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的妈妈不识字,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女人,爸爸,上过学,当过村里的干部,下乡当过老师,当然是农业栽培之类的,在当时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爸爸的善良敬业,妈妈的温柔体贴,虽然是出身贫寒,但是我们兄妹三个,也是深受父母感染的,算不上知书达理,但也是很有家教的。
和老公没结婚的时候,跟着老公去了老公大姑家,那时候,大姑就已经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了,十几年了,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得就是题目这句话;会当的两头瞒,不会当的两头传,
婆媳本就是很难相处的,夹在中间的是她的老公、她的儿子,所以,婆媳间的很多事情,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男人,但是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个男人怎样来处理,如果做得好,婆媳之间自然不会起纷争,即使有些小事也可以化解了,如果真的起纷争,一边是媳妇,一边是妈妈,向着谁那边都不好,另一边肯定会伤心,所以,我知道,婆婆是他的亲妈,又是长辈,论情论理自己都占不了光,干脆,就别自作多情,惹老公不愉快。
若是有责任心的老公,在处理婆媳之间的事情上,也要睁只眼闭只眼,别是这边媳妇一说,你妈炒的菜真难吃,齁咸,那边就传过去了,妈你炒菜少放点盐,我媳妇说齁咸,妈你衣服多冲几遍,我媳妇说你洗的不干净。媳妇你又买衣服了,已经很多件了,我妈说你又乱花钱,媳妇,你去某某街干嘛了,我妈说看着你了,媳妇,明天吃完饭,你刷完好不,我妈这几天腰疼,,。。。这就坏了,处理的方式不对,所出现的结果就是另一种了,所以,夫妻之间,要好好沟通,不要把问题搞得太复杂。其实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娘家离得近,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见了亲妈,自然会啰嗦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我妈妈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不会偏向着我,有时候提起对婆婆的有些不满,妈妈总是说,你是小辈,就该对婆婆有礼貌,有些事情不要计较的太多,你小时候还把我气哭过呢,呀,又拿我的光彩事迹来衡量,妈妈说,只有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才可以不去计较,所以不要和婆婆计较,也省的你家的XX为难,总是想到我们,其实这些我都知道,我就是说出来发发牢骚,我心里真的没有记恨婆婆,因为我知道婆婆再好不是妈,我小时候,可以把妈妈气哭,但是现在,如果把婆婆气哭,那受伤的就不只是一个人了。所以,掌握好分寸最重要,毕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都要互相体谅,
算起来,老公也是婆媳调解员呢,有时候对公公婆婆的不满,我总是第一个告诉老公。你妈妈怎么怎么着,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惹我生气,。。。。。。然后老公就在一边听,偶尔也插几句,末了,抖擞完了,加上一句,这些话我就说给你听,我不会去找你爹妈去说、去闹的,我就说给你出出气,别的不用多说,这个男人他已经懂了,有些事情,没几天就得以解决了,因为很多话,儿子说给妈妈听,要比媳妇说给婆婆听,管用的多,嘿嘿,大家可以试试看。
我和婆婆都属于那种内向的女人,都不是很爱说话,婆婆也是受过教育的人,那时候村里有文化的选代表,一村一个去学医生,选中了婆婆,可是婆婆害怕那些打针啊破皮啊流血那些,所以就没去,机会让给了别人,在那个时候,初中毕业的当老师已经绰绰有余了,婆婆一儿一女也算是幸福的了。况且还有我这么省事的儿媳妇。嘻嘻
我知道,在婆婆心里,我也是不完美的,但是都能做到相互体谅,那就已经很不错了,结婚十三年了,没和公公婆婆吵过架,我也在尽量做个好儿媳,虽然很多地方还是不够好,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吗,《婆媳宝典》这部巨著,我要一边研究一边学习,不做最好,只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