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是一个问题,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中午下班回家,看到这样一幕:
爸爸:(声色俱厉状逼问,质问)你说,你到底是从哪拿的?
灿灿:(委屈倔强状哽咽哭泣,满脸梨花带雨)我就是从那里拿的。同时用手指着他做手工的袋子。
爸爸:(声色俱厉状逼问,质问)你说,你到底是从哪拿的?
灿灿:(委屈倔强状哽咽哭泣,满脸梨花带雨)我就是从那里拿的。同时用手指着他做手工的袋子。
我做到沙发上,抱起灿灿,让他做到我腿上。
爸爸:(声色俱厉状逼问,质问)你说,你到底是从哪拿的?你一会说是从草丛里捡的,一会说是从自己的袋子里拿的,你说,你有这些东西吗?是爸爸给你买的还是妈妈给你买的?
灿灿:(委屈倔强状哽咽哭泣,满脸梨花带雨)我就是从那里拿的。我都说了好几次了,你不相信我!
爸爸:(被气疯了!跑过去,把这几天灿灿带回来的彩泥作品和模具放到一个兜里,恶狠狠地)好,你撒谎,我这就去问你哥哥!
说完,扬着手里的袋子开门要离开。
灿灿:(委屈倔强状哽咽哭泣,满脸梨花带雨)我自己说!我自己说!我就是从那里拿的。
爸爸已经到了门外。
我赶忙说:“你这样要把事情弄糟,你交给我吧。”
但是,爸爸郑重其事地强调“这件事很重要”,还是离开了。
我一直抱着灿灿,没有说任何话,静静地等着他平复心情。
几分钟后,我心平气和地引导他。
妈妈:灿灿,那些模具很漂亮,是吧?(玫红色,是灿灿喜欢的亮色)
灿灿:嗯
妈妈:用那些模具,一下子就能做出一大串漂亮的葡萄来,是不是?
灿灿:嗯
妈妈:那些模具还能做出什么来?
灿灿:……很多呢。
灿灿转动着眼珠,开始配合我,明显要从哭泣和伤心委屈中拔出来。
妈妈:(恍然大悟,惊喜状)喔,我突然想起来了,以前我在文具店看到过这种模具的。
灿灿:没有,没有,没有。
妈妈:真的,我们再去找找看吧。
灿灿:嗯,好吧。
路上,可能是改换了环境,感觉灿灿的情绪更好了一点点。
妈妈(顺势引导,试探状):灿灿,如果我们买到了喜欢的模具,就把人家的模具和作品还回去吧?
灿灿:嗯
顺利文具店,有几种带模具的彩泥展现在我们面前。
灿灿一眼就看上了一款,带着他喜欢的葡萄模具,眼里闪着金光,小手使劲握着,心情简直是兴奋的!
妈妈:灿灿,这种彩泥,怎么样?
灿灿:很好很好
妈妈:我们再挑一种别的吧?我想给你买两种。
灿灿:(马上、立即)不用,不用,就买一个。
趁着这个高兴劲儿
妈妈:我们把哥哥的模具和作品都还给哥哥,跟哥哥说对不起,好吧?
灿灿:好
妈妈:别人的东西,你很喜欢,你可以问问是从哪里买的,让爸爸***你买,但是不能把人家的东西拿回家,以前,妈妈没跟你说过这事,妈妈也不对,是吧?
灿灿:是
妈妈:那我陪着你去和哥哥说对不起吧?
灿灿:好
妈妈:跟哥哥说对不起了,哥哥还是很喜欢你,喜欢和你一起玩的。
灿灿:恩(使劲点头)
妈妈:灿灿这次能和哥哥说对不起,以后不拿别人的东西回家了,表现很棒,很男子汉,妈妈除了给你买这一种,还奖励你另一种,你再挑一种吧。
灿灿:好吧
我们俩拿着买好的彩泥,手拉着手,灿灿蹦蹦跳跳地,回家。
路上
灿灿: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
我报以眼神和笑嘻嘻的表情鼓励孩子。
拿上他爸爸又拿回来的一些作品和模具,我和灿灿又从一堆作品中挑出几样哥哥的作品,全放到袋子里,准备去归还。
期间
灿灿: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
妈妈:(拥抱)宝贝,你是最棒的,妈妈爱你。
我们俩拿着东西去哥哥家道歉。
当面,灿灿还是很不好意思。
催促我,"妈妈,还是你说吧。"
我跟哥哥说了“对不起”。
灿灿也和哥哥打招呼了,用自己的方式。
期间,弄得他哥哥都不好意思了,一个劲地说,“不用说了,不用说了。”
看着不好意思的兄弟俩,我提议去踢球。
两个人立马抱着球去门外踢去了。
一直踢到哥哥上学的最后一刻。
忙了一中午,我这当娘的还没吃饭呢。
妈妈心得:
1、孩子的问题都是成长中必然经历的事情,不必惊慌,不必讶异,要冷静,要耐心,要寻找办法科学地解决它。
父母的严厉,会让孩子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本能地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他会越回避,甚至是找理由;父母接着就会更来气,认为孩子又添了一个毛病撒谎,就会更加反复质问,孩子也会跟着反复同样的回答;结果就是问题陷入了死胡同,无法解决,孩子失去了最信任的对象——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失去了天真可爱的好孩子,得到了一个偷东西爱撒谎的坏孩子;如果非得还有继续的结果,那就是父母凭借着自己的个大力足暴打孩子一顿,美其名曰管教孩子不走上歪路,实则孩子只记得自己挨打,不记得为什么挨打,更不会想想为什么挨打,长大以后也只会用暴力处理碰到的问题,无论大小。这样的方式只是父母当时解恨了而已,痛快了而已,尤其是获得了孩子表面上的一句“我再也不拿别人东西了”的话语之后,或许还有种管服了孩子的感觉,其实,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那可是无法估量的。
为人父母,需要理性。
2、这么大的年龄还不能完全明白偷的概念,所以,千万不要用这个字眼给孩子贴标签,一定一定要使用拿这个字,呵护孩子的心灵最最重要。
3、确定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孩子觉得漂亮,美丽,不由自主地会想拥有它;哥哥的玩具,有时候是可以拿回家玩的,根据经验;如果问问哥哥,也许哥哥会不同意的,所以干脆不问,直接拿走吧。
承认孩子的心理,说出孩子的心理,孩子会有共鸣感;引导孩子正确的做法,问问哥哥,或者告诉爸爸妈妈去买,孩子就会自然接受
4、保护孩子的脆弱心灵,科学引导孩子走在正路上,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