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主页

 

欢迎来到小雨的家!已经有914人访问过啦~

我的个人日记

父母如何对待反抗期的幼儿行为

07/10/06 13:38:05 标签:父母如何对待反抗期的幼儿行为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可脾气也越来越坏,玩好的玩具不肯放到原处,如果有什么不能满足他的,他就当街大哭大闹,有时真问自己该怎么办。 
      觉得自己对渐渐长大的女儿有好多的困惑。可自己总认为不必为他担心,我认为他的种种“劣迹”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变化。孩子正步入幼儿期,已经独立行走,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愈来愈多,又加上言语的迅速发展,他不但能理解大人的简单言语,自己也能以言语与大人交谈。他往往多嘴多舌,问这问那,我对此也没嫌麻烦而加以阻止,应多给小儿言语交谈机会。孩子随着语言的发展和见识的增长,就会逐渐产生简单的想象。上了幼儿园后,听他回家有时会告诉我,老师会在他们不听话时,常使用恐吓的办法,如吓唬小儿“狼来了”,“老虎吃人来了”,“110来了”等等,结果使小儿在想象中加以夸大,引起极大惊恐。 
      幼儿期是运动器官发育很快的时期,言语活动使他逐渐提高了学习与掌握复杂动作的能力。在我们示范以及自己不断模仿中,他逐渐学会了洗手,用勺子吃食、穿衣、扣纽扣、揩鼻涕等;言语也迅速发展,在我们用词的指导下,他对外界事物认识逐渐增多,词的概括能力和行为的调节能力也初步发展起来,开始知道一些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对,什么不对等社会准则;随动作、言语的发展,他的独立行动倾向也发展了,他希望自己能做的事,不愿意让别人帮助;由于学会独立行走,加上手的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有目的活动。
      此时的孩子进入了“最初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倾向于顽固和严厉,想要什么,就非要什么不可,不但不容更改,而且十万火急,不容易妥协,不容易适应环境。为此,有人告诉我在教育孩子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特于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分清感觉和行动。行动是孩子的外在行为,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这跑就是行动;感觉则是孩子内心的情绪,或怒或喜、或惧或羞等。孩子有时会产生愤怒,要求他控制这种感觉是不合理的;可是却可以希望他学着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动不动就打人,丢东西。 
      二、要设立合理的规范。父母完全不限制孩子的行动也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对两三岁的孩子设下许多限制,也会使家长陷入困境。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确实能做到的规章制度。 
      三、要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坚持做好做完,养成习惯。做不好,教一教;做好了,夸奖他;在做中教,教育孩子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 
      四、要培养孩子言语交际的能力。我们得注意:一要教儿童说正确而清晰的言语。此时的孩子言语发音不正确,语句不完善,家长不能当好玩,更不能以此为笑料;否则,孩子就不愿意讲话了,长此下去,既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又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二要多给孩子以言语交际的机会,丰富他的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词汇;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科学地回答。三要让孩子尽量多认识一些具体事物,正确地说出其名称,然后运用儿童能理解的形象语句,结合成人示范,给孩子讲清楚道理。
      五、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有种内在驱策力,促使他释放体内精力,他要跑、跳、爬、动及从事各种动态活动。
      六、要从训练感官入手。感知是幼儿认识的来源。要更多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观察外界事物,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这是发展幼儿记忆、想象、思维的基矗如带孩子外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一个独立的世界。做父母的要对这个世界充满爱,要理解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强调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