒。
第一次爱上《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在看了网络上的电子版的时候,读过了第一遍,便萌生了一定要买一本回家,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想法。很感谢,能看到详细的电子版介绍,并感谢制作这个版本的人,让我有机会了解这本书。看完电子书的第二天,路过书城,我第一时间冲去找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于我,好的绘本,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读正版的纸质书---你摸着书,捧在手心,看着孩子的小手游走在斑斓而感性的色彩中间,这才是最美的感受。而且,我还希望以此让孩子从小就有尊重知识和别人劳动的意识。
和儿子初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我对这本书的偏爱要大过他,爱这个词,他从出生到现在不绝于耳,我想,他对爱的接受应该已经非常自然,而对于抽象比较的概念,他还没有发展相应的理解能力,所以,读过几次之后,他的兴趣就集中在其他几本别的绘本上。没有强求。依然每天晚上睡前告诉他“亲爱的宝宝,我爱你。”他会告诉我“妈妈爱我,我呢?”我问“你呢?”“我也爱我。”——笑着鼓励他“儿子,真棒!的确,应该先真正的爱自己,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
虽然开始他对这本书并没有更深的兴趣,但是出于我的个人爱好,没事儿我会拿出这本书来读一读,久了,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记在心里了。有一天,陪他睡,那天不知道因为什么,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既然睡不着,不如读读故事,但是黑暗里,我又实在没办法去拿别的书,于是想到了这个记在心里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轻声地慢慢讲来: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大兔子说“喔,这我可猜不出来。”......
翻来覆去的小家伙安静了,背对着我,静静地,让我以为他进入了梦乡。我还是坚持把故事讲完。此时,他却回过头来,黑暗中,我看得见他睁开的眼睛望向我,用小手拍了拍我的脸,然后,很安然地睡了。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以后,他睡不着的日子,我都会慢慢给他讲这个故事。
有一天,睡前,等我说完“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不到三岁的他突然搂住我的脖子,趴在我的耳朵上轻轻的说“妈妈,咱们说悄悄话,我也爱你。”
很安静的感动着,感动着他的成长,感动着他爱的分享,也感动着爱的扩张。我知道,爱,需要表达,但是,爱的行为,更深入人心。而在这爱的感觉中,我慢慢的内化到了他的心里,我也期待着他未来的生活中,不管我在或者将来我不在,都能够有我的爱。——猜猜我有多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