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当有些妈妈们面对自己的孩子爬上爬下,跑来跑去烦恼不已的时候,总会有身边的人们这样说,“好动的孩子都聪明着呢。”
那么我们身边的小淘气们,果真如此吗?
有一部分孩子好奇心很强,看见一个新鲜的东西就想摸一摸,就想过去体验一下。但他是把这个弄明白了,就马上去探索其他的东西,这样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
而有很多孩子,是没有目的的动来动去。比如你和他/她说话,他/她不是用小手在沙发上滑来滑去,就是身体动个不停,要不整个人眨眼间就爬上了茶几。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活泼,而是太吵闹。
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前庭觉失调。
(小贴士:
前庭功能失调检核表
喜欢不断地旋转,且不觉得头晕
喜欢一再地摇晃,且不觉得头晕
劲部无力,常垂头,以手托腮或趴在桌上
趴着时不会做蛙人操姿势
不喜欢被举高不喜欢旋转,很容易头晕
不喜欢玩旋转,很容易头晕
不喜欢玩秋千,跷跷板,骑木马等
上下楼梯一直依赖扶手
害怕搭乘电梯
害怕上高处
不喜欢由高处往下跳
害怕跨越水沟
会晕车,晕机,晕船
旋转和摇晃后有事业心,呕吐现象
出自高丽芷《感觉统合》下篇)
这里面既有“喜欢不断地旋转,且不觉得头晕”与“不喜欢玩旋转,很容易头晕”又是相互矛盾的,那是因为过和不及都是失调。这又与我们老子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
前庭失调的孩子要么好动又大胆,要么胆小又恐高。
前庭失调的孩子在上学后,会出现比如上课坐不住,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等等情况,即使老师和家长说多少次也管不住自己。
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前庭失调的问题,可是孩子依然觉得上课老老实实地坐,就是痛苦万分的事情。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不一样,大致分为三种。
视觉型:通过眼睛看来学习的。这样的人给别人的感觉很谨慎,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她会先观察,比较不喜欢动手,比较慢热。
听觉型:通过耳朵来学习的。这样的人是别人说的话,能完整地复述出内容。
体觉型: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学习的。你给我看,我不太懂;你说给我听,我也不太明白。除非你让我去尝试一下,我就全理解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小孩子只通过听音频,就能达到脱口说英文的效果(听觉型),而有的小朋友听多久也置若罔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英语动画片效果非常好(视觉型),而有的小朋友就只看个热闹。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三种学习的类型的人是否适应我们的学校教育?听觉型+视觉型的人最适合。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主要是被要求安静地坐,认真地听,再仔细读书。如果是听觉型的人,低年级的时候会有优势。因为这个时候,老师说得多,填鸭似的教学比较多,而慢慢地随着年级的增长,老师讲得越来越少,需要我们自学的东西多,听觉型的人大多不太喜欢看书,就处于劣势了。视觉型的人低年级不占优势,随着知识的加深,探索性的东西多了后,视觉型的人喜欢看书自己研究,这样就慢慢显优势。我们老百姓说的“耳聪目明”其实就是说体觉型+视觉型的人。体觉型的孩子从头到尾都一直处于劣势,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允许你课堂上去体验,即使上初中后有少而又少的实验课,也不能深入地去做。体觉型的孩子给别人的感觉好动,总是精力充沛的样子。而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时常把教室安排在博物馆,森林或是其他地方,这样的教育才是体觉型孩子的天堂。《“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于智博,他十六岁之前在国内上学,成绩很不理想,除了喜欢篮球,对学习一点兴趣没有,到了美国后,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于国内,对于他来说,仿佛一下子开了窍,变得非常热爱学习,考上哈佛大学。他后来成为全球PC领导企业联想集团总裁高级助理,多家世界名企工作和实习经历。哈佛大学毕业后成为花旗集团“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业绩突出。依我看,于智博就是一个典型的体觉型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