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疾病事典

07/11/14 16:07:50 标签:

A.以发热为主的疾病:感冒综合症、幼儿急疹、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咽喉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泌尿系感染、日射病、热射病、川崎病、脊髓灰质炎、脑膜炎

1.感冒综合症

(1)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

感冒综合症是鼻子、咽喉等出现急性炎症的总称。婴幼儿发热,80%是由感冒引起,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据统计,感冒病毒有200种以上,另外还有细菌和支原体等微生物也会引起感冒。打喷嚏或者咳嗽时,感冒病毒会随着唾液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就会感染上,这称为“飞沫传播”。冬季是感冒的高发期,所以尽量避免把婴幼儿带到人多的场所。

感冒病毒与麻疹和水痘等病毒一样,感染一次身体内就有了抗体,一般不会第二次发病,但不同的是,感冒病毒变异性较强,种类繁多,对这一种虽有免疫力,却会感染上另一种,防不胜防。

还有,即使同种病毒引起的感冒,其症状也会大相径庭,有些人会出现发热、呕吐和腹泻,而有些人却只有流涕和咳嗽,这是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所致。另外,季节和各人的体质不同,感冒症状也会千变万化。

感冒病毒中最厉害的要数冬季的流感病毒,其实还有副浒性感冒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根据病毒性质不同,有些在秋冬季流行,有些在夏季多发。

(2)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

除了咳嗽、流鼻涕外,感冒还有呕吐、腹泻等各种各样的症状,这是由于病毒种类和侵犯部位不同而致。根据炎症所在部位不同,又可称为鼻炎,咽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感冒病毒最先侵犯的部位是鼻粘膜,通常有1天半到3天左右的潜伏期,然后才表现出典型的症状,这时已经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感染病毒后,所在部位首先出现炎症反应,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多等,慢慢可见发热、头痛、关节痛、疲倦等全身症状,有时还伴随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病毒一侵入,机体就开始与其作斗争,一般出现发热2-3霜膨,症状就会减轻,1周内可自然痊愈。

●发热

对婴幼儿来说,由感冒引起的发热,通常在3天内可消退,如果持续发热,需排除扁桃体炎、肺炎等细菌性疾病,应再次就诊和检查。

●咳嗽

“咔、咔”这种没有痰的干咳,是感冒咳嗽的特征,病毒在咽喉和鼻粘膜引起炎症发生,咽部感到不适,所以才产生这种咳嗽。通常4-5天内会慢慢好转,如果持续不断,变成“考、考|的重浊咳嗽,并且吐出黄色的粘痰,这可能是患上了支气管炎。

●流鼻涕、鼻塞

流涕不止、鼻塞得难受,这是感冒特有的症状,鼻涕开始时通常是透明的,2日后会变成淡黄色,3-4天后慢慢停止,如果继续出现黄色的粘稠鼻涕,考虑是否存在副鼻窦炎。

●呕吐、腹泻

感冒病毒假如侵犯胃肠道,则会有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呕吐和腹泻出现数次后,可能导致患儿的脸色发青、食欲下降,有脱水的危险。感冒所致的腹泻在1-2天内最剧烈,从第3天开始好转,多数在5天后痊愈。

●皮疹和眼屎

感冒有可能导致眼屎增多和皮疹,特别是夏季性感冒,在发热和流涕之后,患儿身上会出现象风疹样的小痘痘,称为“感冒病毒性出疹”,如果护理得当,在2-3天内会自然消失。

(3)没有特效药,只能积极预防和对症处理

抗生素虽可杀灭细菌,但对病毒却束手无策。不论什么类型的感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处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防止出现其他并发症。

使用解热镇痛药、粘膜收缩剂(减轻流涕)、止泻药、止咳药等,可缓解感冒症状。对于食欲不振、滴水不进的患儿,需考虑进行静脉补液,以防出现脱水症。

孩子虽有感冒症状,但没有发热,食欲尚好,没什么不舒服的表现,这种轻度感冒可以在家中观察,不一定去医院治疗。夜晚出现发热,但体温在38℃以下,面色没什么异常,可以第二天到医院就诊。

要是发热到38℃以上,孩子没有精神、食欲不佳,还有呕吐、腹泻、咳嗽、流涕等,就需要尽快快院治疗。如延误了治疗,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出现肺炎或中耳炎等疾病,那么就有必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医院里,医生可能会询问“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症状”“吃了什么药”等,所以事先要做好准备。如果家里其他人有相同的症状,应该如实向医生反映。

(4)各个年龄段的注意要点

出生后4-6个月的婴儿,因为体内有母体带来的免疫物质,患病的几率较小,如果出现39℃以上的高热,有可能是重大疾病所致,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最好去急救医院的儿科。

未满2岁的孩子身体抵抗力较弱,患了感冒如果延误治疗,引起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中耳炎等合并症的较多,需要谨慎对待。即使感冒症状已经减轻,也不要大意,需要彻底治疗为止。

2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出现感冒。因为与外界接触增多,感染病毒的机会也加大。另外,感冒病毒的种类较多,治好这种又可能感染另一种,防不胜防。反复感冒,诱发中耳炎的可能性增加,需要慎重处理。

(5)休息和补充水分非常重要

如果明确诊断是患上了感冒,可以在数日内康复,不必太过担心,但是不采取任何措施,让其自然发展也是不对的。感冒后,孩子的抵抗力会下降,细菌容易乘虚而入,有可能诱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而治愈这些诱发疾病,有时需要1个月以上。所以对感冒也不能掉以轻心,除了在医院治疗外,在家中也应精心护理。

●需在家里静心调养

保持安静是治疗婴幼儿感冒的基本原则。有感冒症状后,尽可能让孩子在家中玩耍或休息:一来可保存体力,有助感冒康复;二来可减少感染外界细菌的机会,能预防其他并发症;三可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所以患病时尽量不外出。

孩子发热时,最好不要洗澡,因为洗澡可消耗掉大量的体力,使感冒症状更加严重。另外,当有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初期症状时,尽量减少泡浴,因为这对孩子身体也不利。但要是患上“夏季性感冒”,适当的冲浴也不要紧,因为这种方法既能散发热量,又可洗掉过多的汗液,使孩子感到身心舒畅。

●经常喝水

发热时的出汗,可带走大量水分,有可能造成脱水症,要是再有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体内水分更容易丢失。机体水分不够,会影响血液循环,有可能导致患儿萎糜不振,甚至虚脱。所以感冒要经常喝水,凉开水、温开水、“婴幼儿用离子饮料”等均可以,如果一次喝了太多,会出现呕吐,应该“少量多次”给予。另外注意,过于冰冷的饮料不能喝。

●不要强行让孩子进食

感冒后,孩子食欲差,显得无精打采,有些家长为补充孩子体力,强行给其喂大量食物,这是不正确的。为了增强孩子的食欲,饭菜可做得更可口些,尽可能做些宝宝喜欢的东西,如热气腾腾的乌冬面、新鲜的蔬菜汤等,味道偏淡较好,否则会使发炎的咽喉更加疼痛。另外,发热时吃布丁和冰淇淋,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有胃肠道症状时要避免。

●不要过于保暖

即使感冒了,在家中也不要给孩子穿厚厚的衣服,如果没什么特殊症状,不需要过于保暖。但在发热初期,孩子有脸色发青、手脚发抖等恶寒症状时,必须用厚衣服来保暖,外面还要裹一层毛巾被,等到高热时,又要一件件拿掉衣服,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衫裤。

●注意通风换气和室内湿度

冬季感冒时,流鼻涕、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特别明显,这与空气干燥和室内湿度有关。经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在房间内挂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把湿度调整到60%—70%是很有必要的。

2.幼儿急疹

持续高热后,体温下降时出现没有瘙痒的皮疹,出生后6-12个月的婴儿多见。幼儿急疹特征是:体温较高,但患儿精神较好。

(1)2岁前出现发热和皮疹的疾病

幼儿急疹是一种突然高热,退烧时全身出现红色皮疹的疾病。

病原体是“人疱疹病毒Ⅵ型”或“人疱疹病毒Ⅶ型”,因为这类病毒最近才发现,对其不明之处还很多。“人疱疹病毒”在什么季节都可能发病,其感染力没有麻疹和水痘病毒强,2岁之前都有可能发病,但90%集中在1岁之内,出生后6个月至1岁的婴儿,以及初次发热的孩子最多见。感染一次或2岁之后,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这种病。

(2)接近几40℃的高热后出现皮疹

典型的症状是:突然出现38℃-39℃,甚至接近40℃的高热,持续3-4天体温慢慢下降,发热期间孩子的精神状况良好。

在退热的同时或第二天,腹部或背部可见不规则的红色皮疹逐渐出现,半天之内会蔓延到全身皮肤,大多数没有瘙痒感,2-3天后,皮疹慢慢变淡,渐渐消失。

典型症状约占50%,有些患儿的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不怎么发热、腹泻和食欲下降等。

(3)保持安静和补充水分很重要

幼儿急疹的确诊,需要观察退热后是否出现皮诊,在此之前无法断定。发热的原因众多,“高热”并不能与“幼儿急疹”划上等号,所以小儿发高烧,最好尽早去医院诊治,尤其是未满4个月的婴儿,如果持续高热,有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疾病。

确诊为幼儿急疹后,只要保持患儿安静和补卟水分,不必特别担心,也不用吃特殊的药物,一般没什么并发症。

3.流行性感冒

每年的秋冬至早春季节,流行性感冒都可能“大发作”,发病原凶是“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较重,有合并肺炎和脑病等的危险。

(1)病情较凶险,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飞沫传播”是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在秋冬季好发。流感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免疫力较弱的婴儿与成人相比,症状更为明显,出现肺炎和脑病等并发症的几率也高,需要及早防治,谨慎对待。

流感病毒有A、B、C3种分型,其中A和B型,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面积广泛流行,特别是A型流行,导致的后果严重。流感病毒容易变种,也是其特征之一。

(2)寒战和高热可持续数日之久

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有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等,但随着病情发展,流感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而且头痛、困倦、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较明显,婴幼儿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里提醒一下,其些人患上流感,有可能不发烧,全身症状也不明显。

流感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尤其在肺部大量繁殖,有可能导致肺炎。

婴幼儿如果2-3天发热不退,逐渐出现剧烈咳嗽和咳痰等症状,应赶紧去儿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除了对症处理外,最近也开发出了相关药物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快速治愈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采取“对症处理”的疗法,可使用解热剂、镇咳药、祛痰药、支气管扩张药等来缓解症状。另外,为了预防细菌“二次感染”,可适当地使用抗生素。最近也开发出了针对流感病毒的药物,疗效还有待观察。

(4)积极预防和保持安静最重要

基本原则与普通感冒相同。疲倦等全身症状通常在3-4天后减轻,1周左右会消失。

在流感期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大人注意不要把病毒带回家;婴幼儿尽量不去人多的场所;外出归来,马上把手洗干净。

(5)需要进行预防接种吗?

目前来说,事先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最好方法。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在50%-60%之间,虽然比其他疫苗的有效率低,但假如感染病毒,其症状会轻得多。顺便说一下接种方法,在身体状况良好时,第1次接种后,间隔1-4周,再进行1次,共接种2次。因为流感的预防接种属于自费,建议在冬季来临前接种,效果较好。有严重过敏倾向的孩子,不能进行流感的预防接种。

4.麻疹

(1)传染性极强的麻疹病毒是罪魁祸首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疾病。婴幼儿如果感染上,有可能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以前麻疹被称为“夺命之疫”,可见其危害之大。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麻疹还照样存在着,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婴幼儿和老年人,麻疹有致命的危险。日本现在每年约有80个婴幼儿死于麻疹。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体内存在母体带来的抗体,一般不会感染麻疹病毒,但最近成人对麻疹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婴幼儿感染麻疹的可能性也增加。6个月至1岁多期间,母体所给的免疫物质消耗殆尽,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是一生中患病最多的时候。最容易感染麻疹病毒的年龄是1-6岁,在1岁之前也有染病的危险。

麻疹不定期容易诱发中耳炎和肺炎等疾病,甚至并发少见的脑膜炎,脑膜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不可轻视。

(2)孩子过了1次,请尽快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座疹是法定传染病,过了1岁的婴幼儿必须进行接种,费用由国家承担。

上托儿所的孩子,因为容易发生集体感染,所以在9个月左右就可以接种麻疹疫苗(1岁以前接种,费用自理)。

但如果婴儿体内存在母体所给的抗体,即使少量,也可能会影响麻疹疫苗的效果,所以也不赞成过早接种。要是接种较早,建议1岁之后再追加1次。

(3)从发热、流涕等感冒症状开始

麻疹的潜伏期约为10-14天,初期表现为38℃以上的发热、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热会持续3—4天,第4天时眼睛出现充血,眼屎较多,口腔夹内粘膜上出现白色斑点,称为“麻疹粘膜斑”,典型者周缘有红晕,数量由少到多,可融合成较大白斑,这时可明确诊断为“麻疹”。

多数病例于发热第3-4天出现皮疹,开台见于耳后、发际及颈部,继而脸部,再自上而下,波及全身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初起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其后皮疹增多,可见融合,颜色加深,呈暗红色。疹间肤色正常,重症病例可见出血性皮疹,或皮疹稀少、色淡浅,不能透发,多有并发症存在。发疹时体温仍高热不退,全身症状也加重,是麻疹的极期。如病情经过顺利,疹后2-5日后按出疹顺序由上到下逐渐消退。于出疹部位可见细微脱屑与棕色色素沉着。

(4)以对症处理为主,有时需要入院

麻疹属于病毒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与感冒相似,以“对症处理”为主,为了预防中炎、肺炎,有时也需使用抗生素。病情严重时,有必要去医院治疗。

患儿最痛苦阶段是发病后4-6日。

发病第4-6日左右,症状达到高峰期,口腔内出现“麻疹粘膜斑”、面部肿胀、剧烈的咳嗽等,使许多孩子痛苦不堪,家长心里非常不安。

一般在第7日,体温开始下降,皮疹颜色变成棕褐色,咳嗽慢慢减轻,全身症状好转,饮食也逐渐趋向正常。

通常在第10-14日完全康复,因为体力消耗较大,身体比较虚弱,容易患上其他疾病,作父母的还是要继续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5)怀疑感染麻疹病毒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跟孩子一起玩的其他人假如确诊为麻疹,而自己的孩子又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那么感染上麻疹的几率非常大。在症状未出来之前,有些人建议给孩子注射丙种球蛋白,因为丙种球蛋白从成人的血液中提取,含有对付麻疹等病毒的免疫物质,有一定效果。另外,在感染6日之内进行预防接种,对麻疹有预防和减轻症状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能持续1个月左右,应视情况进行再次接种。
(6)1岁内的婴儿也可能感染,预防接种应尽早

因为体内具有带来的抗体,所以1岁内的婴儿应该不会出现发病,但最近成人对麻疹的免疫下降,那么婴幼儿的抗病能力也会减弱,因此在出生10个月时,就可以进行麻疹的预防接种。

假如打算把孩子送进托儿所,那么事先需要进行麻疹的预防接种,因为人多的场所病毒容易传播。

5.流行性腮腺炎

(1)有点儿象“大脸和尚”,面颊下方胀起来了

流行性腮腺炎也称为“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在耳朵下方的腮腺内产生炎症。发病后耳根至下凳部会出现肿胀,故称为“痄腮”。腮腺胀肿常为双侧性,先见于一侧,数日后对侧也肿大,也可两侧同时肿大,或全部患病过程仅一侧肿大。

此病春夏季节多见,2-9岁的孩子容易发病,未满6个月的婴儿比较少见。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一次后,终生都会有免疫力。另外,即使感染也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不显性感染”,也可产生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虽是症状较轻的疾病,但如果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或脑炎等并发症,有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故而不能麻痹大意。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接种不属于计划免疫,需自己承担接种费用。

(2)面颊和下颌部肿胀,有时伴随发热

腮腺炎病毒的潜伏期约为2-3周,耳朵下方肿胀至发病后第10日左右,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发病时,首先面颊和下颌部出现肿胀,高峰期可有38℃-39℃左右的发热。

除了腮腺外,炎症还可波及颌下腺和舌下腺,所以下颌部也会出现肿胀,同时肿胀部位有疼痛感,一般会持续5-10日左右。

假如高烧不退,出现剧烈呕吐和头痛等无菌性脑膜炎症状,有可能耳聋等严重后果,应立即去大医院的儿科就诊。3%的腮腺炎病人可能合并脑膜炎,一般发病第4-10日后出现,治疗得当,大部分能够痊愈。

耳朵下方或下颌肿胀,也可能是淋巴结炎和化浓性腮腺炎等,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家长们不应轻易下结论。

(3)如果肿胀疼痛剧烈,可适当给镇痛药

肿胀部位过于疼痛时,可给予镇痛药。家庭护理时可给予冷敷法。能减轻疼痛。吃东西时咀嚼不便,可选择易消化食物,做成流质给孩子喝。

6.咽炎、扁桃体炎

(1)咽喉出口和两侧出现的炎症

咽喉出口的周边部位出现炎症,叫“咽炎”;位于咽喉两侧的淋巴腺称扁桃体,如果出现炎症,叫“扁桃体炎”。不管是咽炎,还是扁桃体炎,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症状相对较轻,预防和治疗与感冒相似,一般在数日内可痊愈。

(2)细菌引起的症状相对较重

如果是溶血性链球菌(A与B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不要与流感病毒混淆)等引起咽喉和扁桃体发炎,称为细菌性咽炎和细菌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症状相对较重,需要使用一定的抗生素,否则痰症和发热很难消退。

治疗不及时,溶血性链球菌深入体内,有可能引起风湿热和急性肾炎,肺炎球菌则会导致细菌性气管为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3)扁桃体发炎时,咽喉疼痛较剧

病毒性咽炎通常表现为发热、轻咳、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是上呼吸道浅表部位的炎症反应,一般不必过于担心。

病毒性扁桃体炎可出现39℃左右的高热,还伴随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影响进食,有时吞咽唾液也感到疼痛,扁桃体炎很少引起咳嗽和流鼻涕。

(4)患儿发热时又不喝水,是很危险的

发高烧是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标志之一,假如只有高热,而没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又精神较差,不愿意喝水,那么需要尽早去医院治疗。

患有细菌性扁桃体炎时,不但扁桃体会肿胀发红,在其表面还可见到白色的脓点,严重时预部和下颌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

(5)假如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由病毒感染引起,治疗与感冒相似,保持患儿安静,对症处理即保。咽炎多在2-3日内痊愈,扁桃体炎则需1周左右。

症状较重的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抗生素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不论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如果咽喉疼痛剧烈,患儿不愿意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症,需要入院观察和治疗。

(6)即使吞咽疼痛,也需要补充水分

咽炎和扁桃体炎的症状严重时,咽喉疼痛非常厉害,患儿有可能出现不愿进食和喝水的现象。作为父母,应该尽量想办法让孩子多喝些水,否则要尽快去医院治疗。

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的合并症较严重,痊愈出院后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行。

7.咽喉结膜热(游泳池热)

(1)常见感染源是游泳池内的水

属于夏季型感冒,发病原因是腺病毒。患病孩子的眼屎、咽喉分泌物、大小便等,都会成为新的传染源。游泳池的水受污染后,易发生集体性传染,故把这种疾病也称为“游泳池热”。本病多见于幼儿及小学生,因为传染力强,容易出现家庭聚集生发病。

(2)在咽喉疼痛和结膜充血之后高热

症状首先出现在喉咙(咽喉出口处)和眼睛(结膜),咽喉肿胀疼痛的同时,眼球和结膜也紧跟着发红,眼屎分泌增多,眼睛显得朦朦胧胧。紧跟着就会出现39℃左右的高烧。

虽然说咽喉疼痛、眼睛充血和高热是游泳池热的3个特征,但有些婴幼儿患此病时,不一定有结膜炎,反倒有腹泻和呕吐,需要仔细鉴别。

(3)有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

因为“游泳池热”多数有结膜炎表现,所以很多家长不知道去哪个科就诊,一般来说,儿科就可以了。咽喉结膜热由病毒感染所致,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上多是对症处理,可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以免出现2次感染。

发热通常持续3-4日左右,1周内可痊愈。家庭护理时需保持患儿安静,咽喉疼痛有可能不思饮食,注意防止脱水症。

腺病毒的传染力较强,发病后要注意个人卫生,毛巾和脸盆等用具要分开,以避免造成家庭内交叉传染。症状消失2周后,在大小便和唾液中仍可检测到病毒存活,所以换尿布后用肥皂洗干净手。

8.疱疹性咽峡炎

(1)咽喉出现溃疡的夏季感冒

属于夏季感冒的一种,好发于盛夏至秋初,婴幼儿多见。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因为柯萨奇病毒有数种亚型,所以疱疹性咽峡炎症发病一次后,还可能再次发作。

(2)本病特点是高热和咽喉水疱

突然出现39℃-40℃的高热,同时在扁桃体上可见到数个至数十个小水疱,周边潮红,起初水疱的直径约1mm大小,2-3日后增加至2-3mm,数十个水疱融合在一起变变成了溃疡。

溃疡引起的剧烈疼痛,使孩子不愿意吞咽唾液,因而会出现流涎,咽喉较敏感的孩子还会出现呕吐。

其他症状一般较轻,注意经常喝水,以免出现脱水症。

(3)孩子感到疼痛时,可给予温开水

一般2-3日内,发热会消退,1周左右溃疡可慢慢愈合。患病的前几天因为咽喉疼痛,有可能影响进食,此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可多喝些温开水,孩子出现脱水症。

9.泌尿系统感染

(1)泌尿系统的某个部位受到细菌感染

人的腰部有2个肾脏,主要作用是产生尿液。血液中多余水分和无机盐,以及人体的废物,经肾脏过滤后先收集到肾盂中,再顺着输尿管进入膀胱中,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道是指尿液排泄的通道。泌尿系统感染是指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中,某个部位出现大肠杆菌感染的疾病。

对于成人来说,根据部位不同,泌尿系统感染还可细分为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而婴幼儿难以确定具体的部位,故统称为“泌尿系统感染”。

发病原因90%以上是细菌感染,其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占大多数。

由于女孩的尿道比较短,外界的细菌容易侵犯,所以患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比男孩大。男孩出现这种疾病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尿道形态异常,如果尿液排泄不畅,从膀胱返流到肾脏内,那么整个泌尿系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没有其他感冒症状的发热,要特别小心

成人得了膀胱炎,会有尿痛和尿频等不适感,可及时对症下药,而婴幼儿难以准确表达疼痛和不适的部位,只能啼哭,通常使人弄不清楚哪儿出了问题。要是膀胱炎得不到及时医治,细菌随着尿道逆行而上,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肾盂肾炎,会有高热症状出现。

假如婴幼儿出现没有其他感冒症状的发热和精神不振,或者反复发热,首先要怀疑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应立即尽早去医院的儿科就诊。

(3)夏季可见到“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还有一种叫“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疾病,一般在大点儿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中多见,发病原因是感染了腺病毒11型或21型。“突然出现排尿疼痛和尿频”是“急性出血性膀胱炎”主要症状,孩子在小便时会叫痛,4-5天后排尿结束时,小便会呈现出咖啡色或红色。护理时保持孩子情绪稳定,多喝水,这种疾病会慢慢自愈。要是怀疑存在其他疾病,需到医院找专家鉴别。

(4)膀胱炎需抗生素治疗,肾盂肾炎需入院

膀胱炎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要是细菌感染逆行而上,出现肾盂肾炎的症状,需要入院治疗,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成人所患的急性肾盂肾炎,如果治疗得当,肾功能一般不会受影响,但未满1岁的婴儿得了此病,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细胞损伤,所以需要尽早治疗。

(5)先天性尿道异常也是原因之一

婴幼儿患有肾盂肾炎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因素,较多见的是“膀胱返流”。3岁以下孩子的泌尿系统感染,有半数以上是由于“膀胱返流”引起。因此,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时,在治疗一段时间,急性感染期过后,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器官异常现象。有些孩子的膀胱和尿道异常,在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自然治愈,所以症状要是较轻,可观察到5-6岁,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0.日晒病、中暑

(1)暑热使体温上升,导致脱水症

在烈日当空的海滩边玩耍,或者强烈的阳光直接透过窗户晒到身上,都可能引起日晒病;长时间停留在闷热的地方,有可能引起中暑。

最近不断有报道,“在炎热的夏季,把婴幼儿单独放在车内导致死亡”,可见中暑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比日晒病要厉害得多。

不论是日晒病,还是中暑,都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热量在体内聚积过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更加敏感,假如温度过高,水分通过汗液快速蒸发,造成“急性脱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把婴幼儿单独放在汽车内是万万不可的

以“孩子睡得很熟”、或“就离开一会儿”为由,把孩子单独放在车内,自己去购物,谁知回来后发现孩子已经奄奄一息,这种事情每年夏季都会发生。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暑引起脱水症而致。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留在车内,都会打开空调,以为会平安无事,但由于某种意外,空调停止,盛夏的汽车内立即就会闷热无比,孩子如同处于蒸笼内,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其他季节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告诫父母,绝对不可以把孩子单独放在车内。

夏季外出旅行,全家人兴高采烈,在游乐园内排队买票时,或者在河边玩时,强烈的阳光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假如发现孩子有点儿无精打采,那就要注意是不是中暑了。

还有,汽车内的儿童座散热性都较差,在长途旅行中,应经常停下来,让孩子在车外吹吹风。害怕孩子中途撒尿而不让喝水,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夏季外出游玩时,发现孩子汗流浃背、满面通红、身体发烫、精神不振等,这些都是脱水症的表现,应该立即让孩子躺在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头部垫高,用冷毛巾敷在头部或身体上,以降低体温。注意不要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否则水分丧失更加快,会加重脱水症状。另外还要及时补充水分,温开水、母乳和“婴幼儿用离子饮料”等均可,一次不能喝太多,要少量多次给予,否则容易发生呕吐。

(3)如有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没有精神,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减弱等,都是脱水症的典型表现。

假如孩子面色难看,无精打采,不思饮食,意识不清,痉挛抽搐等,需要立即去医院抢救,否则会危及孩子生命。

11.川崎病

(1)原因不明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

川崎病是指婴幼儿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正式名称为“小儿急性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因是川崎富作博士时首次发现,故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叫“川崎病”。

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因为全身的血管都现现炎症,考虑与身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4岁以下的孩子都可能发病,但主要集中于1岁左右的婴幼儿,1年内,1万个孩子中,可能会有数人发病。
(2)原因不明的高热持续日以上,需考虑此病。

最初症状与感冒相似,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不久就会有以下特有症状:

●原因不明的38℃-39℃高热,持续5日以上。
●数日后,全身出现没有水疱的红色皮疹。
●出疹前后,手心和足底表现出红肿发硬。
●出疹前后,嘴唇粘膜粗糙,有出血点,舌头呈现为“杨梅状”。
●发热数日后,眼睛充血,表现为“红眼睛”。
●发热前或发热时,颈部的淋巴结出现肿大。

这6种关头中,只要5种符合,就可诊断为川崎病,需要立即入院检查和治疗。

未满1岁的婴儿,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同时伴有嘴唇和眼睛发红,就需要怀疑是否患上川崎病,必须到儿科进行诊断和治疗。

(3)入院检查血液和心脏

如果怀疑是川崎病,医院一般会建议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心脏超声波。入院期间,医生会使用抑制血管炎症的药物,另外还有阿司匹林等,以防止血液凝固,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4)全身性血管炎有时会引起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所致的全身性血管炎会产生大量的栓子,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冠状动脉时,有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瘤,有10%的川崎病患儿会合并此症,假如出现冠状动脉瘤,入院治疗需1个月左右,而且病情比较凶险。

(5)如果没有合并冠状动脉瘤,可恢复到健康状态。

没有合并冠状动脉瘤时,当川崎病的症状缓解后,继续口服2-3个月的阿司匹林,再复查一下心脏超声液和心电图,如没有异常就可停药。

要是合并出现冠状动脉瘤,需到专门的科室接受治疗,痊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如果瘤体较小,一般在2-3个月左右会自然消失。

12.脑膜炎、脑炎

(1)脑膜和大脑本身出现的炎症

覆盖在大脑表现的膜出现炎症,称为“脑膜炎”;大脑本身出现炎症,称为“脑炎”。

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疾病,如果治疗不当,有可能合并出现脑膜炎。

(2)病毒性脑膜炎一般症状较轻

脑膜炎通常分为2种:无菌性脑膜炎(也称为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也称为化脓性脑膜炎)。前者由病毒引起,后者由细菌所致。

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较轻,细菌性脑膜炎如果不尽早治疗,有可能危及生病,尤其是低月龄婴儿,从症状上难以鉴别,一旦发病,后果严重。

典型的脑炎有:流感病毒脑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病毒脑炎由流感病毒引起,是流行性感冒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症状较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3)头痛、呕吐、高热

头痛、呕吐、高热是脑膜炎和脑炎的典型症状,婴幼儿对头痛难以正确描述,不易发现,这些症状持续进行,继而会有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意识障碍等出现。

囟门没有闭合的婴儿如果出现囟门隆起,这是脑积水和脑膜炎的表现,炎症使脑膜压增高,所以脑内的液体在囟门处隆起。

不论是脑膜炎,还是脑炎,都要求“早发现、早治疗”,假如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精神不振等症状,应火速去医院就诊。

(4)基本上需要入院治疗

脑膜炎通过“脊液检查”可马上确诊。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相对较轻,只要定时抽出脑脊液来减压即可,一般没有什么后遗症。细菌性脑膜炎需要2周至1个月的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这2种疾病都需要立即入院治疗。

13.婴幼儿的发热和解热药

(1)“高热=重病”的想法有失偏颇

婴幼儿出现39℃左右的高热,很多家长就认为一定得了重病,大为紧张,但孩子却若无其事地在一边玩耍。如前所讲,感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只能靠孩子的身体去抵抗病毒,而发热就是机体与病毒对抗的表现,或者说“发热就是杀灭病毒的有力武器”,所以强行降低体温,对有些疾病的治疗并不一定有利。

判断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时,不能只看体温高低,还需观察全身状况,精神状况如何?有无萎靡不振等,全面地看待问题,结果往往比较准确。

有人担心发热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实际上只有脑炎和脑膜炎有情况下才会后遗症,而脑炎和脑膜炎除了高热外,还伴有呕吐和痉挛等剧烈表现,与普通感冒应该有明确的区别。

(2)处理发热的基本原则是尽量让孩子舒适些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思想:“发热时,只要给孩子保暖,让孩子出汗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看是发热的哪个时期。如果发热初期,可能孩子有发冷寒战表现,这时需要采取保暖措施,让体温升高,以便控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到发热后期,身体可能会出大量的汗液,假如再穿过多的衣服,汗液蒸发不畅,反倒会产生相反作用。所以,只在有寒战表现时采用保暖措施就行了,其他时间以“孩子感到舒适”为原则,穿的衣服比平时多一件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注意,发热太高有可能引起的“热性痉挛”,假如出汗太多,要多喝水,勤抹汗和勤换衣服。

(3)正确使用解热镇痛药是比较难的

发热时,轻率地采取降温措施是不对的,但持续高热,有可能消耗过多的体力,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出现,所以根据情况,医生也会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科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效果较明显,而且药性平和,副作用少。阿司匹林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是退热药的常见成分之一,但因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较大,故很少用于治疗婴幼儿病毒性疾患。

发热到什么程度,就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呢?原则上是:2-3岁以下孩子体温上升到38.5℃时,4-5岁以上的孩子到38℃时,就需使用。不认是口服药,还是药栓均可,但要注意用量,2次给药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6小时。见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给孩子反复吃退热药,结果把体温降到36℃以下,实在不应该。如果孩子以前出现过“热性痉挛”,那么发热时最好去医院就诊。

B.引起痉挛的疾病

引起痉挛的疾病:热性痉挛、无热痉挛

1.热性痉挛:

(1)发热时出现的痉挛:婴幼儿急性发热旱,出现全身颤抖以及意识丧失等症状,称为“热性痉挛”。感冒、麻疹、幼儿急疹等疾病,在发热的上升期,都可能出现这种“热性痉挛”。

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容易出现这种病症,有些孩子只会发生一次,而有些孩子则会反复出现。假如孩子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表兄表妹等亲戚有过热性痉挛,那么这个孩子发生热性痉挛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初次发作时应请医生诊断

热性痉挛基本上是一过性的,可自然痊愈,一般没有什么后遗症。当出现痉挛时,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判断是什么病,所以初次发作时应请医生诊断。

假如还有如下的其他症状,有可能是癫痫或大脑疾病,需立即去医院就诊,进行脑电图等特殊检查。

①痉挛持续10分钟以上。
②痉挛症状左右不对称。
③1日之内出现2次以上的痉挛。
④6岁之后出现痉挛。
⑤不伴有发热的痉挛。
(3)准确记录发作时间,仔细观察全身表现

痉挛首次发作时,很多家长都会惊慌失摸,大声呼喊孩子的名字,并不断大力摇晃,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另外,痉挛时孩子牙关紧咬,很多人会把勺子、折断的筷子,甚至手指塞进孩子的口中,这也是不对的,不俚有可能损伤孩子的嘴巴,说不定还会咬伤别人。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沉着冷静,按照如下的步骤。

①解开衣服,让孩子侧躺着。痉挛发作时,立即解开脖子和胸前的钮扣,不要让衣服勒着孩子。为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把孩子的头部摆向一侧。

②记录痉挛发作的时间:准确记录痉挛发作的时间,假如超过10分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③测量体温:热性痉挛通常伴有38℃以上的发热,假如体温不高,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④观察痉挛状态:检查身体痉挛或颤抖是否左右对称,如果左右不对称,或痉挛的范围逐渐扩大,需立即去医院。

⑤痉挛停止后需检查全身的状况。痉挛停止后应全面仔细地观察孩子的面色、眼睛、呼吸、手脚等状况,为防止再次发作,给孩子穿薄衣服,并在腋下、腹股沟和脖子等部位进行冰敷。假如孩子没有意识,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⑥今后如何治疗,应请教专科医生。痉挛过后,为了慎重起见,最好咨询一下专业人士,就发病原因,如何预防、怎样处理等问题,详细进行商讨。另外,还需准备一些退热用的药栓,以防再次发作。

假如痉挛反复发作,有可能是癫痫所致,需用用2-3年的抗癫痫药。

2.不伴有发热的痉挛:

(1)没有疾病也可能出现痉挛

婴幼儿出现痉挛其实并不少见,象前面所讲的“热性痉挛”,大约12-13个孩子就会有1个出现,常见于半岁至5岁左右的婴幼儿,6岁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即使发作一般也没有后遗症,另外,这种病症通常伴有发热,判断也比较容易,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除了热性痉挛外,当孩子剧烈哭泣时,突然会出现没有呼吸、意识丧失,同时还伴有面色青紫,全身发抖等现象,这称为“愤怒痉挛”。剧烈哭泣时不能呼吸,导致大脑一过性缺氧是其发病原因。发作后会立即恢复,与平时一样没什么异常,这种痉挛也不必担心。

(2)不伴有发热的长时间痉挛,往往比较麻烦

除上述情况外,引起痉挛的疾病还有癫痫、颅内出血、脑肿瘤、低血糖、日晒病和中暑导致的脱水症等。要是半岁以下的婴儿或6-7岁的孩子出现痉挛,需要特别注意。另外,反复发作的无热痉挛,并持续5分钟以上,必须去医院就诊。

(3)癫痫的可能性较大

不伴有发热的痉挛,首先应该排除存在癫痫的可能性。癫痫是大脑出现一过性机能障碍,通常有痉挛和意识丧失等症状。癫痫发作时,有些人会全身抽搐,而有些人只是局部痉挛,表现不一。

癫痫还可分为许多种类,“点头癫痫”多见于5-6个月的婴儿,日本的发病率是1/3000,发病时突然出现颈部、躯体和四肢的肌肉抽搐,身体向后仰或前屈,医学上称为“角弓反张”,发作时间常为5-30秒,一日内可发作数次。因为癫痫对神经以育有影响,如果经脑电图确诊后,需要服用抗癫痫药治疗。


C.伴有皮疹的疾病

水痘、风疹、手足口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血管性紫癜、苹果病、因感冒引起的病毒性皮疹、单纯性疱疹、药疹

1.水痘

(1)传染力强、出现红色皮疹是其特征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传染力较强,如果哥哥在幼儿园感染上,很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兄弟姐妹,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内,最容易集体出现此病。

水痘主要出现在9岁以下的孩子,其中3-7岁最多见,月龄低的婴儿体内因有母亲给予的免疫物质,但要是免疫力低,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病。

(2)红色皮疹并伴有强烈的瘙痒感,是水痘的特征

出疹前往往有前驱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或浑身不舒服等,也有些人没有发热现象。皮疹首先在身体表面个别出现,然后主要在胸部、背部、腹部等慢慢增多,最后扩展到四肢、手心和足底、口腔、头部,甚至连外生殖器都会出现。

皮疹起初为红色小斑疹或小丘疹,数小时或半日后转变为椭圆形的、表浅的露珠状疱疹,吉围有红晕,大小不等。数日后,疱疹逐渐变干,不心微凹陷,最后结痂。再经数日至1-3周脱落,一般没有瘢痕。上述皮疹在病程中陆续出现2-3批,多至5批。丘疹、疱疹、疮痂3种不同的形态同时存在,是最典型的水痘疹。另外出疹时伴有强烈的瘙痒感,孩子往往感到非常难受。

(3)整个发病期间都有传染性

水痘的潜伏期约2-3周,出现症状前2-3日至疮痂形成这段时间,最容易传染给他人。传染途径除了唾液之外,因为水疱中也存在病毒,所以皮肤接解也易传染。为了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患病期间必须呆在家里,何时可以去托儿所或幼儿园,需要得到医师的许可。

水痘发病一次后,虽然身体终生具有免疫力,但水痘病毒却一直潜伏在人体中,成年时如果体质下降,这些病毒会再次引起发病,导致“带状疱疹”这种疾病,表现为水疱和剧烈疼痛等。患有带状疱疹的成人,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出现水痘。

对健康孩子来说,水痘并不是怎么可怕的疾病,但对于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或患有肾病等的孩子来说,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病期间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不发热时,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一般都比较好;要是口腔内有出疹,往往孩子的食欲会下降,应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出现剧烈瘙痒时,医师会开一些止痒的软豪或口服药,尽量避免抓破,否则容易导致其他细菌感染。

阿司匹林等药物有可能导致“莱耶样综合症”,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较强的意识障碍,所以解热剂的使用,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5)发病初期服用抗病毒药,可减轻症状

一般来说,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但幸运的是,水痘却有治疗药物。如果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阿昔洛韦这种药,对发热和出疹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阿昔洛韦既可减轻水痘的症状,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水痘再次发病有较好效果。但要注意,未满1岁的婴儿尽量避免使用。

2.风疹

(1)原因是风疹病毒,没有麻疹那么严重

发热的同时,在全身不断出现伴有轻度瘙痒的红色皮疹,多数发热在37℃-38℃之间,有时也会达到40℃。

整个发病过程与麻疹相似,所以也称为“三日麻疹”。没有麻疹那么严重,发热在1-2日,皮疹在3-4日内会消失。麻疹是发3-4日后出现皮疹,风疹是发热和皮疹同时出现。

发病原因是风疹病毒,可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潜伏期约为2-3周,4-10岁的孩子较多见,易在人多的场所感染。

(2)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

风疹除了有发热和皮疹外,耳后或颈部的淋巴结也会出现肿大。另外还有眼睛充血、咽喉红肿、轻度咳嗽等表现,发热一般在数日内消退,皮疹等也会在4-5日内减轻。

风疹发病一次就具有免疫力,有时症状较轻,几乎感觉不出来,这称为“不显性感染。”

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风疹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极少数人在恢复期有可能出现脑炎,所以也不能麻痹大意。

出现皮疹的前几天,以及出疹后5天内,因为容易把病毒传染给他人,所以应停止去幼儿园,尽量避免外出。

4个月的孕妇如果感染病毒,有可能对胎儿的心脏和智力发育有影响,所以孕妇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3)注意不要搔抓皮疹

通常情况下,只要保持患儿安静,不需特殊的治疗,风疹就可自然治愈。假如发高烧,需要注意脱水症,应及时补充水分;皮疹多少有些瘙痒,但如果过度搔抓,有可能导致点点斑斑的出血,可用冷毛巾外敷来止痒。

3.手足口病

(1)多见于婴幼儿的一种夏季感冒

正如病名所述,手足口病是指手、足和口腔出现水疱的一种疾病,属于夏季型感冒。发病原因是肠道内的“柯萨奇病毒16”和肠道病毒,这些病毒的种类较多,感染性强,感染一次还可能再次发病。

除了通过咳嗽和吐痰产生的飞沫可传播外,粪便、手、口腔也可造成感染,所以在换完孩子的尿布或屎片后,一定要用药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这类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3-6日,6个月、5岁的孩子发病较多。

(2)手、足和口腔出现特有的水疱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在手心、足底、口腔内,可见到周围红、中央白的米粒大水疱。另外还有其他许多分型,有些患儿甚至肘部和臀部也出现水疱;有些孩子的口腔内水疱较多,手和足的水疱却非常少。
水疱的大小各异,基本上呈平坦的椭圆形,手足的水疱一般不疼不痒,也不容易破裂,而口腔内的水疱却很容易破裂,形成痛性溃疡,对饮食有影响,还会导致不断流涎等现象。

有时也伴随37℃-38℃的发热,通常在1-2日消退。另外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基本上不会导致肺炎或其他后遗症,但个别人能合并无菌性脑膜炎。假如有高热、头痛、痉挛、呕吐等表现,需要立即去医院就疹。

(3)整个患病期间注意密切观察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的症状较轻,在1周内可自然治愈,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

口腔内的水疱形成溃疡后,虽然感到疼痛,但通常能在1周内痊愈。要是疼痛剧烈,可涂些口腔用软豪。

(4)准备可口的饭菜给孩子吃

口腔溃疡的疼痛虽可使孩子的食欲下降,但不能饮食的情况面多只有1-2日。因疼痛孩子不愿进食时,强行喂是不明智的,需要在饭菜的种类上下些功夫,做些可口的布丁、嗜喱、冰淇淋等,孩子就容易接受,尽量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

疼痛剧烈时,有些孩子甚至连水也不能喝,但水分对患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食物更重要,所以一定想办法让孩子经常喝水。

患病期间一般不建议洗澡,即使没有发热,最好也采用冲浴的方式,皮疹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泡热水澡。

4.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

(1)幼儿和小学生容易患上此病

“溶血性链球菌症”是由于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简称溶链菌)致疾病的总称。这个病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实际上溶血性链球菌是广谱细菌之一,幼儿和小学生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婴儿由于与外界接触少,感染的可能性不大。潜伏期约为2-3日,可通过打喷嚏或唾液等传播。

(2)过去是非常可怕的疾病之一

溶血性链球菌可释放出特殊的毒素,感染后可引起高热和全身红色皮疹,故也称为“猩红热”。过去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发病后需要严格隔离,是法定的传染病之一。

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这种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大大下降,万一感染,在家中服药和观察就可以了,一般不必去医院。“猩红热”这个病名不再使用,而改为“溶血性链球菌症”。

(3)初起症状是咽喉疼痛,特征是“杨梅舌”

学龄期的孩子通常有如下典型症状:

刚开始象咽炎和扁桃体炎,表现为感冒症状,紧接着出现39℃左右的急性高热,咽喉周围和扁桃体红肿,疼痛剧烈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现象,有时还会造成颈部淋巴结肿大和中耳炎等。

其后在颈部、胸部、手腕、踝部等开始出现密集的红色皮疹,有时甚至密布全身,出疹的顺序和程度因人而异,通常伴有瘙痒。

发病初期,患儿舌头上会覆盖一层白色的舌苔,3-4日后白色舌苔慢慢变成红色杨梅状,称为“杨梅舌”,这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的特征。同时嘴角皮肤和粘膜会变得非常粗糙。

(4)出现咽喉肿胀和高热必须去医院

与病毒性感冒不同,这种细菌性疾病一般不会自然痊愈,如果出现2日以上的咽喉疼痛、高热和皮疹必须去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咽部和血液,基本上可确诊是否患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

另外要注意,3岁以下的孩子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时,不一定有发热和皮疹,很多孩子只有感冒症状,需要仔细鉴别。

(5)抗生素治疗有效

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正确地用药后,发热可在1-2日内消退,皮疹也可得到遏制,咽喉疼痛在1周内可治愈。症状消除后第3周,患儿手指皮肤会象土豆皮一样慢慢脱落。

但遏制了发热和出皮疹,并不等于细菌在体内完全消失了,特别是对于溶血性链球菌,要想彻底根治,需要完全遵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一般约10天至2周),不可擅自停药。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要是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导致急性肾炎,或与高热有关的风湿热,或血管性紫癜等,这些病的治疗将会非常棘手,所以需慎重对待。

(6)水分补充和易消化食物

家庭护理的要点是:及时补充水分和进食易消化食物。高热易导致脱水症,应经常给孩子喝水;咽喉疼痛剧烈时,可做些高营养的流质食物,避免刺激咽喉部,禁止长时间洗热水澡,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5.血管性紫癜

(1)溶血性链球菌对血管产生损害的表现

静脉血管较脆,再加上重力作用,血液容易在臀部、脚踝和手等部位淤积,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这些部位会出现数个直径1-5cm大小的点状出血斑。

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因为这种出血斑多数在发热后2-3周出现,所以考虑与溶血性链球菌对血管产生损害有关。

有30%的血管性紫癜患儿,会导致紫癜性肾炎出现,这种肾炎大部分只有一过性症状,但少数患儿有可能合并肾功能不全,出现长期血尿。

(2)急性腹痛和出血斑是标志

由于重力的原因,在臀部、脚踝和手等部位出现数个直径1-5cm大小的点状出血斑,是血管性紫癜的特征,这些出血斑称为“紫癜”,是因为血液从血管中渗到皮下而致,一般没有瘙痒感。

另外,腹痛现象也比较常见,同时伴有踝、腕、膝等关节疼痛。当孩子突然诉说腹痛,并有下肢看到有紫斑时,需要高度怀疑血管性紫癜。腹部疼痛是因为胃肠道出血,有时甚至可见到肛门出血,剧烈的腹痛和血便,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保持孩子安静,耐心地进行治疗

住院期间通常需要静脉滴注抗生素。因为病情可能会有反复,治疗过程往往比较长,需2-3个月左右。出院后,当孩子跑步时,因为重力原因体表会反复出现紫癜,所以还需在家中静静疗养一段时间。

6.苹果病

(1)除了皮疹,几乎没有其他症状

苹果病的正式名称是“传染性红斑”,病原体是“细小病毒”,初春季节易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内流行,潜伏期约为7-16日,出疹后已经没有了传染力,2岁以下的孩子很少发病。

(2)两侧面颊变成红色

最初在两侧面颊逐渐出现象苹果一样的蝶形绯红色皮疹,然后颜色加深,变成鲜红色,同时伴有瘙痒感。1-2日后手腕和足外侧也出现类似皮疹,皮疹之间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波纹或筛子一样的斑片。3-4日后皮疹更加鲜明,患部有时感到烧灼感。在阳光照射下,孩子的体温会上升,皮疹颜色更加鲜明。很少伴有发热、咳嗽、头痛、咽喉疼痛等其他症状,即使发热、体温也不高。

(3)对症处理即可

这种疾病的症状较轻,孩子要是精神较好,一般不必过度担心。但是它毕竟属于一种传染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