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感想

12/08/26 09:42:02 标签:育儿经验

             转眼间,到了八月底了,一眨眼的功夫,乐乐就要正式步入小学,开始12年的寒窗苦读。作为家长有焦虑,也有不舍,不过,也明白这12年的学习生涯不是孩子这辈子唯一的学习时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怎么样让孩子苦中作乐,怎么样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而不要家长催,不要家长费尽心机的陪读,在孩子压力山大的时候做个和孩子一起成长共情的家长?

         不是我懒,不想陪读,而是我真心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能养成学习是帮大人学,是大人要求学,自己勉为其难的心态。

         现在孩子刚开始正式学习的时候,孩子心理会有不适应,从幼儿园宽松、亲切的氛围中,转变为紧张、严厉的学习环境。在孩子还没适应这学习环境的时候,作为旁边的家长不帮她排除心理顾虑,不帮她做好心理辅导,却开始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多少名哦,分数要考多少多少,诸如此类。有时候在旁边的我真想问问这家长,您小时候也是这样过的吗?您那时候考了多少分多少名?学成什么样了?回过头来想想,小学的那些分数真有那么重要吗?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一味的强度分数强调名次,只能把孩子往厌学的道路上推。这个结果,您想过吗?

        孩子还没开始学,家长就给她那么大的压力,孩子能承受的了吗?大概没开始学就已经发憷了吧?

        刚开始认识点字,孩子有自己阅读的兴趣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可偏偏有些家长非要孩子随便拿起一本书就要从头到尾读出来,本来没教过识字的孩子能认识些字已算不错,刚有自主阅读的爱好,就这么被你扼杀,再也不敢看,因为总有些字她不认识,她觉得这样读太累,看书这时已经不是兴趣,而是受罪了,她还会愿意看吗?要孩子朗读的意愿是好的,但是你也要看朗读的是什么书,如果是老师教过的语文,上面的字孩子都已经认识,那让孩子朗读,那是对学习效果的巩固和复习,没学过的却要孩子朗读,那就是为难孩子,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

        反过来,您在看书看报的时候也是读着看的吗?若是读着看,您还能记的你都看到了什么内容吗?不记得了吧?因为这么读着,您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读”字上了,无暇再顾及内容了吧?这样“读”累吗?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把目前中国家长分成以下三类人:
  一、 第一类家长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的,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
  二、 第三类家长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的,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
  三、 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这类家长占据大多数,而教育失败的孩子往往就出自这些家庭。
       第一类家长的数量极其少,而最麻烦的就是所谓第二类家长了,他们不懂教育但责任心极强,虚荣心、攀比心也很高。因为责任心极强但不懂教育,所以就胡作非为。这些家长往往独断专行,完全无视孩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们常常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和要求强迫孩子来接受他们的任何企图,他们常常为了自己的面子来逼迫孩子成绩优秀,而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虚荣心,同时又往往是对自身人生失败的一种滋补性炫耀,这种家长是最无耻的,他们从来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要求,他们视孩子为自身白痴车间里的一个可以任意组装的零部件而随意摆弄,大部分孩子的慧命就是给这些人杀戮的。麻烦的是,这类家长现在占据很大一部分。

        最简单的例子,在孩子专心学习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是在旁边看着电视还是玩电脑亦或是打牌?你有坐下来也捧着本书学习吗?我想很多人就是自己不学习,却要孩子高要求、严要求的学习。可笑吧?对自己低要求的时候,对别人就不要高要求。因为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也一样。自己普普通通,那就接受孩子普普通通吧。要想孩子优秀,那就先做个优秀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话说回来,当孩子从一个轻松的氛围一下转变过来,孩子适应也有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我希望孩子是在家长鼓励和共情的环境下适应过来。先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作业自己慢慢的独立完成,独立检查,学会做好时间规划,自己整理书包,等等,逐渐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家长的事情,是她自己的事情。做好心理辅导,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哪怕只是捧本杂志在旁边看,也比在旁边看电视要强。至于孩子学成什么样,考多少分,多少名次,真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有颗积极向上的心,自己愿意去学,愿意开动脑筋自己思考,自己有强烈的求学欲望,那就行了。

        当孩子学习上遇到难题,一时解不开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怎么做?立马告诉她正确的“标准答案”吗?其实这是最差的“辅导”,因为这样做完全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锻炼机会,家长若真要帮,那就提供些好的学习方法给孩子参考,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给孩子参阅,甚至可以提议不同的思维方式,多拓宽孩子的眼界和视野,让孩子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而不只是简单的提供个“标准答案”,养成孩子思考的惰性和依赖性。尽量帮她正确看待分数和名次,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有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好。

         哎,总之,家长先做好自己吧。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