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在微信上,转了一个链接给我,题目是:和蜗牛一起去散步。
全文如下: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仔细阅读,感慨万千。
珍妮吃饭不好,每顿饭,我都要使出浑身解数直至筋疲力尽。曾经拿着棍子在边上威逼利诱;曾经拿着手机咆哮,再不吃饭,我就把幼儿园的老师请到家里来;去了哈密,珍妮鼻子有点爱出血,我就威胁:瞧瞧,不吃饭,鼻子马上要流血了,我可不管你。这些手段都很奏效,此言一出、此行一做,珍妮立马乖乖吃饭。但也看得出珍妮对这些方式的排斥。时常在吃饭时,要我坐的离她远一点。上周,珍妮很认真的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说叫幼儿园老师来,我鼻子要流血这一类话!看着这个四岁半的小屁孩,我感受到她的认真与委屈,我反问:那你爱听什么话呐?珍妮说:我喜欢妈妈叫我小乖乖,你听话,我给你拿个玩具玩这类的话。
于是,我有点后悔干嘛要对她大呼小叫,我总是催她,我总是唬她,我总是责备她,或许她真的尽力了,或许她就是不爱吃家里的饭,或许她就是个馋丫头,就喜欢外面的美味佳肴。她之所以喜欢姥姥,或许就是因为姥姥不威胁她,姥姥会在她吃饭时,和声细语地说话,给她讲故事。回到上海,妈妈也在电话里反复嘱咐我:吃饭时,不要骂她,吓唬她,这样子吃的饭也不会吸收啊。
我们真的有被孩子气疯,气的失去耐心的时候。当珍妮在沙发上乱跳时;当珍妮把书本摊满地板时;当她把玩具弄的乱七八糟时;当她光着脚在地上跑时;当她临睡前还从暖暖的被窝里爬出来顽皮时;当她不听父母指挥时……很多时候,我真的想骂她,想打她。但是,或许生命最初的真实就是如此?
尽管每天珍妮都会让我的头发集体立正,但她又何尝没有给我欢乐与感动?
最初回来上海的两天,奶奶没来,每日是我接送珍妮。第一天,下着大雪,我一手拎着早饭一手拎着珍妮的被褥,送珍妮上幼儿园,珍妮背着书包,跟在我身后一路小跑,看到老师乖乖跟随,那一刻,我感叹:珍妮不是一个娇气的孩子。第二天,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我在家里给珍妮蒸了鸡蛋,每次,我还没有数数数到五,珍妮就咽肚了,那一刻,我感受到珍妮的懂事。两天,我都是最后一个去接她的,珍妮看到我,就说:妈妈,我一个人,我没有害怕,我就一个人在那里看电视呐。多么可人的孩子。
珍妮喜欢我,常常动员我在家里陪她,说只要一个人上班就好了。昨晚,躺在床上,珍妮甚至对我说:妈妈,我做你,你做好。呵呵,角色互换啊,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对话:
我撒娇说:妈妈,我想吃饭?
珍妮回答:珍妮,现在已经是三更半夜了,没饭吃。再说LL(我的名字)不会做饭啊。
我接着说:那,妈妈,我要喝牛奶。
珍妮回答:可是,我找不到牛奶在哪里呀。大概已经喝光啦。
我接着要:那你给我点钱花花呀?
珍妮回答:钱已经花光了,给你点小荷花花花吧。
简直抓狂了!这只妈妈的小蜗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