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与教育公平无关的蓝印章

12/09/28 13:23:29 标签:

    9月25日,深圳有家长投诉称,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有老师在表现不好的学生脸上盖章以示批评。涉事老师称,该校有一项争优创先的学生评比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她个人考虑欠妥,将原本应该盖在本子上的印章用在学生脸上。该校副校长称,涉事老师刚刚来校参加工作,经验欠缺,动机良好但操作错误,他代表校方向孩子和家长致歉。(据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学生表现不好,就在其脸上盖个蓝印章,表现好的就盖个红印章。“红”荣,“蓝”耻,这是学校最简单而明确的划分。颜色之下,高低各见,人为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原本被植于内心的“优差生”观念,此刻被完全定格。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让人不免想起了绿领巾: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如果再加上红校服、测智商,再到三色作业本,思维固化下的行为异化,难免让人无语。学校本是心灵呵护、人格塑造之地,却因为对于成绩的渴求以及“一步到位”的教育方法的影响,最终演变成一出又一出教育暴力,教育的本义与神圣使命,在此刻已经荡然无存。

    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本就弱,“耻辱教育”对他们的心灵伤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绿领巾,还是红校服,打着的都是“因材施教”的旗号。其实,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特点以及个体差距,采取有差别但有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倡导下的“分类教育”,而绝不是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分成“好中差”的标准并标签化。而比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原则,因此,无论学生成绩好坏,都应当得到一致而公平的对待,这种对待不仅是教育资源,还有教师情感、价值认同、人格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伤自尊的教育”是教育之痛,更是社会的不幸。脸上的印章好除,但烙在孩子心中的印记,却可能永远也无法消除。但愿从绿领巾到蓝印章能成为教育真正反思的契机,抛弃一切功利、浮躁与暴力,让教育变得理性、文明而温情。而教育本义的回归和教育方式的改善,就请从尊重人格、呵护心灵开始吧。

 

文章来源于:山西新闻网/堂吉伟德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小舞麻麻对智障某熊猫说:2012-10-25 23:51:42
  • 我也看了这个新闻,现在的教师素质怎么这么差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