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煜:我们常常对这些事情知道的越多,说的越多,越感慨,就是做父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有特别广博的知识的储备,有的时候可能这个心理的力量也比较特别强大才好。好,我们看一看有一些问题可以回答。今天可能没有办法能够做这种整治,因为毕竟孩子不在这儿,单纯的说,可能没有办法做一个特别好的判断,但是我们可以判断这些家长问题提的好不好,是不是达到了我们刚才说的,能够好好的交流。我们可以判断一下。有位说缺钙了,小孩是五个半月,脑后有一圈没有头发,说这是不是缺钙。这种小孩子好像经常看到,脑后一圈没有头发。
崔玉涛:最近我刚翻译一本书,叫《婴儿健康从头到脚》,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呢其实我们一想起来也容易理解,孩子在五个月之前是不是以躺着为主,可能孩子一般到一两个月以后就开始能看周围的东西了,他要是想看的话,是不是总在动头,动头的话呢,这个部位是不是就跟枕头一摩擦,所以这块缺点头发根本就跟缺钙很难搭上关系。因为这个正好是跟枕头摩擦的部位,他躺在床上看父母啊,都是摩擦的部位,等孩子会坐了,会爬了,躺的机会少了,这头发自然长出来了,所以成人很少有这块缺头发的,就是因为我们躺的时间就不像原来那么多了,摩擦机会就减少了。有的时候这么一想想就能理解了,否则就认为孩子缺钙,长得多好都有点缺钙,因为这块头发都有点偏少。
钟煜:当成缺钙的标准了。
崔玉涛:对。
钟煜:所以很多有孩子的家长都不用担心,长长就好了。还有一个吃饭的问题,这个小朋友三岁了,前面那个数据我忽略不计了,这里写的不是特别清楚,大概就是说特别爱吃,不知道是不是吃饱了,拼命吃,拼命吃的也担心,刚才说不吃饭也担心,这个也担心。
崔玉涛:对,如果孩子吃得很多,如果你的孩子胃口真的很好,我们要适当的限制,因为不限制他会出现肥胖,肥胖也是很麻烦的问题。
钟煜:也没有什么办法,就是不让他吃了拿走,还是怎么样?
崔玉涛:我们每次给他定量,就这么多饭,给少一点,对少吃得孩子我们给他多一点,对多吃的孩子我们真是让他少吃一点,控制他适当的量,因为适当的量不是说让他这次少吃点对我们经济上有什么节省,关键对他长远的健康有好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他的身高体重,如果他的身高体重增长的非常快,而且是在偏高甚至肥胖的这个标准,一定要注意他的饮食量,这是最主要的。
郭燕:因为我觉得您说到这个地方,我突然想起来,咱们是不是在医学上有个标准,就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发育的过程当中是容易打下巨大儿的基础?
崔玉涛:我们现在本身从生后到20岁之间,都有这样一个生长曲线,包括身高、体重、头围,根据曲线能划出来,比如刚开始生下来的时候在50%的水平,随着生长突然上来了,或突然停滞,或突然下来,都意味着有一个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划曲线的时候,不要这一点划下来是高是低我高兴不高兴,关键是你把几次曲线一描出来,生长的速度怎么样,有的说这生长曲线是不是适合我的孩子,其实适合不适合于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你把自己的曲线划出来以后,他的生长过程,就是非常非常重要了,长得是不是非常的所谓的匀称。还是说长得特别快了,停滞了甚至有下降了,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家长每次来都说这次你觉得怎么样判断,好不好,我们说这次我不给你判断,但是这么几次下来我告诉你,孩子生长的速度是个什么样的。
钟煜:对,如果说孩子多大多大,身高是多少,说这个合适嘛,现在这个告诉不了你。
崔玉涛:只有几次都说出来,一划曲线,就能知道到底是不是合适。
钟煜:对,因为成长是一个过程,按照一个过程来给他判断,不是说这个点是不是这样的,而是这个过程是不是这样的。
崔玉涛:对。
钟煜:好的,谢谢崔大夫。这里的问题特别多,很多都是一些特别具体的,刚才说过了,特别不好意思,谢谢大家提一些关于疾病的问题。这里已经有人管您要QQ号了,以后跟医院商量一下,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在网上开一个门诊,估计会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这边我们只能说先是抱歉一下了,因为跟今天这个话题关系不大。
崔玉涛:有问题可以跟我们的《父母》杂志联系。
家长要是细致的、冷静的、客观的来对待孩子生病这件事情,这样对医生判断病情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帮助。
钟煜:对对,也可以到《父母》杂志,到我们《父母》杂志的网站,因为崔大夫是我们常年的专家,希望这样可以能够给大家一些更好的帮助,聊到现在了,我自己觉得体会也特别多,我们跟儿科医生交流的主题上,我觉得家长要是细致的、冷静的、客观的来对待孩子生病这件事情,这样对医生判断病情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帮助。今天时间剩下已经不是特别多,我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想跟崔大夫和这位妈妈探讨。其实就经常会有家长问我们说,我的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状况,我该不该带他去医院看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家对医院都有一点恐惧,认为那是一个传染源,生病的孩子都在那里,所以说孩子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家长就会很犹豫,要不要带孩子去,不去呢,这位妈妈肯定有感受,因为心里不舒服嘛,怕会有什么样严重的感染,担心他这个事儿没弄好,再传染上点别的。不知道您作为专家是不是可以给大家一点建议,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在家忍一忍,像刚才这位妈妈说,在家忍两天三天就好了,什么情况下我们是必须要马上带他去医院,跟医生联系。
崔玉涛:因为我每个周末都在外边给家长或者一些医生讲课,那么这个家长讲课的时候,我都代表医生给家长先道歉,为什么要道歉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太多的机会向加家长宣传这些,再一个呢我们现在写的科普书的水平吧,不够的原因是,我们把所有的医学东西都翻译成科普白话文告诉家长,这是不对的,我们科普书写就应该告诉,你家长应该了解什么,到什么时候到医院医生帮你解决,就要您刚才说这个阶段性的工作,这个阶段,因为我们有时候把这个东西写太多以后,家长一看,发烧,白血病,什么肿瘤,其实这些不可能都是那么常见,但是我们都写上,所以我现在做文章的时候,尽可能的遵循一个,我写到家长能够处理的,到什么时候到我们医院找医生,总体来说呢,应该是如果孩子精神状况很好,不在乎他的体温哪,或者饮食这些,精神状况是一综合的表现。
钟煜:平常都是特活泼的孩子,现在还是挺活泼的。
崔玉涛:对,我们就可以在家观察,如果孩子生活习惯、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饭也不吃,也不说了,原来特别活跃的孩子,现在躺在沙发、窝在沙发不说话了,或者不爱说话了,所谓的发蔫了,但这些你一定要到医院去,说明他总体情况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所以不要单独以体温,或者呕吐的次数,或吃饭的多少,或腹泻次数,以个别的指标,关键是综合的这个精神状况,这一个代表孩子真正所谓舒服不舒服的这么一个感觉,因为我们大人感觉到今天特别不舒服去看医生,可是孩子怎么叫特别难受,就是靠精神状况。有家长给我打电话,现在孩子发烧40度,我首先问他,干嘛呢孩子?地上玩呢,在家呆着吧,甭来,一问干嘛呢,这孩子平常不睡觉,现在睡觉了,抱来看看,说明规律发生了变化,对对对。
钟煜:崔大夫说这点挺好,因为这个也是家长特别容易判断的,因为妈妈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就这个情绪上或者生活习惯上哪怕有一点细微的变化,家长都应该能够感受到,那么如果出现这个状况,就说明可能会有问题是需要去医院。
崔玉涛:今天上午我在医院看病,有家长给我打电话,两个小时之前孩子发烧了,现在需不需要带到医院来,孩子干嘛呢,外头玩呢,像这些,你看那不容易观察嘛,所以有的时候以精神状况作为第一的标准,是否需要带孩子上医院看医生,而不是以所谓的发生40度该不该来,或者腹泻三次该不该来,或者呕吐了一次该不该来,不是以这些作为明显的标准。
经常提醒自己,就是说把自己当成孩子,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的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你提出疑问的时候,要不要这么做的时候,你要想一想,如果是你的话,你这样会不会感到不舒服
郭燕:而且我觉得有一个,作为家长其实我经常提醒自己,就是说把自己当成孩子,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的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你提出疑问的时候,要不要这么做的时候,你要想一想,如果是你的话,你这样会不会感到不舒服,比如说像刚才崔大夫说的,从来不咳嗽,或者从来没有任何这种症状,突然有几天不停的在咳嗽,而表现不舒服,那这个时候可能作为母亲来讲,因为我对他观察的很仔细,那我觉得这个就是不正常了,我可能就要去看了,另外包括像有的父母是不是应该穿衣服,是不是应该减衣服,其实你自己问问你自己就可以了,在那种温度下,你是不是觉得很热,那你都觉得热了,他肯定会不舒服,所以有的时候需要家长换位思考一下,站在他的角度上。
钟煜:嘉宾和专家都给我们大家提了,我自己觉得是特别可行的意见,因为没有什么技术活儿,我们需要去读好多书才能了解,其实我觉得,我们经常说妈妈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个直觉从哪里来,就刚才说了,小贝的妈妈说,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或者像崔大夫说,因为我们对孩子太了解了,我们每天在一起生活,自己心里面感觉他不对了,那一定是基于你那么长时间跟他的交流得到这个判断,那么相信自己来做一个判断,该不该给医生打个电话,或者该不该带孩子到医院去。好,看看,还有三分钟的时间,我们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帮大家回答一下。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说这个孩子比较大了,七岁半了,同班的小朋友都开始换牙了,可是他还没有换,这样正常吗。我之所以挑这个问题,我也常常碰到,因为《父母》杂志,六岁以下的孩子多一点,没有碰到这么大,但是老碰到同样的问题,别的小朋友都会坐了,他还不会坐是不是有问题,别的小朋友都会叫妈妈,他还不会,是不是有问题啊,就这种比较,您觉得是应该的吗?
崔玉涛:这个确实,因为有具体指标,因为我们书上介绍的是一个平均水平,当然我们身高体重是50%的平均水平,其实有些孩子可能会早一些,有些孩子会晚一些,所以我们像这种时候,如果家长实在拿不准,上医院来看的时候,其实一般时候如果孩子其他健康状况非常的好的话,根本就不用着急,有的时候家长有遇到这事儿问我,非要我确定他到底有没有问题,那实在不行了,一照X光,这两排牙全在底下长着呢,就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呢有的时候家长说,有时候非得让他有确切指标,所以我跟家长讲,孩子健康,你说哪个成人没换过牙,或者哪个成人少一颗过牙,出牙出晚了家长着急我理解,但是想想这个问题出现了,他到成人期有没有相应的问题存在,也考虑这个问题需要不需要我们这么着急去处理。
钟煜:也是,我们通常现在的朋友里没有见过,谁到现在了还有一颗牙没有长出来。
郭燕:是,有说不吃饭的问题,你说他到了两三岁,三四岁没有见过哪个不吃饭的。
崔玉涛:所以呢我们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管哪个问题,要想到成人期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后遗症的问题存在,如果没有的话,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钟煜:好的。其实今天我觉得我们在这边说得特别多的话,应该是能够让很多的家长能够放一点心,虽然我们在这里看不了病,不能给大家开个药什么的,但是我觉得其实能够放松心情,然后对孩子能够有个好的正确的判断,我觉得对做妈妈来说就特别重要了。好的,我们还有一分钟,特别想请崔大夫,因为有那么多年的跟各种各样的爸爸妈妈打交道的经验,在最后这个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给大家一个简短的建议,什么样的父母您觉得能够特别好的跟儿科医生能交流?
崔玉涛:做20年医生了,看了应该是无数的病人,但是我觉得每个爸爸妈妈对自己孩子都是特别关心的,所以没有一个妈妈爸爸带孩子看病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我们作为医生应该首先接受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确实是带着问题来找我们的,所以我们医生交流的时候要静听,家长呢也是要静下来听一下,因为有的医生的语言交流方式可能自己接受不了,静下来听一下,医生也是要帮助我们的家长,所以家长希望有更详尽的资料给我们,医生才会在短时间内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一个准确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如果接受不了的话,我们可以去看医生,但是一定要还是把详细资料介绍给其他的医生,让他给你的建议,正好你可以看两个三个医生以后得到一个共同的结果。再一个呢遇到医生给你的治疗,你有点怀疑的时候,在你这个经验,以后治疗过程中觉得这个医生的经验是否对,把这个经验作为你新的经验保留下来,可能介绍给我们别的家长,可能使你的发挥作用会更多一些,因为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很多时候我们孩子病了,需要周围的朋友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