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里有一位初中公立学校的语文老师,很受家长们追捧。原因是这位老师带过的学生语文成绩都很不错,全班四五十个学生,语文平均分110分以上(150分满),甚至有的学生在别的科目考个位数,语文都能达到100分以上。这位老师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年年全区名列前茅。所以,很多家长托关系,花钱也乐意进她的班级。 我有几个学生正好在她的班级,目前正在读高一。上了高中之后,明显地发现语文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以前我就听说这位老师把语文题分析得相当透彻,什么题型怎么答,得分点在哪儿,也就是说所有的题型,这位老师都传授给学生们“套路”。现在问题来了,因为高中的语文考试基本上全是课外题,难度也大了许多,让这些按原来的思路答题的孩子,不但没有得到高分,而且个个惨遭华铁卢。这也正是我以前就担心,而现在不幸言中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语文不是光学课本就能学好的,作文不是参加个作文培训班就能写好的。好的文章永远是有新意,有哲理,有内涵,打动人心的,绝不是一千个孩子同一个“套路”写下来。这样也许会在考试中得高分,但永远不会成为“好文章”。文学修养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正道。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本书,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能与智者对话。当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会见到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事,眼界宽了,心也就宽了。而光读书不行走怎么样?容易出书呆子;那光行走不读书呢?充其量是个邮差罢了。 好老师不是一口一口喂给孩子,而是要教给孩子怎么拿勺子;好老师不是把鱼打好了让孩子吃,而是要孩子掌握打渔的本领;好老师不仅仅只会应试得高分,而是要为孩子加足马力后劲十足。所以,这位老师在我的眼里是不合格的老师。 我也在想,那么我们都热衷的早教,我们到底教给孩子什么好呢?与其教孩子背几首萝卜白菜的儿歌,还不如背古诗;与其让孩子硬背几首古诗,还不如给孩子时常放放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国学经典,不求会背,只是随便听听就好。零至一岁的孩子是右脑思维,一岁到三岁主要是右脑思维。所以我们时常感慨,怎么宝宝记忆力如此地好,而记忆力好绝不完全等于“聪明”。等到孩子到了三岁,我们发现宝宝们以前会的古诗全忘记了,其实不是宝宝不“聪明”了,而是因为三岁到六岁他/她在从右脑到左脑过度。一方面他的记忆力没有以前强,但逻辑思维不段增强了。六岁之后,左脑就占主导了,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依靠理解才能把一件东西记住。 所以,我们在早教中要带孩子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开发思维,可以大量的亲子阅读,可以做做手工,可以摆摆积木,可以听听音乐,可以让孩子天马行空地说梦想,可以到外面疯跑等等,这里的任何一样都比背会些东西重要得多,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