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自古有之,但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们教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隔代教育现象愈演愈烈。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城市隔代育儿比例不断攀升,上海已达到88.9%。年轻父母们在感受亲情支持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隔代育儿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一道风景。越来越忙碌的年轻父母们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祖辈们承担起了更多对孙辈教养的职责。在隔代教育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的今天,怎样教育好孩子已经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关键就看全家怎么打组合拳。老人家带完儿子又带孙子,劳苦,但功高不高?是隔代爱?还是隔代害?
“独一代”已步入生育的年龄,80后出生的他们,在呱呱落地开始大部分都是由外公外婆或者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身上的“贵族、娇气”的气息,也滋生蔓延。而现在“独一代”所孕育出来的“独二代”同样延续着隔代育儿的模式,甚至越演越烈,独一代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比父辈更重,几乎所有的育儿重任全部压在父母的身上,因此隔代育儿也被笼上了健康与安全的阴影。
隔代育儿:逃不过的情感雷池
小蓉和丈夫,在深圳工作六年了,2007年喜结连理,2008年回川产下一名女儿,因工作繁忙,把女儿扔给了父母看管,又回到了深圳的岗位继续打拼,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孩子已经长大长高,可奇怪的是,孩子一见小蓉就躲,害怕、畏惧,小蓉要抱孩子,孩子不停的哭,拼命扑向外婆的怀抱,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个陌生人,完全没有开口叫人的冲动。两口子完全无法接近孩子,给孩子买的礼物,她一件也没玩。小蓉情感的防线彻底崩溃,亲娘不认,亲爹不喊,隔代育儿烙上了痛心的印记。为了和孩子培养感情,起居饮食都由小蓉来办,小蓉还将年假提前,利用春节和年假的时间,给孩子补齐自己的爱心,孩子慢慢开始接受她,可矛盾又出来了。外婆喂娃娃吃一些带咸味的主食作为辅料,外婆嚼烂食物喂娃娃,可小蓉觉得很恶心,嘴巴里的细菌都喂给了孩子,孩子很容易生病,再加上东西太咸,娃娃容易口干。种种不满,激怒了双方,两人大吵大闹,致命的隔代模式,刺痛了三代人的亲情。
针对这样的情感纠葛,育儿专家给出了专业的情感处方。给父母沟通,说明吃得太咸容易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孩子不宜跟着大人的口味吃,一定要先清淡然后再逐步丰富味觉。嚼烂食物喂孩子,会造成孩子无法摆脱喂养的习惯,前期吃些流质的食物更有利于消化,同时也避免了嚼
烂喂养的细菌也避免了一场相互伤害的战争。
隔代育儿:安全之失谁之过
除了两代人的卫生习惯,造成诸多矛盾外,孩子的安全更是育儿的重点。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隔代育儿却把监护人的枷锁转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身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责任由谁来承担?
小玲和孩子生活,但平时幼儿园接送和看管都是由爷爷来办。两个月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往事,让小玲吓出了一身冷汗。孩子五岁好动顽皮,夏季气温高爷爷最近有些体力下降,孩子喜欢吃雪糕,放学后爷爷带着孙子去买,雪糕店在马路对面,孩子性急直奔雪糕店,爷爷一时没追上,娃娃也不看红绿灯就冲了出来,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了腿部骨折。说起这些,小玲泪如雨下,爷爷也怪自己太不小心,血压升高急得住进了医院。
针对此现象,育儿专家解析隔代教育中的安全隐患是致命的。老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小孩,脑力跟不上,反应迟缓,常常连自己都需要照顾,更不说能照顾好孩子,在监护方面除了寄托于老人身上的同时,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多费些心,或者请个保姆,让老人从旁指挥和监督就比较妥当。小保姆年轻有精力,老人上心、有经验,二者结合才可相得益彰,危险的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中国式育儿 隔代始终唱主角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国外条件优越的家庭一般由妈妈直接带孩子。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