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联想

15/11/26 09:03:32 标签:

再次执教高一,遇到郑愁予的新诗《错误》,这是一首我很喜爱的,能够唤起我的审美共鸣,也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古典意蕴的一首诗。翻阅资料时,偶然看到一位作者的分析,说“它描写了位很传统、守妇道的贞静女性,写出了传统道德与人的本性之间的不相协调”。

诗中确实写到了一位“贞静女性”,但她是不是“很传统、守妇道”,甚至“写出了传统道德与人的本性之间的不相协调”,我觉得就很待商榷。

诗中写“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这两个否定句,该是运用了一种比喻的手法:就像东风不来,柳絮便不飞一样,跫音不响,春帷也不会被揭起。东风是柳絮飞舞的唯一原因,心上人的消息也是女子肯揭起春帷向外探望的唯一原因,没有“跫音”,便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她的心海泛起涟漪。

还有“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连续使用比喻,来写出“你”等待中的心情。“寂寞的”一词,直接告诉我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寂寞的;两个“小小的”,一再地强调点明,在女子的心中,除了她等待的“归人”之外,再也装不下其它的人,写出她的痴情;而“青石的街道向晚”,想像,傍晚时分,一条青石铺就的古旧的小巷,人迹罕至,凄清、寂寥;而“窗扉紧掩”,则可看到,她是主动地隔绝了窗外的一切,等不到归人,再好的春光也与她无关。这里让人想到柳永的《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开落”一词更好,写出了某种变化。这“变化”是什么?

    由盛开到凋落,首先可以理解成,是女子的容颜,在等待的岁月里,由年轻秀美到年华老去。另外,这一变化是出现在“我打江南走过”之后,可以想像,当“达达的马蹄”声响起,寂寞等待中的女子心中燃起了怎样的希望之火,这火花刹那间照亮了她的容颜,然而,当她发现这只是一种错误时,那一簇希望之火转眼就熄灭了。这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引起了女子容颜的变化,正如“莲花的开落”。

从这个角度上讲,这女性确实是贞静的;然而,这样的角度不恰恰在说明着女子的痴情守候吗?谁说这种真挚的、专一的爱恋,就一定得是“传统、守妇道”?

古今中外,我们知道很多歌咏爱情的佳作。我们知道,发现已死的罗密欧时,美丽的朱丽叶把锋利的剑刺向了自己的胸膛;我们知道,当罗彻斯特成为一个“失明的参孙”时,年轻的简爱仍然把满腔的爱恋奉献给他;我们知道,叶芝著名的诗,“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我们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而飞的故事,知道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知道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的故事……在读到这么多爱情的悲剧时,我们会为他们的遭遇唏嘘叹息,会痛恨那些让他们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阻碍,但不会有人觉得那些真挚的、专一的爱恋不是“人的本性”,而只是“传统”“道德”对人的要求。

郑愁予的诗浸润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这首诗从主题到形象都颇具古典蕴味。但不能因为它是古典的,便一定要用“传统道德”的框架来束缚它。

想到了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首诗便如同《错误》的主题一样:“过尽千帆皆不是每一片白帆在天边出现时,倚楼远望的女子心头都会涌上幸福的激流,而每当它渐渐驶进,又都会尝到失落的苦涩。这希望与失望交替出现,含有“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夏承焘《宋词欣赏》的意思,写出她爱情的坚贞专一

即便是这样一首出自唐代的小令,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都更倾向于它传递出的美学意义,更被女主人公的这种坚贞与专一吸引,在解读《错误》这首当代新诗的时候,又何必一定要从政治的角度,给它套上“道德”的枷锁呢?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