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马莉萍同学相约各带孩儿子去爬龙池山,关于龙池山的地理名介,请参阅如下:
龙池山建景始于宋代,重建于明代。位于宜兴城西南35公里的茗岭乡境内,1982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亩。龙池山也是一处佛事圣地,山上有龙池庵,建于宋咸淳二年(1266),名禹门禅院;明永乐年间赐大藏经一部,慈仁太后赐金观音一尊,金篮一只;明成祖赐雨过天晴青瓷碗等,均为禅院珍藏;清康熙年间,敕赐“澄光寺”。旧时龙池庵分上、中、下三庵,为江浙八大寺之一,蔚然江南巨刹。
龙池山的特色主要为稀、奇、古、怪四个方面。稀者,稀有树种、稀有植物;奇者,山巅有池,池内有龙;古者,江浙八大寺之一的澄光寺,元末明初“开临济之祖庭,辟禹门之禅院”;怪者,白云岩石壁横空,壁立千仞,晨雾飘渺,忽如玉带回环腰际,忽如飞絮冉冉四益,忽拂扫青岩,忽隐没层峦,变化万千,更有那可预报天气的晓云石,构成了荆溪十景之一的“龙池晓云”。
龙池山山上古景观众多。龙池晓云石、澄光禅寺、龙池古栈道、禹门祖塔、龙池、凭虚阁、涅磐窟、老虎亭、拜经台、分宾亭、洗心池、一步登天等步步皆景的古景观,形成道道风景线。景区浓荫蔽日,满目青翠,鸟语花香;泉石交错,松柏亭亭;山崖峥嵘,洞穴奥妙;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迂徊起伏的山形地貌,丰富多彩的森林植物,使得龙池山幽雅绝佳。放眼远眺,满目苍山横秀,层峦叠嶂。近可观竹海翠波连绵汹涌,远可观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恰似蓬莱仙境。龙池山还是著名的佛事圣地。山上龙池庵,建于宋咸淳二年(1266年),名禹门禅院。清康熙年,敕赐为“澄光寺”。旧时澄光寺分上、中、下三庵,蔚然江南巨刹。相传唐宰相陆希声、大德禅师鉴真和尚和清乾隆皇帝,当年均到澄光寺幽居了很长时间,并有诗文记载,广为流传。
一九九九年,宜兴市旅游园林管理局和茗岭乡联合开发了龙池山风景区,重建了牌楼、山门、老虎亭、万息亭、玉阳台等建筑物,修理、新辟了上山的道路,整治了景区的环境,使这个埋没了近百年的古景观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向广大游客显露了她漂亮的面庞。
以上摘录于百度的精彩诠释,下面来具体描述下周日当天的行程吧:
早9点到达车站,买票当口,遍寻背包,发现除了一书包零食,身无分文(钱包忘带),只能坐等马同学过来救场。约好的9点,9点半马同学才姗姗来迟。买票时得知,直达车旅游二线要到下午3点才有车,问了服务台,改变线路,乘坐丁山车,再由丁山换张渚车,途经龙池山下车。一路风光无限,林场的风景一向是出了名的,路边的竹林到处可见冒尖的竹笋,可惜无人挖。到达目的地,由路口往里行走约一公里,到达入口。当天温度高达27度,阳光火辣辣的,晒在脸上生疼。可进入景区,发现却是别有一番洞天。山间小路上,绿树成荫、山风徐徐,竟感觉不到一丝暑意。有潺潺的小溪,水质沁凉清澈,想喝一口的,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怕沾染寄生虫。这年头,还是小心为妙。
改建后的龙池山,相较于去年十月,又有了一番新的变化。去年是自驾游,车子直接开到庙前停车场,下车就开始爬山,忽略了入口处最美的一段风景。今年的变化首先来自庙下的台阶,一望无垠,令人生畏。走过山路、爬过台阶、拜过菩萨,我们已到达山脚下。由于是周末,来锻炼的行人很多,其中不乏熟脸,包括已离职的同事荀丽峰。共事时,她视我为死对头,如今劳燕分飞,再见面反倒没以前的尴尬,打过招呼,也算友好。去年爬山时,孩子爸因时间有限,只匆匆爬了两个亭子就下山了。今年,儿子说要爬到山顶,开始只当他是小孩子吹牛说着玩,并未放心上。结果,我这个妈妈累得气喘如牛,儿子依旧健步如飞,孩子的潜力真是惊人啊。当然,每爬一个亭子必须休息一会,玩一会手机、品尝会美食做条件。整整四个亭子的山路啊,陡峭到连大人都直呼累,4岁的儿子居然能独自完成任务,没叫累没喊抱,连拄棍都不要,勇敢地挑战了自我,太强悍了,当妈的我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下山时,路显得更加陡峭难走,儿子一心想要追上走得比他快的洁姐姐(小马女儿,已上小学),冲得极快,我怕他摔跤,便牵了他的手拄着竹棍一步一步小心下山。开始儿子不愿意,总想挣脱开自己走,我就假装示弱:“妈妈脚趾头都走痛了,你走了妈妈会摔跤的。”这下,儿子乖了,牵着我的手不反抗了。沿途经过的行人,无不惊叹这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强的意志力,一路“好样的”、“真棒”、“厉害到着”、“未来之星”……等等夸赞的话不绝于耳,对于这样的肯定,做为妈妈的我自然是感到无比的骄傲。儿子,妈妈为你自豪。
一路见到无数登山人扛着战利品——挖来的竹笋下山,可我们这群外行却连笋尖都没找到,肉眼可见的肯定早挖空了。不甘心哪,于是到了山脚下,花钱从山民手里挑了棵最大的回家,重6斤,2元一斤,还价到10元。哈哈,也算是没有空手而回。
拒绝亚健康,增强抵抗力,就从自身锻炼开始吧。
附晒几张本次龙池山之行的照片,期待不久的太华山挑战,勇敢的人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