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
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与孩子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合作、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拟、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已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
正常的父爱能促进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男孩能模拟、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假如男孩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轻易导致“女性化”倾向。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征的识别,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把握性别角色标准。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在取得满足的两性关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父爱更易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观察和研究证实,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会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父亲更容易培养孩子理性的思维
科学研究发现,女性对事物的判断多趋于感性,而男性更趋于理性。如果孩子总是跟着母亲,由于母亲对事物过多的感性,天长日久就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方式,容易养成过多的感性思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到更高的学校学习和将来走向社会的工作中,便会表现的更加明显。而由于男性理性思维较多一些,所以父亲长期接触孩子,能较多的影响孩子的思想,培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也不会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