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是他娘最心累的一个月,小朋友执拗期,总是对他娘百般挑剔,学习了专家建议,想尽办法化解小朋友执拗期的种种情绪,确实化解了他,但他娘爆发了!
昨晚不听劝阻,超过10点睡觉,早上起不了,赖床: 先是不起,然后不肯换衣服,再就是不肯喝水,不肯尿尿,不肯出门,这样或是那样的要求,妈妈耐住性子,直到上电梯!结果小朋友说是走不动,让抱,哼哼唧唧,又让回家取小汽车,他娘忍耐到极限,一脚将他“踹”出电梯!
动作不重,但脾气在那儿,小朋友吓倒,哭到岔气,结果是抱着冲向校车,事情完结,但大人孩子都带着不良情绪。一上午他娘都在反省中:
************************************************************
1)妈妈是否真的从心底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从心理上将小朋友的情绪当作正常反应?
2)晚上晚睡,并不是小孩子一个人主观造成,外在环境影响了他的睡眠时间,比如爸爸晚回家,按常规他需要与爸爸游戏时间,他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爸爸
3)早上起不来,妈妈早一步做得不错,关空调,开窗,拉开窗帘,给他讲笑话,让他脑子慢慢清醒,有点小赖,也有点不合作,但最终都做好了每一步,此时妈妈开始着急,因为担心上了不校车,开始带着情绪,面上没有发火,但火在心里,表情已开始严肃,孩子已经意识到妈妈的情绪,也开始不合作
4)情绪恶性传递,每一步都没有按妈妈理想化的安排,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实质孩子的速度与平时是一样的,他需要保持自己的秩序。但妈妈按自己的秩序,强行加快了速度,孩子无法消化,开始抵触
5)最后上电梯,出门前妈妈确实按往常的习惯让他选车,但上一步的情绪不好,他没法去做这件事,他需要完全体谅接纳他的妈妈,但此刻妈妈在生气,克制着先行一步上了电梯,没有象往常一样,实质是给孩子施压,潜台词是:若你不来,我就走了! 孩子开始哭,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平常妈妈可以等,今天不能,他的车没有拿在手上,想去又不敢,开始拖延时间,期待妈妈明白
6)然后孩子就有诸多借口:没有力气,我需要抱...为了体现这句话真实性,他开始小碎步往前挪...此刻妈妈的动作是一把将他拽入电梯,心情极度恶劣。孩子大哭,要抱,实质是害怕,需要妈妈缓和语气,可是妈妈无法克制地爆发了,一脚把他“踹”出了电梯
*******************************************************************
反省的结论是,这只是一个矛盾,妈妈的秩序与孩子的秩序有冲突时,大人常用的方法就是强制。孩子实质是弱势,他表达能力有限,当时也害怕,无法清楚跟妈妈说要什么,只能用哭闹的方法!
哎,努力有时候也要讲究方法,这一踹,让孩子心理会存下阴影吧! 常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和善待人,而榜样却是这样,人说每个孩子的表现就是大人的缩影,当我看到孩子那些小细节,担忧中,需要寻找更发的方法:
1)分担:需要卸下一些担子,如保姆,长辈,孩子爸爸分担陪伴孩子的责任
2)转移:情绪转移不单指孩子,家长也需要情绪转移,发火前离开孩子身边
3)满足:有条件的满足孩子愿望,两者冲突时,有方法的说服孩子,而不是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