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前的天才教育

12/03/30 15:09:46 标签:宝宝教育 父母成长 3岁5个月

212年前,52岁的老卡尔威特和妻子迎来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一个早产儿:小卡尔威特。是什么让这个智商平平的孩子3岁就可以认字,6岁学外语,89岁就能熟练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16岁获得博士学位并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 


 

带着这样的惊讶与好奇,辰妈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卡尔威特家训全书》。虽然此书开篇老卡尔就说到:选一个合适的女子为妻,并将母亲的重要性放在了所有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最前面,但我更是看到了一位对教育,对孩子用心尽力的父亲。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能有一位这样成熟、负责、用心、包容、博学的父亲,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才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当然教育不是父或母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共同的责任。如果你看到了,感悟到了,就去告诉对方,而不是在这里遗憾或者埋怨,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从这本书里体会到一个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然后立即行动起来,二个世纪前的老人都能如此有见解和毅力,相信年轻的父母还来得及。


 

我们不奢求将孩子培养成天才,但至少,应该将孩子的基本潜力发挥出来,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体会到成就和快乐,而不是无奈与悔恨。

 

以下是辰妈摘录和总结的部分教育理念:

 

父母应该承担婴幼儿教育失败的全部责任。

一个孩子最终能成为天才还是庸才,关键不是天赋而是教育。最重要的是孩子从出生到5岁之间的教育。

教育开始的越晚,孩子的潜能开发的越少。

倾听孩子。倾听表示尊重和关心。倾听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

 有道理的严格,不强迫惟命是从,以理服人。

对孩子来讲,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允许孩子失败是帮助孩子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关键。

不在公共场合责骂孩子的不好表现;即使需要就某事批评他,也会首先弄清原委。

把孩子看做成人,不戏弄,不嘲笑、不欺骗、不纵容、不娇惯、不包办。

对孩子的帮助不是锦上添花,应该是雪中送炭。

适度表扬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自信。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不受他人评价的左右,宠辱不惊。

少买玩具,少玩玩具。鼓励一个玩具多种玩法。

最好的导师是大自然。

﹡切忌与孩子胡乱的游戏,应让他们多动脑子,这样才不会无聊、哭闹。

夸奖要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情感。父母不要吝啬赞扬、亲吻、拥抱等奖励 

父母意见一以贯之才能教育好孩子,没有定见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父母言行一致、奖罚分明才能教育好孩子。

﹡与孩子约定好的规矩,父母就要身体力行。

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