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来坚持开展区域游戏,我班孩子已经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基本做到不串区、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区域,做到在一段时间、指定的区域中快乐地游戏,并能在游戏结束后自觉整理游戏材料。我相信,在班级三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下,不断用反思、分析和调整弥补缺憾,继续开展孩子需要并热衷的的游戏而不懈努力。
开展主题环境下的区域游戏,就地取材,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各区域游戏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个月,结合主题活动"我爱......."的开展,我们在班级各区域中分别创设了与此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生活区的“我会扣扣子、串项链;美工区的“花儿送给好妈妈”“亲亲一家人”等,而这些游戏材料都来自孩子的日常生活,有的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的作品,如:装饰妈妈和宝宝的合照,还有娃娃家生活的场景:干净的厨房、温馨的卧室、整洁的书房、仿真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等,孩子们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环境中体验快乐,动手欲望极高,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兴趣是区域游戏得以很好开展的重点,教师提供的材料再丰富,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所特有的兴趣所在,那我们便是做了无用功,这时的我们应该思索: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放弃休息时间,投入大把精力在孩子身上,可他们却毫不领情,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证明,游戏材料需创新,但不可盲目创新;游戏玩法太老套,孩子根本提不起兴趣,告诉我们孩子在发展,游戏玩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在孩子进行区域游戏时,教师并不是真正的“旁观者”,他需要及时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状态、激情、能力的发展等,并适时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孩子这时需要通过区域游戏锻炼哪方面的才能呢?我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虽然有时教育工作过于繁琐,经常让自己力不从心,但既然选择幼师这条道路,那么就必须在此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幸福!
同样,虽然我班游戏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但不尽人意的地方仍频频出现:区域划分不够明确,比如益智区、动手区和美工坊,这三个区在同一个角落;区域材料的玩法较单一,孩子摆弄了一会儿就不感兴趣,然后出现频繁更换材料的现象。
实践+反思=成长,我渴望站在小二班门前,可以有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