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业的成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你与孩子有多深的感情,你的话对他就有多大的威力。”——西方格言
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时,他们的谈话常常是这样开始的:
“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行呢?我们年轻时想学习没有条件,你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可你却不珍惜……不学好本领,将来你以什么立足于社会呢?”
这就是讲道理的谈话。你期望这样的谈话能对孩子有什么触动吗?孩子都是现实导向的人,很难勾画出自己的未来。他们只注重“今天”或“明天”,可“明年”就太遥远了。你说的那个“将来”,则更是“明年”才可能加以考虑的事情。所以你的谈话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我已尽责”的自我安慰。
如果变换一种方式,以平静而低沉的声音说:“孩子,我们看到你的成绩单的时候,简直要气疯了。你妈妈很伤心,我到现在也还没有冷静下来,所以我不知道该对你说什么……”
这就是同孩子们谈感情。比较起来,你不难发现,后者的方式比前者更能触动孩子的心,谈话的效力也就会更明显。
谈感情的方法有很多,但谈之前必须有谈的资本,那就是你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基础。有感情就好谈,没有感情就不好谈。有没有感情不取决于你,而是孩子,但是你可以争取。争取的方式不是为他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投入你的“身心”。
孩子们是很重感情的。如果他们认为这份感情值得他们为之做出一些牺牲时,他们会乐意去做。所以当你管教孩子时,你们之间的感情同你说话的能量成正比。感情越深,你的话就越有能量。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的成功就在于她用爱打动了孩子,而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朋友。孩子们知道失去玛丽亚,就意味着失去了阳光和欢乐,他们不愿意。孩子们可能不懂为什么要做这做那,但只要是玛丽亚要他们做的,他们就高兴去做——为了玛丽亚。
感情是用爱来建立的。只有“爱”才能使孩子感觉到“自我价值”。而且是谁爱他,他就会感到自己在谁眼中的价值,他也就会为这价值来自我约束,使自己与这价值相符,说白了就是不辜负这片爱心。
如果你的批评、要求、劝告、眼泪没有对孩子产生什么效力,那么你首先要反省的是你同他之间的感情关系,而不是寻找孩子的过错。因为这状况清楚地表明孩子觉得你对他爱的程度,还不足以使他为之做出某些“牺牲”。或者是孩子觉得你可爱的程度还不值得自己为你做出某些“牺牲”。要知道,孩子在改正错误的初期,都认为自己是在做牺牲。因为以前他觉得那样“好”才那样做,现在你要他丢掉觉得“好”的东西,这不是“牺牲”吗?
当你确实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已有了足够的感情基础时,尽管孩子还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你起码也有了向孩子说“这是为了爸爸(妈妈)”的资本。这句平铺直叙毫无修饰的话,足以使那些高深动听的道理显得苍白无力。
可能你会说:“我已经很爱他了。”——但你要注意,不要以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也许他知道你很爱他,可是觉得你爱得还不够,起码没有达到作为父母应付出的爱的程度;觉得他在你心里所占的位置太小,起码没有达到与你的事业、你的爱好、你的工作、你的朋友、你的娱乐相媲美的地步。而他要求的是,在你的心里他能够凌驾于除妈妈或爸爸以外的一切人的感情之上。有心理学家认为:许多孩子在某一成长阶段甚至嫉妒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这样渴望得到和占有父母的爱。
对于孩子的这种要求,父母应该感到幸福和自豪,而尽情地施放你对他的爱,不要认为是累赘,甚至逃避或企图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你的时间和情感。否则孩子会为此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怨恨正在与他争夺父母之爱的客体——你的事业、工作、娱乐、爱好和朋友,从而故意做出某些他认为会激怒你的事,如恶作剧、不专心学习、打架、吸烟等。由此来引起你对他的注意或使你对他感到失望。这是他对你“爱”的一种畸形的回应方式。因为你对他来说不是无足轻重,而是至关重要。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但十分在乎你的态度。在这种心态下,你的愤怒和伤心,正是他所期望的,那么你的话怎么可能会改变他呢?所以,要想加重你对孩子讲话的分量,务必打好与他之间的感情基础。
所谓多与孩子们谈感情,就是多进行感情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只限于言语。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当首推“拥抱”。有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人的一生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拥抱。这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心理的需要。不要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习惯,这是人类共同的本性。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有位美国的中学顾问讲过这样一件事:
我曾有过一次很糟的任务,去告诉一个学生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了。走在路上,我一直在默默祈祷上帝赐给我告诉他这噩耗的勇气和方式。可是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看到那孩子,我无话可说,只好向他伸出双臂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许久许久,才在他耳边轻声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孩子流下了眼泪,在我怀里抽泣着,我们抱得更紧了……
20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我只想告诉你,20年前的那一天,你的拥抱对我是多么重要。没有你的拥抱,真不知道听到那噩耗时我会怎样。从那次拥抱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多得你无法想像。以至于我的儿女至今都从中受益。”
拥抱对于孩子具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除了父母之外,您还能指望谁来代替你担此重任呢?
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我的话。每次见面总觉得没话说,这是不是‘代沟’?”我说,你多多拥抱你的孩子。他说:“根本不可能,他总是躲着我,别说拥抱了,就连握手、搂肩膀这样的接触都没有过。我们都觉得那样太不自然、太尴尬。”我说:“父子俩的接触都到了尴尬的地步,你还在考虑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们之间就形同陌路了。别忘了,他是你的儿子。”“那我该怎么做呢?”他问我。
“星期天带他离开喧嚣的闹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们父子俩。在大自然中你们或互相搀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径散步,不要谈任何有关学习和工作的事,尽量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当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时候,你们父子俩的心灵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灵的相通又会使你们自然地拥抱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什么‘代沟’,只是你们的心灵没有机会沟通。”
多计划、多创造些这样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越深。若还不习惯,定有情结在其中。那父母就更要认真思考对待了。
如果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的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这些动作
(我们且称之为“体态语”)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当丰富的。如:
你真的长进了,干得不赖!
我相信你,我为你骄傲!
我很关心你,你对我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不是很美好吗?祝贺你!
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对付困难,你不会感到孤独!
这些不愉快的事会很快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没关系,从头再来。我爱你!
你和我在一起会很安全,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这些体态语和拥抱一样,在感情交流中可以表达比言辞更明确的含义,也有着比言辞更动人心魄的力量。
从今天晚上,你就开始琢磨用一种特殊的体态语与你的孩子接触,来代替你本已准备好的一席长谈。再加上一种特殊的充满深情的目光和亲切的表情,来提高这一接触的力量。
注意,即使讲话也要改变以往训斥的语气。试行诚恳的耳语,也就是所谓的“说悄悄话”。要知道,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如果耳语和体态语双管齐下,一定会使你与孩子的谈话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