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一句民间古训,而如今这种教育理念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80后父亲奉行女儿要富养,陪4岁女儿7天花3万元”的新闻受到了网友热议。他说,“女儿一定要富养,全部给她最好的”。对此,传统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为何再次受推崇?这种教育模式是否可取?本报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访了省会相关心理专家。
解析
男孩女孩心理特征确实不同
专家分析,“穷养男富养女”在古时被奉为养儿育女的绝对真理,在人的内心直观感觉里认为“优雅高贵”的女孩,都是生活在贵族里的小姐。另外,“穷养男”被多数人理解为,只有让男孩经历挫折,才会使其在逆境中成长。
专家进一步解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教育观念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心理特征天生富有攻击性、冒险性和控制欲;女孩天生就有温柔、优雅、包容的成分。因此,男孩应给与更多的锻炼和挑战,女孩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和宠爱。而且个人的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合适的范围内,实施两者兼具的正确教育模式很必要。”
缘于父母的补偿心理
“富养女的行为可能是缘于自身的‘补偿心理’”。 从心理学来说,这种补偿心理,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转移,也就是把自己童年缺失的或者未经历的事情补偿给孩子,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有的成年人对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事情记忆深刻,一旦子女经历相似的事情,父母会本能地为了孩子而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这也是‘富养女’之所以受热捧的一个因素。看似是富养孩子,有可能是补偿自我内心的缺陷。”
专家认为,这也可能是缘于“替父母完成心愿”情结。她认为,有些80后出生的父母,其上辈都经历了中国文化的“某个断裂期”,文化底蕴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有断层的,也是缺失的。当人们意识到这些时,其子女已经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段,这个心理断层是要补偿的,在中国文化意蕴里,其子女会有“要替父母完成”的情结。
教育焦虑的表现
“出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教育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从而形成了教育焦虑。”专家分析,80后父母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出现一种教育理念的时候会盲目地从众。不管是赏识教育也好,鼓励教育也好,一旦某种教育理念引起了关注,大家会盲目地效仿。
“当教育子女成为他们的重中之重时,其父母不自信的心理能量也可能增强。”专家补充。
影响
富养易产生人格障碍
那么过度的富养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高玉梅分析,即使女孩养成了我们所期望的那种气质,也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一旦进入到新的环境里,他们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变弱,心理问题也会随着出现。“父母过分溺爱,容易使其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恶性膨胀,甚至会发展至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律,进而发展成为社会性人格障碍。”
“男孩和女孩的虚荣心不同,男孩的虚荣心往往会转化为对事业的欲望,而女孩的虚荣心多为满足自身幸福感。因此过度的溺爱,容易激化她的虚荣心,易形成拜金主义。”李波分析。
对此,专家说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富养也许会造成两个极端,那就是自负和自卑。“优越感带来不了自尊和自信,总与他人比较,往往会带来一种虚无感。”
挫折教育可产生逆反心理
对于男孩有没有必要增加挫折教育的问题,专家则认为,从心理学上讲,过分强迫、训练容易造成精神压力或逆反心理,容易使人丧失安全感。孩子在体验着“非同寻常”的心路历程时或许会留下永不磨灭的痛苦体验。这也意味着他们缺失了关爱,长大后有可能会自闭、自爱,也容易形成过度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其人格基础、生活的状态也会脱离常态。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也会在自己的挫折中成长。”袁立壮强调,如果家长仅仅是为了让孩子经历挫折而制造挫折,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教育,还会使孩子忽视现实中遇到的挫折,而一旦真正经历挫折时会表现得不知所措。另外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因此,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让他明白这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提醒
穷养、富养要得当
专家提醒,男孩、女孩都要穷养和富养。但在物质上不要轻易的给予,这样会剥夺孩子的珍惜感和幸福感。
最后,专家提醒,遭遇挫折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孩子会逐渐在挫败、经历中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不同的尝试,让其对社会有个完整的认识。“另外,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主见、不攀比。在满足子女的要求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