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

13/05/26 23:05:04 标签:家有小学童

一. 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二年级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很关键的,一旦养成不好的习惯,今后是很难改正的。在这一时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在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就可以逐渐着手一些习惯的培养,比如:
1、整理习惯
因为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现在不少孩子的书包整理都是父母亲“包办”的,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习惯。刚接手一年级新班时,我常碰到这种情况:上课时叫学生拿出课本或资料,不少学生在书包里翻来覆去地找个半天都找不到,就告诉我“老师,不见了”或者是“我没有带”,而我过去一找就找到了。其实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两次示范,将第二天要上课的书放进书包,各类学习资料进行归类放在一起等等,让孩子慢慢学着自己做。在孩子年幼时,如果没有意识到收拾东西的重要性(这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他是真的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爸爸妈妈可以提出要求,并且不需要多加解释,只是坚决地让他把这件事情做掉就可以了。当孩子完成了爸爸妈妈的要求之后,可以再向他进行说明,为什么要求他这样做,告诉他“做事情要有头有尾”或者“做事情要有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一阶段只对孩子提出少数几项要求,等他全部做到之后,再增加新的要求。基本上一年级的孩子2、3条要求就可以了,而且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做到它们。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这容易让孩子因为做不到而产生挫折感与抵触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把爸妈的话当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 听读习惯
语言学习需要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家长可以放些拼音或故事,孩子们可以在穿衣、刷牙、洗脸、吃饭的同时听听,有利于培养语感,如果有时间再读读书,听读习惯的养成对学语言很有帮助。我经常和我的学生家长交流,一次无意中得知一个朗诵很不错的孩子,每天晚上临睡前开始听,一直到睡着。后来我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不少学生家长,果然大家都反映比较有效。
3、 阅读习惯
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增加孩子的阅读机会,引导孩子能正确地挑选并阅读感兴趣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现在中学课业较重,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我很提倡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提前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也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因此,家长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每天为孩子安排3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最好能够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让书香浸润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茁壮成长。孩子可以先读绘本图书,再读拼音读物,逐步过渡。

二.重视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
1.表达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这是一种社会结构的断层。想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
有的语言学专家指出,孩子语言的贫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丧失了与孩子交谈、游玩、体验生活的机会,而把孩子们整日留在电视机前,很少去翻阅书籍;另一方面,快餐文化也让孩子们迷失了自己,他们跟着时尚流转而懒得去创造。这样,儿童语言就渐渐失去了发展源泉。在入学前,在孩子们语言的发展期,给孩子机会表达,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们责无旁贷。
要让他们多说。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并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同时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而应主动与孩子说话,多交谈。比如,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会遇到许多新鲜事,这时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多谈谈所见所闻。比如:今天开心吗?说给妈妈听听让妈妈也分享你的快乐啊!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老用叠词。比方说,吃饭饭,睡觉觉等。努力让孩子的语言丰富、规范起来。
2.认知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和认知能力紧密相连,有了一定的认知才会有表达的内容。
培养认知能力,一方面是要指导孩子读书,这也就是上面习惯培养中提到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读与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孩子的多样化经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坐坐公共汽车,去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去动物园、外出郊游、假期旅游……实践证明,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特别是父亲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这样孩子才更有创造力。
3、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还要提醒孩子记住家里的电话,父母的电话,这样有什么事情孩子可以电话求助。
4、规则意识的培养
上小学的孩子,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家长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在学校里,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教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 重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
1.对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首先要学会与人相处。与同学的关系往往会困扰孩子,家长要过问、要帮助、要指导。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特点: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格。如何能将“四不”变否定为肯定,即:对人有感恩的心,对事能宽容,对物能珍惜,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提倡在赏识教育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挫折教育。经受不了挫折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鲜花,当大风大雨来袭时,则落英遍地,垂头丧气,失去继续成长的斗志。
2. 帮助孩子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一切事情都让大人包办了。如何与同龄人进行相处,如何开展自主学习等等,都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
有一些孩子对上学有一种恐惧心理,因为有些家长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灌输给他们“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之类吓唬的话,还有“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从而使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因此要让孩子打消这种心理,家长要正确引导,向孩子描绘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学习中有哪些乐趣,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处,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一些心理准备。
我觉得还有不少小学生有一种心理,觉得读书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这样,孩子的学习就缺乏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就不能持久。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让他们打心底里喜欢上学习。家长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要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完全依赖父母亲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了。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7-15分钟,小学的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学后首先觉得上课时间太长,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要想让孩子坐得住,应从培养坚持性入手。① 家长可以先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观察孩子坚持活动的时间;② 再选择绘画、看书或孩子不太感兴趣的活动,观察孩子坚持活动的时间;③ 将两个时间的均数作为目标〔一般从10分钟为起始〕,家长与孩子一同玩〔开展〕孩子不感兴趣的一类活动,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可以给予小小的物质鼓励;④家长离开,让孩子自己玩不感兴趣的活动,并延长时间,成功了,再给予适当的小鼓励;⑤ 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自己设定坚持的时间〔20分钟左右,小学的课中段有放松活动〕。

四.暑期如何衔接
1.作息时间适当前移
暑假里不少小孩上午睡得很晚,有的到中午才起床,放松一下当然可以,但在开学前几周注意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形成小学生活需要的“生物钟”。家长同时也要注意做好表率,有规律地起居。有的孩子特别喜欢看电视,作家长的一定要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因为现在孩子的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新入学的新生体检,视力检查下来近视人数超过一半。眼睛将陪伴孩子一生,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啊!一定要从小保护好!另外,电视的内容也应该有所选择,要看些适合儿童年龄层次的,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
2.学前教育要得当切忌盲目超前
不少家长怕孩子上学后跟不上,就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家长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知识渗透,重在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平时去超市、喝饮料、指路牌时可以教教孩子认字,再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用起来,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就拼命让孩子写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如果您一定要让孩子写字,每天不要写太多,可以写写自己的名字,写些简单的笔画,在写字时特别要注意孩子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书桌一拳。肩放平,腿放正,慢慢写。如家长还不太清楚可以上网查一下再辅导孩子写字。不然,孩子一旦形成了错误的写字习惯就很难纠正。
3. 培养特长专长
小孩子兴趣广泛,因此可以在暑假里适当培养其一两样特长,注意不要过多,少而精,才能真正学有专长。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弄得孩子害怕双休日,说最讨厌休息日。你们觉得这样孩子能快乐成长吗?
五. 入学第一个月很重要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环境大变,能否过渡好,入学的第一个月最重要。而在这第一个月中,小学老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引导角色。在我们学校,教师都学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
比如,为了缩短师生的距离、消除孩子们陌生、害怕的情绪,在第一个月,老师会尽量在课间多与孩子交流游戏,走进孩子的心里。
再如,幼儿园一节课只有二三十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有40分钟,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老师们上课会有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活动,安排课中操、听音乐、游戏等,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以我的经验,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就基本适应了,好动的孩子少了,举手发言的孩子们很大胆、很踊跃。
在孩子入学的第一个月,家长一定要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和状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尽量缩短适应期。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表扬,多鼓励。有空多带孩子玩玩。给孩子时空,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要让学习学科知识填满了他所有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会买许多的课外试卷,让孩子埋在试卷堆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成绩不错,但是这样他慢慢会厌倦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反而得不偿失。
孩子上学应该准备些什么样的学习用品,这个问题大家一定很关心。孩子年龄小,对一切有趣的东西都很好奇,所以我们的学习用品要避免新奇特。不要买那种功能特别多的文具盒,带玩具的铅笔,有附带游戏的尺子等等。就买那种最普通的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适用即可。不然,孩子上课特别容易分神,还容易引起相互之间的攀比。刚开始入学可以家长帮孩子卷铅笔,慢慢的,就让孩子自己学着做,真正的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会觉得很快乐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