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需知

12/07/14 17:34:50 标签:感冒 用药 预防

感冒发热是小儿机体对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种反应,是保护性机制,有的父母,把发热看成是疾病轻重的象征,这是不对的。发热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发热,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一些气管炎、肺炎可没有体温升高。所以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退热治疗也不能太急,大多数父母都想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过量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甚至出现低温,电解质紊乱,这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现象。退热要缓慢进行,只要把体温控制在高热以下,防止热惊就可以了。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口服退热要与物理降温措施交替使用,特别是婴幼儿,使用物理降温更好。还有,小儿不能象成人那样"捂汗"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使体温骤升,出现高热惊厥,尤其是小婴儿,还会出现"蒙被综合征"危及生命,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增加散热。这些都是临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护理错误。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儿尤其上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没有长期作用.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父母常常忽视的感冒原因:

加强体质,注意营养,不到公共场所,注意与感冒病人隔离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见的却易被父母忽视的原因是那些没有写在书本上的。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还是可以避免的。

◎小儿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父母应该避免孩子受风。小儿睡觉时,遭受风的侵袭,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外面烈日炎炎,带小儿到超市,超市里空调开放,小儿满身的汗水很快就没有了,再给小儿吃些冷饮,从里到外都是凉的,结果小儿外感风寒,从凉爽的超市到闷热的户外,小儿又会风热感冒。

◎电风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小儿,也是小儿患感冒的原因。

◎睡觉前妈妈怕小儿受凉,盖得比较厚,小儿可能会出汗,当到了下半夜气温下降,妈妈也睡着了,孩子把被子踢光,结果受凉感冒。

◎托幼机构,隔离困难,一个孩子感冒,很容易传播给另一个孩子。此起彼伏,感冒不断。加上管理不周,冷热不均,更易感冒,因此,集体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几率高。

◎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再洗澡。(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