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倡导孩童读经呢?》
时间:2012-2-24 星期五 上午10:00-11:00
地点:金华育心经典儿童教育总群:187645384
整理:义乌小亿 QQ:290382710
为什么倡导孩童读经呢?因为出生至十四五岁的孩童,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记忆力强,所学即印,耳濡目染,先入为主,潜移默化,陶冶心性,开启智慧,蒙以养生,十四五岁以前的孩童,对知识的吸附力犹如海绵吸水一样,极为强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0-13岁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在这个阶段中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质变,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就是抓住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关键期”,进行相应的开心启智的教育。
儿童经典的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从小教孩子读经,在孩子天性未染污之前,善言易入之时,我们可先入为主,教导他们读诵经典,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培养他们的耐心,让孩子通过对文化经典的系统修习,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启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蕴的目标,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最为坚实的根基。
读什么书,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听到什么,什么就在心里潜滋暗长;脑袋里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常常和伟人在一起,不想成为伟人都难。人是自己思想的产物,孩子不是植物,不是只要浇水施肥就行,他有精神需求,他有生命更有智慧。读一本书就像是种下一粒种子,种子什么时候开花甚至是否开花,都是不一定的,但是这个种子决定他未来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作用高达80%,智慧的种子需要父母播种,而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
经典教育,有以下重要意义:
胎婴养虚------早期规范胎儿的思维模式。怀胎期间就是养道,主动地去给提供看不见的能量——道光德能,提供天德地气的能量,使他们的精神系统获得一个良好的发育。
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幼儿怡养本性,正宜此时。
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十三岁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凡所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老年养褔------那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努力了,要以善为福,教育儿孙,影响家庭,影响社会,调节心态,调节精神状态,从多方面去养福德,使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变得有益,从而对自己的身体也会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有了这么多的好处,还需要考虑什么呢?不用再犹豫了,从今天开始就给孩子读经吧。王财贵教授、赖国全老师辛劳奔波各地宣传推广的这场儿童读经的文化运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它将惠及不止一代,影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未来的中国,仍将无愧于千年来“礼仪之邦”的美誉。
让儿童读经典书籍有这么多好处,诱惑着每一位仅仅是有所听闻的父母。可是,那些经典对于我们大人来说都如此晦涩难懂,孩子能读懂吗?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学习呢?赖国全老师和王财贵教授给出共同的答案:不管理解不理解,只管读。读了,背了,然后用一生去理解。
赖老师在孩子四、五年的读经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累积式”教育法,简单说来可概括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读一遍,一遍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每天读三样,如同吃饭不能每天都是一个菜,天天同一个菜,至少有三个菜。
“7”就是遵循七日来复的道理。符合记忆-遗忘规律。
看来,这种成功的方法的关键词还是在于“累积”二字。学贵有恒。持之以恒,必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