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钢筋水泥构筑的物质世界中,亲情,似乎并没有处在最高点;在这个数字掌控的信息时代中,亲情,似乎正从人们的认知中逐渐淡化……但这一切,也只能说是“似乎”而已,因为新的时代有着另类的亲情法则。
将视线投身北方的那座繁华都市。北京,一个无数大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令无数“北漂族”一筹莫展的地方。在无数繁华背后,也有着默默奋斗着的“蚁族”的存在。他们是离家的孤雁,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荣归故里。但无奈功未成,名未就,他们不想就此向命运屈服。即使父母的能力不能给他们提供想要的生活,他们也懂得这其中的道理: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父母再多的帮助也只能是暂时的,更何况还有很多弱势的父母,他们只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这便是新时代的亲情法则——孩子要靠自己打拼,“拼爹”只是一些寄生虫的专利。
把目光转向江南的那座偏远的小镇。这里并不富裕,但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却有人衣锦还乡。他想将这里的老母亲接到在城市生活。可年迈的老经亲却固执地要他一个人回去。于是,这座山清水秀的小镇里仍有那么一个老人,每天到河边提水而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是新时代的亲情法则——父母也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抚养孩子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小插曲。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父母的义务,仅仅是将孩子抚养到18岁而已。父母大多不能陪伴孩子走到最后(这也是几乎所有作父母的期望),但父母可以都给子女一生受用的东西——自立。那些“北漂族”的父母们又何尝不想和孩子好好地聊聊家常?他们怕的是一顿家常饭便会击垮孩子辛苦营造出来的坚强壁垒,使孩子的努力付诸东流;那位小镇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想随出人头地的儿子一起生活,她怕的是自己会成为儿子事业起步时的牵绊,使儿子不能安心工作。她也怕失去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让自己成为儿子的累赘。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良苦用心,正是这个时代的亲情法则的有力表现。
时光流转中,传统的亲情定义已被悄悄修改;岁月变迁时,往昔的孝道已被暗暗转换。新的时代,有它独特的亲情潜规则。新的时代,常回家看看是孝道的一种体现,不作子女的附庸是爱的另一种诠释。即使两代人互不依赖地分隔两地,亲情,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