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曾经是话题一代,他们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独生子女,是第一代赶上网络风潮的弄潮儿,因此与他们的父辈相比,“80后”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有人说他们自私自负,有人说他们自由奔放……或好或坏,不一而足。
如今,曾经代表着年轻和叛逆的“80后”逐渐步入而立之年,开始为人父母。面对“独二代”的教育,“80后”们会有怎样新鲜的教育理念?崇尚个性的教育方式又会存在怎样的误区?记者采访了“80后”的年轻父母以及教育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80后”的教育之道。
新时尚:“拼养”让孩子多个伴
“这是豆豆,这是萱萱……”在小区花园里,7岁的骆飞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他的新朋友,这些孩子都是小区住户的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0岁,而骆飞的妈妈则带着孩子们看书、做游戏。“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拼养,周末把孩子集中在一户人家家中,轮流带。”骆飞的妈妈罗女士说,以前每天带孩子周末都没有时间享受“二人世界”,自从加入了小区这个“拼养”的联盟后,不仅省了买书买玩具的钱,还解放了自己的时间。“目前我们这里有4个家长拼,这样我一个月可以有3个周末休息。”
不仅如此,罗女士认为,这种“拼养”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给孩子多找些玩伴。“我们小时候已经够惨了,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我不想让飞飞也这样,他应该跟同龄的小朋友多在一起玩。”她说,“拼养”2个月,飞飞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了,连挑食的毛病都好了。
记者发现,像罗女士这样“拼养”的坚决拥护者不在少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支持拼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80后”的年轻父母。有些社区网站上甚至开辟了“拼养”专区,供年轻的父母们交流经验,寻找年龄相仿的孩子“拼养”。
对于这种新时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冯夏婷认为“拼养”一方面将“孩奴”解放出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打拼事业或者休息,另一方面,大多数“00后”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玩伴,拼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同龄人玩耍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但同时她也指出,“拼养”其实暗藏雷区。“拼养的孩子一般都很小,安全环境是第一要素,如果双方家庭不够了解、信任,孩子之间的争执、吵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出现安全问题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责任。”冯夏婷提醒热衷拼养的家长们,一旦出了事,家长之间很容易引起纷争,而且责任很难界定。
“拼养最好选择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人合作,比如亲戚、老同学等,也可以定个‘拼养协议’。此外,父母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不要让孩子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小伙伴。”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林红建议。
新观念:育儿经问父母不如问百度
“求救:孩子5岁,不愿意和我说话怎么办?”“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在百度上,这种“求救帖”比比皆是,很多父母甚至把网络当成了“救命稻草”,在教育孩子上遇到问题,都习惯先在网络上查一查。我们小时候的环境跟现在千差万别,父母的那套都过时了。”问到为什么不请教父母而求助于网络时,顾女士说用老一辈的教育方法只能适得其反,而在网上很多人可以一起交流,讨论出比较适合的解决方案。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郑淮看来,“80后”父母很多可以说是“自学成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相信父辈的教育理念。他们自学的这一套,一个是从他们自身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吸取经验,另一个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和他们在网络、书籍中看到的教育孩子的所谓‘科学方法’。他们常常是根据这些网络和书籍上的方法现学现卖的。”郑淮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书本和网络上的所谓科学方法,育儿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因此还是要在实践当中总结最适合的方法。
“现在最普遍的情况是,“80后”的父母们希望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但又把孩子丢给老人照顾,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冯夏婷认为,很多年轻人接触自己孩子的时间太少,对教育孩子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但却没有去实践,而是一味地去指责老一辈传统的教育方式。“年轻父母一有空就应陪伴自己的孩子,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久而久之,这自然会影响到老一辈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不能一味作为旁观者去挑刺”。同时冯教授也认为,“80后”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学历较高的一个群体,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用自己信赖的教育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前提是必须杜绝父母干活自己不插手的情况。
新思潮:孩子该从小送到国外培养
如今,去境外念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仅深圳有浩浩荡荡每天去香港上小学的儿童大军,甚至有些“80后”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开始计划未来的“出国路线”。“国外的教育方式比较灵活,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有经济基础了当然要尽量送孩子去国外念书。”李女士打算等高中时送孩子去美国,而现在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好英语。虽然孩子才5岁,但李女士已每周送孩子去英语培训机构练习口语。“上小学才学英语太晚了,孩子越早学,英语发音越纯正。”
李女士算了一笔账:由于是小班教学,孩子的学习费用每小时100元,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是1200元,这对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的李女士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觉得这钱还是必须花的,就当是教育投资,英语打好基础以后路会好走许多。”如今,抱着李女士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每逢周末,各大英语培训机构中就挤满了来学英语的孩子,而且多数是以口语练习为主。
花这么多钱只为了让孩子出国念书,这种“投资”是否值得?郑淮认为,虽然追求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是没错的,但是把孩子送到外国去是不是就是最好,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很多小孩被送到外国去学习,他们却没有办法在一个不一样的文化环境里去生活、发展,回来之后又要在国内的环境中重新进行社会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都不是他们想象的这么简单的。我们看到的很多案例中优秀的孩子在国外学了几年回来却一事无成。”郑淮说,家长在为孩子做规划时,需要客观地分析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看哪种教育方式适合自己的孩子。“中国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优厚的教育传统。这些传统包括对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的重视、对家庭的重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孩子读死书,不懂得思考,殊不知在中国的读书传统中学与思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