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之全家读与素读

12/06/16 06:21:16 标签:国学路上

        6月16日  星期六  天阴

     

  记得之前与洛妈等讨论过读经要解释的问题,与小宝贝妈也聊起过口袋书上要有注解,今天的早课有一段内容,是聊这方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珠海的格妈,刘凤伟老师的观点。

经典要不要解释,这是很多刚接触读经的家长困惑的问题,不主张多解、强解的。
为什么?

第一,不好解释。一部《论语》,一部《老子》,古往今来,有多少种解释?

于丹讲《论语》、《庄子》心得,引起很大的争议。
朱子对《大学》的注解,八百年来被儒家学者奉为是圆满的一种解释,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正是古人讲的,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把明代罕见大儒王阳明的的注解与朱子的注解一对照,就明白谁的见得更高。成人固然可以争论,但是对幼儿来说,有些东西真是很难解释。他没有相关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如何能理解?对于讲授者而言,限于知识和水平,有很多内容,也很难确定能把正确的解释传授给儿童。

第二,不必解释。幼儿的记忆特点,是机械性整体式记忆,或者说是照相式记忆。所以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累积法坚持读经,往往会终生难忘。而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反刍,就在于常读常新,就在于随着年龄、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不断领悟到经典深刻的内涵。(成人往往是分解式理解式的记忆。因此,他一点不懂,怎么读?这就是完全以成人学习和记忆模式去要求孩子了。)

第三,尤其不必强解。幼儿读熟之后,自然会有思考和疑问,此时因势利导,自然水到渠成。倘若幼儿不疑,家长一味地提问解释,往往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不仅不利于幼儿理解,反而破坏了幼儿的兴趣。
我们的系统读经就是为以后解经做准备。要想读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经解经。别人的很多注解先不要看它。

因为先看了别人的注解,有些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如果你的主观先被人拉住了,以后便很难变化。所以赖老师主张以经解经.有时你读它的本文,前边不懂的地方,等你读了后边。那前边的也就懂了。即使错了.也错得很少,不会离谱。假使看古人的注解,有时候错下去,一错就是几十年,回都回不来,临死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一家有一家的注解,各家的注解太多了,多得让你没有辨识的能力。


所以说以经解经才是读经最好的方法。

 

 

下面再转一下全家读经的知识,不过这个对大家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可以向这个目标前进的,亲青爸现在为止是认可读经的,这是对我最好的评价,之前报的其兴趣班都被他否定。  

 

 

阅读经典,我们提倡全家读经,须是全家人参与,一个不少。全家读经其乐融融,工作劳累了一天与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这是何等的享受。

 

如果有人读,有人不读,则阅读者必定日益长进,不读者始终原地踏步,两者间差距逐渐显著,当渐次影响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不读者的无所作为,难能精进,亦当对阅读者产生消极的阻力。

谁都需要终身教育,任何成年人或老年人,概莫例外。而阅读经典,则是受益终身的教育大计。身为父母,不应该只期待儿女有效成长,却不期待自身跟同成长;身为祖父母,也不应该只督促儿孙不断发生变化,却不督促自身跟同变化。

只有与孩子一同成长或变化,才能最大程度教化儿孙。好榜样的力量无穷,恶榜样的力量同样无穷。

通过诵读经典,体味从圣人心里流尚出来的心,那是一颗无私的心,是天人合一的心,也就是通俗的说是“良心”。

《易经》,《老子》,《金刚经》等都是圣人彻底的良心话,人们把这些良心话叫经典。我们要修养自己,给孩子一个扎根教育,唤醒我们的良心这就是诵读经典的根本原因 



诵读《易经》教我们成就完满的人生,教给我们君子之道;诵读《黄帝内经》教给我们爱惜身体,治未病;诵读《孝经》让我们敬畏生命,敬爱父母;诵读《金刚经》教给我们慈悲精神;诵读《老子》教我们无为而治,明道修德;诵读《诗经》教我们提炼生活,升华生命的质量;诵读《大学》教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诵读《中庸》告诉我们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时制宜,诵读《孙子兵法》教给我们智慧谋略。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