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曾说:“我不想要棍子,我只想要礼物”。
在我们家里,棍子一是指一切能够威摄和惩罚宝贝的方法和具体事物;二是指一根细细的筷子,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棍子,专门用来打宝贝的,尽管那根棍子并没有过多的履行过自己的职责,它只是在那里,高高的悬在那里,但它足以震摄着宝贝,这根棍子原本有好几个前辈,都被宝贝神不知鬼不觉的藏在了各种地方,过好久才会无意中被我们发现,于是现在的它被放在了宝贝再也够不到的地方,但随时可以看见。
礼物泛指对宝贝的鼓励、赞美和具体奖励的事物;它是棍子的对立面,“礼物”和“棍子”常常一起出现。棍子和礼物一比较,宝贝自然只喜欢礼物,有时宝贝会在“礼物”的激励下一连几天都表现得非常好。
平时宝贝犯了错,我一般是和她讲道理,让她明白错在哪里,要怎样做才是对的,也会听听宝贝自己的想法,之后做好了则予以口头表扬,有时也给予实物奖励。对于宝贝发脾气、哭闹,则多数不予理睬,她闹一会儿也就没了脾气。随着宝贝的成长,宝贝对这些各种各样的“棍子”和“礼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逐渐会趋分利弊,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礼物”。
真正的棍子只出现过几次,第一次是宝贝2岁多,不喜欢被牵着,喜欢走的父母的前面,一天却冷不防冲下人行道,向街对面跑去,喊都喊不停,原来她看到了一只小狗就追了过去,她老爸狂奔着去追,听到一声剧烈的刹车声,一辆面包车停在宝贝面前,宝贝和她爸都吓呆了,这一次宝贝认识到了真正的棍子,算是轻微的疼痛和爸爸严肃的教训让宝贝记住了走在外面一定要牵着父母的手,不能乱跑。之后的宝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过马路之前总会记得牵着我们的手,再也不会一个人往前跑掉,不听招呼,“礼物”也就是夸赞,也常常伴随着她。现在宝贝会提醒我要走在人行道上,过马路的时候会提醒我小心车子。
宝贝是我们的开心果,全家都很宠爱她,特别是爷爷奶奶那是宠到了极致,难免会把宝贝宠坏,脾气极大,一次没满足她提出的无理要求,宝贝竟然抓起玩具就打我,让我非常生气,以前的我一直坚持给她讲道理,不动用棍子,但那天我拿起了让宝贝惧怕的棍子,我只是轻轻的打,但宝贝依然哭得呜哩哇啦,打在她身上,疼在我心里,现在打是为了避免将来被别人打。打了几下,我问宝贝:“妈妈为什么打你?”宝贝哭着说:“因为我打了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打妈妈了。”我把宝贝抱到自己的腿上告诉她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我们从小就要尊敬长辈,遇事要好好商量,不要乱发脾气,更不能打人,我对宝贝讲了很多。在后来的几天,我有意识的让宝贝感受当她好好跟我商量的时候,更容易达到目的,还能得到“礼物”——妈妈的夸奖和微笑,当她大吼大叫发脾气的时候是妈妈的不予理睬。
宝贝不喜欢那根棍子,棍子悬在那里,也悬在宝贝的心里,从一定程度上约束宝贝不要再去犯曾经犯过的错误,我不推崇“不打不成器”,但我支持在某些原则性错误上晓以惩戒,这也好比我们成年人总有各种道德法规指引、约束我们不要去触碰那些无处不在的“高压线”,否则等待也将是各类“棍子”的严惩。
4岁以后的宝贝会是教育的新起点,她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会更好的跟人沟通,我更希望用心去和宝贝交流,真正去实现宝贝的想法:没有棍子,只有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