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随夫君到老家上坟。
清明快到了,避免拥挤,提前去祭祀祖先,顺便给女儿的姑妈庆生。
还有就是顺便把姑爹接上来,把我家的旧车开回去练手。
周六出门比较晚,下午2点过才到。
吃完饭,近4点才出发去上坟,到7:30才弄完。
女儿留在姑妈家,完成作业。
姐姐在上兴趣班,今年要参加中考,比较忙。
坟上长满了野草,夫君把坟头清理干净,天气有些热,弄得一身的汗。
我帮忙烧纸,点香,点蜡。
清明,为何叫清明?
想到“清风明月”,“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人要做到清明,不易。
死了就清明了?非也!
清明祭祖是传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是很重要的日子。
在忙忙碌碌之后,去祭祀祖先,知道,有生有死,生死都要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