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过度溺爱孩子,给孩子一片天空

16/01/28 17:27:42 标签:感觉统合 潜能提升 全脑开发

   请不要过度溺爱孩子,给孩子一片天空

  从孩子呱呱坠地,父母的爱便一直伴随他们。饿了给吃的,冷了给穿的,无聊了给玩的,摔倒了扶起来……然而,一些看似对孩子有利的爱,可能是过分溺爱、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束缚,对孩子不利。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那么,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案例(一)家长溺爱孩子任性

      6岁的强强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我们夫妻俩盼了好久,35岁时才有这个孩子,别提有多宝贝了。”强强的母亲告诉记者,“从小,我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喝进口奶粉,穿的和用的也全是高级货。后来孩子大了,吃饭时爷爷奶奶怕吃不饱,总是追在后面一口一口地喂,孩子不爱喝水,就各种引诱,像宝贝喝一口,喝完带你去玩滑梯。还给买好多零食,孩子爱吃什么买什么。” 

     后来上了幼儿园,问题来了。强强的性格非常任性、霸道,并且不懂得和小伙伴分享。吃水果的时候,强强总是先拿自己喜欢的,吃西瓜只咬上面最甜的部分。玩玩具时也是抢自己感兴趣的,别的小朋友想玩,强强也不给他们。老师问他,他会说:“我在家里就是这样吃西瓜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总是把最甜的部分都留给我,所有的饭菜都是我先挑选。”

案例(二)过度保护变成束缚

     4岁半的晴晴,在幼儿园的一群小朋友中显得特别瘦弱、文静,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闹腾的时候,小姑娘总是自己坐在角落里,也不和小伙伴们交流。晴晴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孩子特别乖,吃饭、睡觉什么的都很懂事,从来不让老师费心。但我们就是觉得这孩子太乖了,太安静了。”

     原来,晴晴的爸妈工作非常忙碌,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人对安全问题特别重视,认为出去玩会被太阳晒、会磕碰到或者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总是让孩子在家里玩。时间长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特别差,喜欢自己独处,性格也不像这个年龄大多孩子那样活泼、好动。现在,晴晴的父母也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希望在幼儿园通过和老师、小朋友多接触,并且多参加集体活动,让晴晴变得开朗一些。


现象:将梦想转嫁给孩子

   “孩子,你要好好努力,长大了当医生。”“我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学成钢琴,我现在省吃俭用给女儿买了台钢琴,给她请好的老师,希望孩子能实现我当年的梦想。”……记者在采访时,经常听到很多父母这样说。一些父母自作主张给孩子报兴趣班,而不顾孩子的想法;一些爸妈给孩子买学区房,送孩子进重点学校,重点班,其实孩子也许资质平平,还是在普通的环境里过得更开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很多,但有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又真的是存在争议。一些家长以爱的名义教育和保护孩子,其实是存在误区,或者走进了死胡同。就像《孩奴》、《虎妈猫爸》等热播电视剧中的剧情一样,有时候看似是保护,实则是过度束缚。强势的爱,可能会泯灭孩子的天性;过分的爱,实则对孩子有害。

    与孩子缺少沟通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句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它形象地讽刺了我们现在的家长,在生活照料方面,忽略孩子的感受,坚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社会现象。一项调查显示,现在许多孩子无法和父母有效沟通,有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单向权威式的;也有家长整天与孩子腻在一起却各干各的,不沟通、无交集。家庭缺乏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也不明白孩子的兴趣、需求,没有办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相应的决策。孩子,有时候也无法理解家长的想法,亲子之间可能出现误会,甚至心结,严重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特别是现在,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年轻家长和孩子都是手机、平板电脑的忠实用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会整天拿着手机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陪孩子的时间更多,专家认为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误区


针对带娃行为的描述:

1、怕孩子淘,宅在家里。

2、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

3、怕孩子饿,追着喂饭。

4、怕孩子冷,穿得太多。

5、劝慰孩子,责怪无辜。

6、封建迷信,不听劝说。

7、小心谨慎,诸多限制。

8、说三道四,总唱红脸。

  表示这些现象特别普遍,一些家长甚至条条被“戳中”。很多家长睁大眼睛:“不看不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的带娃方法存在这么多误区,会引起这么多不良后果。”还有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其实网上一些科学的教养方法,他们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比如说不要溺爱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及时批评、更正,但是真正面对孩子的时候,却难以实践。市民李女士说:“我平时工作用到手机的地方很多,偏偏我儿子呢,对手机也很感兴趣,每次看见我接电话或者发短信、微信,就要拿手机,不给就大声哭。好多次我心软就给孩子了,导致他现在做什么事得不到满足就采取哭闹的方式。我反省了一下,还是自己不够坚定。”

建议:最好的爱要“适宜”

   5月20日至6月20日,是201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其主题为“给孩子适宜的爱”。“给孩子适宜的爱”这种提法有很现实的社会背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关注,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太高,往往就容易过于保护孩子、控制孩子,并且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另一种态度是过于放任,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甚至是不闻不问。这两种态度,会造成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这就像我们养花,有的人养花,关注太多,天天浇水;有的人养花,把花当作摆设,每天都不料理,慢慢地,花都会枯萎,甚至死掉。

  “适宜的爱”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其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我们一定都听过‘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一类的话,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小婴儿身体的发展规律。给孩子适宜的爱,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允许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去成长,在该支持的时候支持,该关注的时候关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顺应天性,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特别谈到了现在家长中存在的“拔苗助长”现象,比如有些家长为孩子报学前班,希望孩子提早学习知识,进入小学“快人一步”。“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它还是一种行为习惯的衔接、各种能力的衔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准备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比如遵守时间、做事专注、喜欢阅读等。”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