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成才

07/11/16 18:57:58 标签:

5~6月宝宝的智力开发主要包括:

大动作训练:

1.被动体操

方法:1.宝宝仰卧平举还原2.上举经体侧还原3.手腕交叉过中线 4.双曲腿 5.交替双曲腿6.举腿自由下落,2拍。

作用:活动四肢;建立快乐情绪。

2.仰卧拉坐、拉起

作用:提高手臂关节韧度;促进上下肢、颈胸和腰部肌肉发育。

3.附卧原地转向

作用:扩展运动及认知的范围;提高手的支撑和交替运动的能力。

4.扶持蹦跳

方法:

1.双手扶持宝宝腋下,随音乐节拍蹬踏蹦跳2.双手扶持宝宝腋下,象钟摆一样的左右、前后摇摆。

作用:1.练习蹬踏;2.刺激脚尖的运动神经末梢,促进大脑皮层发育;3.增强膝盖自由曲伸的能力;4.发展平衡能力。

精细动作训练:

1.握物传手训练

方法:

1.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掌是握物基础,是精细动作的开始,训练用物体直径应在2厘米以上,以免误吞 2.多放几个物体在宝宝面前,练习双手握物。3.把同一种东西两次交给同一只手,让宝宝转手后拿第二个。

作用:1.练习对掌握物;练习双手抓多物;练习传手握物。

语言/听觉训练:

1.听声寻物

作用:1.训练宝宝的听觉,辨别声音的方向。2.培养宝宝的好奇心。 3.增强宝宝头眼的协调能力。

2.认物训练

作用:1.练习手眼协调,用手指物;2.认知周围日常用品。

智力/逻辑训练:

藏猫猫

方法:1.妈妈用纱巾蒙住脸,然后拉下纱巾叫一声“喵---”,连作三次2.慢慢宝宝会用手拉

如何开发宝宝的才智?

 

未懂说话已能理解

  很多专家通过研究证实:孩子在学会说话以前,已经能够理解大人部分话语的意思,他们指出:父母的谈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本瑞士杂志为此提出了如下忠告:
  1.以为婴儿听不懂而无视他的存在,将封锁婴儿惊人的记忆力发展。
  2.无聊和下流的语言,会妨碍孩子养成端正的品格和纯正的用语习惯。
  3.不在孩子面前严厉批评他人,尤其是孩子必须尊敬的人,比如老师。
  4.不在孩子面前说亲戚的坏话。
  5.不把孩子的缺点当着他的面数落给他人听。
  6.不说谎。
  7.不说有可能引发孩子恐慌、不安的话。

  家庭不和,深化口吃毛病

  在父母吵闹声中长大的孩子,患口吃、夜尿症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一两岁正开始学习说话的婴儿。他们一方面受词汇不多的限制,一方面受家庭不和的重压,会更加重口吃。另有研究指出,大部分患上胃病的孩子都来自父母不和或缺少会话机会的家庭。

  为婴儿选择适当的刺激

  婴儿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能力是我们成人不可想像的。婴儿强烈的好奇心要求妈妈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满足。很多研究表明,婴儿越早接受适当的刺激,所能挖掘的才能便越多,这样的孩子通常还较为活泼聪明。
  想要婴儿一整天躺在床上,望着光秃秃的四壁安安静静,显然是个最差的主意了。故事、图书、音乐、舞蹈、戏剧、对话、游戏都是我们可以为婴儿选择的适当刺激。选择的标准也值得多加注意:上乘一流的刺激一定不是那些容易、简单、粗陋的东西。用这个标准来看,交响乐、精美画册并不是不可选择的范畴。不要因为婴儿看不懂、听不懂这些而放弃,重要的是你能给孩子高质量的刺激。

  趁早踏进专业门槛

  许多出色的钢琴家、国际棋手都是两三岁便开始入门的。有专家总结说:在幼年时代,如果能对某种事物经常观摩,他们对该事物的判断力也能提早入门,并有机会取得卓越成就。
  以日本棋手高村格先生为例,他自三岁便看父亲下棋,也就自然地把棋局步步牢记在心了。

  爬行动作与语言能力息息相关

  美国一研究协会10年前已发表过有关婴儿爬行动作与语言能力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那些较少爬行便马上走路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能力很可能发展缓慢。
  因为爬行与抬头举颈有密切关系。婴儿在三个月时,颈部能够挺直;如果他能在第四个月开始爬行,并老是拼命地抬起头,将很好地促进他们脑部的活动。用爬行促使颈部运动,从而刺激脑部活动的方法,有时也被用做治疗中风、脑障碍或智能缺陷的辅助手段。
  许多父母都会有“能爬盼能立,能立盼能行”的迫切愿望。现在看来,真是心急不得。让孩子充分爬行,对孩子是受益无穷的。

  学习语言眼耳并用

  幼儿的识别能力令人吃惊,如果眼耳并用,施教得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吩咐孩子做什么之前,先准备好纸笔,把要说的话一边说一边写给他看。要孩子洗手时,写下“来洗手”几个字,这样可以加深孩子对文字、对“洗手”这件事的记忆。
  专家认为,这种以声音补偿文字,以文字补偿声音的方法很有效果,能日久见功,孩子会因此而记得上百个字,并能流利朗读。

  一出生就让孩子学外语

  有研究指出,三岁以下的孩子能同时学习多达6国的语言。一位在夏威夷研究语言学的教授曾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在孩子一出生时便用英语、日语、拉丁语跟他对话。四个月后,孩子可明确分辨这三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区别,这个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速度也比其他只学一种语言的孩子快。
  一位身为母亲的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研究员也证实,听着英语长大的幼儿比学上10年英语的父母发音更准确。

  反复给孩子灌输词汇

  从小听故事长大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的词语,有更丰富的表达能力。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专家指出,对于三岁以下的幼儿,大可不必让他们分析、理解语言。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反复灌输庞大的词汇给孩子听,让孩子像鹦鹉学舌一样及早建立自己的语言感觉。

  多与婴儿对话

  婴儿咿咿呀呀地呢喃呓语,其实是在与外界进行沟通。这些呓语如果能立刻得到回应,婴儿将会记住这些信号发出的方式,并在日后需要时再使用。
  在美国,有一种特别家庭教师,他们专门为母亲因工作无暇被照顾的婴儿提供一小时的陪伴服务。在这一小时内,这些经过特别训练的教师会向婴儿说许多话,从而刺激了婴儿的智能发展。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婴儿的智商明显高于同龄婴儿,他们在语言能力方面也比其他婴儿表现卓越。
  多与婴儿对话,不但能促进他的智能发展,更能帮助婴儿更好地表达情绪,这有助于他长大以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交行为。

  儿语好听,切莫说

  刚会说话的婴儿会用很多儿语与大人沟通,当他渐渐长大后,自然会舍弃这些儿语,用大人的语言和人对话。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做父母的不必为了迁就婴儿而用儿语回应他们。相反,父母应以正常的话语对婴儿说话,让孩子能在一个自然、健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把大人的语言体系及早根植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多做运动,头脑灵活

  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幼儿神经系统的运动速度,发现幼儿在学校运动会期间的学习成绩往往最好。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证实了运动身体和促进头脑运用、提高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幼儿在运动时,会敏感地刺激到大脑中枢,促使脑神经运作灵活。

  重视指尖训练

  幼儿头脑的发展与手指活动的复杂程度平衡地联系在一起。在日本,十分流行让两、三岁的孩子学习小提琴或钢琴,调查表明,这些孩子当中,头脑聪明的占绝大多数。根据人类大脑操作的原理,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大脑占大部分,也就是说,如果能给予孩子手指适当的刺激,将有助于他脑部功能的健全和发展。

可以开发宝宝智力的亲子游戏(6~12)

 

快乐颂
材料:
婴儿椅
你的身体和声音
玩法:
(1)把婴儿椅放在地上,让宝宝坐在上面
(2)唱<如果你很高兴>,在唱的同时,替宝宝移动正确的身体部位

<如果你很高兴>
如果你很高兴,你就拍拍手
如果你很高兴,你就拍拍手
我们一起唱啊,我们一起跳啊
围个圆圈我们一起说哈罗,哈罗!
(3) 反覆的唱这首歌,但是把拍拍手换成跺跺脚、摇摇头、挥挥手….等等
变化:
妈咪可以自己编歌词,把跟宝宝有关的东西都编进去
安全:
轻轻的移动宝宝的肢体,小心别太用力而伤到他
宝宝学到:
.协调和模仿
.情绪表达
.整体和细部肌肉动作的发展
.语言发展

三.认识身体的游戏
活动实例:指认身体各部位名称、特徵
活动一:认识身体
方法:
1.和孩子一起指出公仔的各部位,再指出自己身上相同的部位,并比较相似与不同之处。
2.父母操控公仔改变其样子让孩子来模仿,并说出动作或身体部位功能,如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等。
3.家长利用几何图形拼图、让孩子自由组合,可以得知孩子对身体部位的了解程度。

活动二:我的脸
材料:小镜、颜色纸、书面纸、胶水
方法:
1.和孩子一起在镜前扮鬼脸、眨眨眼睛、张张嘴巴、动一动鼻子、眉毛等,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五官的变化。
2.父母协助孩子一起剪贴或画出五官、位置、数量等。
3.完成的图片贴起来,让孩子欣赏,并讨论脸的特徵。

活动三:认识双手
材料:腊笔、白纸
方法:
1.和孩子看看自己和父母的手,比较看谁长?谁大?谁小?较胖?较瘦?
2.比较自已的手指那一只长?那一只较短?那一只胖?
3.左右手配对:大拇指配大拇指、小指配小指。
4.让孩子手放於白纸上,手心向下,打开手指头将其手的轮廓描绘出来,运用画好的手指来观察自己的手。
孩子的学习是透过自己的经验,而非别人所能替代活动的,故在教导孩子认识自己身体时,可使用活泼的学习方法,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从尝试体验而学习身体部位、器官之功能与位置,了解自己继而培养自我概念。

早教如何开发宝宝智力

 


   潜在的天赋:音乐、运动、绘画、语言、性格等方面。

  (1)音乐。

  唱歌会使小宝宝对节奏敏感。在几乎还站立不稳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在播放宝宝熟悉的曲调时,他们会鼓掌。听音乐一般能使大脑得到训练。

  (2)运动。

  婴儿的运动能表明其将来从事体育运动的天赋。 在怀孕第7周时,婴儿就开始学习运动,2岁时婴儿已经能够翻跟头和保持身体平衡。到4岁,小孩学习运动的阶段就结束了。

  (3)绘画。

  颜色会促进小艺术家成长。婴儿在出生后第4个月到第8个月可以准确地观察其周围环境。不久后,婴儿就开始寻求表达方式,复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和画面。有些宝宝很早就有良好的色彩感。 父母应为孩子购买彩笔,让孩子绘画 。

  如果父母发现小孩在二三岁时到处乱写乱画,就应该扩大小孩的视野,例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与孩子一起翻阅挂历等。

  (4)语言。

  念诗和多说话会唤起婴儿的语言兴趣。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育养成的。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所以,父母要让小孩多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5)性格。在感情方面父母是榜样。

  每个小孩的个性都不一样。但控制我们的感情的大脑区与听、看或运动一样也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和经验,他们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发育成熟,而父母则是婴儿与外界交往的第一人。 父母要多关心小孩,多倾注爱。这是父母能够为孩子形成好的性格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得到许多爱和悉心照料的小孩往往形成稳定的性格。
          

婴儿各种智力的开发

 

对于0-1岁的婴儿来说,智力开发主要表现在语言智力,逻辑智力,图画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格智力,自我智力七个方面.孩子的智力开发越早越好,针对七种智力进行全面培养教育.在训练过程中,家长要发现孩子的特长,但不能片面强调特长.适当的期望,良好的环境,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思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长.
语言智力-----记者,律师和作家经常表现出语言能力.这些人善于用写作或说话来与人交流.


逻辑智力-----拥有惊人逻辑数学智力的人善于因果关系的推理和思维.科学家,会计和电脑程序员一般都有这种能力.


图画智力------或说为空间智力,这涉及到图画或想象思维.这种人能肯定方向,或能精确地描述视觉绘画.


音乐智力------这种智力能跟上音乐的节拍,唱准调和分辩不同音乐曲调的区别.这种人能构思和欣赏音乐曲调.


体能智力------个人身体活动智力能控制他们自己的运动,这涉及的不仅是室外无能无力,而且也有室内活动,象缝纫和织地毯.


人格智力------这类人有回应他人,理解他人和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这种互动的人格智力是能从他人眼中看出来的天赋.


自我智力------这种人倾向沉思默想,能易于接近自己的感情.有内在人格智力的人能自我反省和喜欢沉思默想.


爱心提示: 有的家长片面诊断,小孩只有早识字才能及早地表现出聪明智慧,而忽视了长远的打算.其实,人的培养周期很长,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特定任务,如果儿童在早期由于提前识字而妨碍了那一特定阶段任务的完成,造成了厌学,自卑的情绪,结果就会影响其一生和发展.这种后果也许在几年以后才显示出来,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语言智能小游戏

让宝宝聆听奇妙的声音

  目的:

  熟悉各种声音、练习清晰的发音。

  环境与材料

  室内外较为安静的环境均可,如大床、地毯、草地、草场等。宝宝依偎在爸妈怀里。准备闹钟、电话或其他具有模拟性的发声玩具。

  步骤

  1. 爸妈运用闹钟、电话或其他玩具等,制造或模仿各种物体的发声,或熟悉的动物的叫声,请宝宝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发出的什么声音(模仿)。

  2. 爸妈说出某一事物,请宝宝模仿发声。如爸妈说,“小汽车,***;大卡车,***”,“小蜜蜂,真辛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鼓励宝宝将声音补充完整,如“嘀嘀嘀,咔咔咔,嗡嗡嗡”。

  游戏

  1. 在游戏模仿声音环节同时或之后,爸妈可以与宝宝共同做动作。如学发出汽车喇叭的声音时,可与宝宝模仿手握方向盘跑动;学发出小花猫的声音时,可与宝宝模仿花猫走路时轻巧的样子。

  2. 从简单的叠声词如“咔咔” ,向复杂的拟声词如“嘀哒哒,呜——”等过渡,并注意复杂拟声词的音韵特征和节奏感。

  3. 当宝宝发出某种模拟声音后,可进一步问宝宝:“你在哪里听到的?”如果宝宝能够回答,有条件的话,还可与宝宝一起去该地点“考察”,身临其境,来“验证”或“修改”宝宝的发音。

  要点

  1. 注意宝宝的正确发音,如m, z, c, s。如果宝宝是因为发音器官不成熟而无法准确发音,也不必强求。

  2. 巧妙选择会发音的物体,对宝宝从未听过的声音做出说明或放到以后的活动中进行;对宝宝明显判断错误的声音,可以进行适当的结合实际来纠正。发音不存在唯一答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宝宝与小兔做游戏

  目的

  让宝宝熟悉一些名词、加深对动词的理解。

  环境与材料

  室内外较为安静的环境均可,如大床、地毯、草地、草场等。准备宝宝平时经常接触并喜爱的各种毛绒玩具。

  步骤

  1. 把各种玩具放在宝宝四周,但应注意放在宝宝的视线范围内。

  2. 引导宝宝,发生互动。如“把小兔带到我这里来好么?”(注:表达同等意思有多种方式)等宝宝拿来,放在爸妈手中,爸妈对宝宝说“谢谢”。

  3. 继续发出指令:如“带小兔到娃娃家做客好么?”“让小兔去摇篮里睡觉好么?”等。看宝宝是否能正确理解所说地点的含义,及其动作是否正确。

  4. 用同样的方法利用不同的玩具反复游戏,看宝宝是否熟悉及正确理解不同玩具的名称。

  游戏

  游戏熟练之后,所选的物体可以增多,如添加日常真实物品,以扩展宝宝的名词感知;指令可以多样化,如“给小兔穿衣服”,“喂小兔吃饭”等,帮助宝宝提高理解能力。

  要点

  1. 应当选择宝宝经常接触到且熟悉的玩具,并能理解玩具名称的指代,但不强求宝宝在没有爸妈帮助的情况下说出玩具的名称。

  2. 游戏开始时,不要选择数量过多的玩具,1~2个即可。宝宝熟练后,可考虑适当增加玩具的数量和种类,以帮助宝宝提高理解力。

  3. 游戏时最主要的是宝宝的兴趣及耐心。如果宝宝表现出不愿意继续或厌烦的情绪,爸妈不应强迫;在宝宝玩得十分投入而不愿意停止时,爸妈也不要随意中止,可采取其他的方式自然退出。

和爸爸一起玩的亲子游戏

 

荡秋千

  这个游戏为大家所熟悉。玩的时候爸爸可轻轻摆动胳膊,助宝宝一臂之力,而且荡得更富刺激性。

  滑滑梯

  为了让老游戏玩出新花样,可让爸爸一侧的身体和椅子作“梯子”,让孩子爬上“滑梯”,爸爸的胳膊就当一回扶栏吧。

  开飞机

  嘴里来点开飞机的声音,可增加游戏的有趣气氛。若想增加点刺激,爸爸可上下伸缩双臂双腿,让飞机作上下颠簸状,孩子也许会兴奋得尖声大叫。

  得儿得儿,马儿跑

  这个游戏颇能发挥爸爸的想象力:抖的幅度小,是马儿小跑,颠的幅度大,是马儿猛跑;还可以来个左奔右跑,让你的宝宝乐得直叫。

  滚皮球

  孩子双手抱住双腿,卷曲起身体,爸爸用手拨弄孩子的身体,左转右翻,还可360度打转转。

  燕子飞飞

  这个游戏对宝宝可能有点难度,他得绷紧全身,让双腿平伸,免得双脚碰地弄痛。这上下展飞的动作,对爸爸也是一种锻炼,可舒展全身,活动腰部。

  小脚踩大脚

  上面六个游戏都够刺激的,现在该让孩子玩一个文静的了,静静心,然后,爸爸就可趁机抱起你的宝宝,各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拼图游戏

 

游戏目的

  让宝宝感知图片的完整性,培养宝宝学会辨别物体的细节,锻炼宝宝小手的灵活性。

环境创设

  宝宝喜欢的图案纸,和图案纸一样大小的硬板纸,胶水和剪刀。

玩法

  1.用胶水将图案纸和硬板纸粘贴在一起,裁成大小相同的4块或6块。

  2.打乱图板,父母和宝宝一起将其拼成完整的图案。

爱心提示

  拼图版的大小和宝宝年龄成反比,拼图版的多少与宝宝年龄成正比。即宝宝越小,拼图版越大;宝宝越小,拼图版越少。

 ◇ 游戏名称:捏疙瘩
  ◇
游戏目的:
      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训练宝宝语言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 游戏过程:
      (1)妈妈把宝宝抱坐在腿上,使宝宝背靠妈妈的胸、双手扶住宝宝的双手。
      (2)妈妈把宝宝的一只手握成拳头状,对宝宝说:“捏疙瘩、捏疙瘩,看宝宝能捏几下。”
      (3)念歌谣:“捏疙瘩、捏疙瘩,捏一下、捏二下,捏一捏、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捏了几个小疙
      瘩, 捏、捏、捏,一二三四五。”帮宝宝一一打开握拳的手指头。
                 (4)反复玩几次后,不握宝宝的手,当念一二三四五时,看宝宝是否会自己把拳头打开。
  

◇ 家长提示:
      (1)这个游戏也可以是这样做:让宝宝坐在床上,用两只手去把他的一只手打开再握住,家长会看到
      他的另一只手也在握住,打开,这样重复几次之后,家长可以面对宝宝,在他的眼前慢慢地打开手,再
      握住,看小宝宝也跟着家长在做担疙瘩的动作。
      (2)在给宝宝模仿示范动作时,一定要配合相当的语言,比如说:“宝宝,看,握住、打开,打开、握住、打开。”这样使宝宝的动作与语言协调起来,为以后宝宝根据语言做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6个错误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幼儿阶段是否应多识字、识多少字、怎样识字?

 

父母:一年级应视孩子为“白纸”

  陈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识字方面“不合格”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力有问题,而是孩子班上的其他孩子都提前识字了。据老师介绍说,那些识字达到优等级、中等级,包括合格的小朋友,他们绝大多数在幼儿园时期的学前教育中,就认识了不少汉字,有的小朋友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如果学前教育中没有对孩子进行识字训练,要达到合格是很困难的,绝不可能达到优等级。

  陈女士有些后悔:当时小孩在上幼儿园时,自己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于是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让他自己拆装,上公园到大自然中去,没有想到让孩子多识字。陈女士认为,一年级语文教育应该把小孩看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现在许多刚上小学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不少字,这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园长:不要临渴挖井

  小龙鱼幼儿园何琦园长认为,在识字问题上“勿临渴挖井”,应让孩子在“悦”读中识字。何园长提到,陈女士的孩子遇到的识字问题,其实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方法问题。对于学龄前儿童,如果幼儿园和家庭能重视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这个问题就能避免。

  如何让孩子在“悦”读中接触汉字?何园长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则是孩子的最爱。把书作为一种“玩具”带进孩子的生活,变阅读为“悦”读,不断为孩子提供文字刺激,让孩子在喜欢书的同时经常接触汉字,孩子就会渐渐对汉字产生兴趣。

  很对父母和教师往往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以识字多少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水平,片面地、单纯地追求孩子的识字效果,不仅会出现”识字多多,不会读书“的现象,还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致使孩子见书(字)就怕。因此,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读书,后识字,让孩子由对汉字的兴趣转变为识字需求。

  专家:学前识字不应简单机械

  二期课改小学新教材主编徐根荣老师表示,对于幼儿阶段到底该不该识字,还没有十分一致的观点。

  反对者认为过早让孩子识字太苦,是人为增重孩子的负担。

  支持者认为,让孩子尽早识字和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益而无害。我国识字教育长期落后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并出现了小学生不能阅读、不会阅读、没有兴趣阅读等现象,如果识字早,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当然,在教孩子识字时,应尽量创设语言环境,通过儿歌和故事短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字音和字形之间的练习,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识字,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孩子怎样识字才会快

 

 中国著名早期教育专家,中国早期教育理论研究室负责人方戈博士告诉记者,科学研究表明,最容易在人脑中形成记忆的便是图形,实际上,对儿童来说,汉字本来就是一种图形,一个汉字是一幅图,相似的汉字则是相似的图,儿童对汉字最初的认识本身就是对一种图形的认识,因此,看图识字实际上人为地为儿童识字设计了弯路,削弱了孩子对汉字的直接认识。
    
根据儿童的这一生理及心理特征,识字郎一方面通过汉字的构成过程和规律在孩子眼中形成直观的图象,另一方面通过儿歌,释义在孩子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图象与表象的结合,使孩子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根据LTP原理,相似的图形能激发儿童的类比思维、联想思维;大脑记忆速度会大大加快。识字郎把相似的汉字作为一组相似图形来分组教给孩子,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识字郎”这种把汉字直接图像化的教学思路,省略了看图识字法中图形到汉字的转化过程,一步到位让孩子牢牢记住了汉字。其独特的“双象联想识字法”具有识得快、记得牢的突出特点,平均每5分钟能识一个汉字,遗忘率不到3%

怎样帮助孩子识字 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了识字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条件对孩子识字有帮助呢? 
 
  1.字大、清楚。字体较大能从背景中突出,易于孩子辨认,而普通书报上密密麻麻的字既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不易于辨认。 
 
  2.用形象来帮助孩子认字。形象记忆是孩子记忆的一大特点,在识字过程中父母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字形加以形象化,再加上意义联想就有助于孩子记忆力。如“爸”字??可把下半部比作烟斗;“爷”字??爷爷有拐杖等。 
 
  3.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孩子已掌握了许多口语词,即已建立了语音、语义联系。如果在孩子感知字形时有语音的伴随,则会使其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音、形、义的新联系。 
 
  4.多次重复。实验证明,日常生活中的词更易于孩子掌握,许多孩子早期识字就是从认识大街上商店的招牌开始的。此外,代表常用物品的字如“碗”、“饭”等由于多次应用孩子易记忆。因此,家长应做有心人、细心人,除专门教识字外,还可在平时、游戏时有意识地使孩子增长知识。 
 
  5.与情绪、兴趣相联系。 
  电视广告、食品或玩具包装上的字能深深吸引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因此孩子易认识。此外,与情绪相联系的“哭”、“笑”等并结合其定义,有助于孩子把字与其代表的特殊意义结合在一起去记忆,自然效果就好。

怎样制作和使用识字卡片

 

识字卡片是婴幼儿识字的基本教具,制作和使用识字卡片教学有如下一些优点和好处:

  1. 多数卡片上只写一个字,如写两个字的,其中一般只有一个生字。由于旁边没有其他图形干扰,能给孩子一个突出而鲜明的印象。

  2. 识字卡片便于挂,便于摆,便于携带,便于用它来开展各种识字游戏活动。不像
 
识字课本上的字,拆也拆不开,取也取不走,使用十分不便。

  3. 识字卡片能根据实际情况,任教者随意制作,而且制作非常简便,使识字教学适应于当时的具体情境和孩子的情绪。

  4. 识字卡片既能单独用来识字,还能拼成词和句,像积木,像魔方,使用十分灵活。

  5. 硬一点的识字卡片在认读以后,还能让孩子拿在手上玩几分钟,复习一下;又便于盒装,好保管。

  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制作识字卡片,或与孩子商量制作,甚至变制作的过程为识字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那就更好了。

  自制识字卡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识字卡片和上面写的字应偏大一点。因为婴幼儿视觉还不发达,注意力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卡片过小会很快使他产生疲劳感,并立刻转移注意力。年龄越小的孩子字越要大,挂在墙上的字卡则要更大些,最大的要有两本书拼起来那么大。

  2. 做卡片的纸应用硬的白纸,不宜用其他色彩鲜艳的纸。除了成语、句子、儿歌卡片可以适当配上图画以外,字词卡片一律不配图画。因为婴幼儿无意注意占极大优势,彩色的纸张和图画极容易夺走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他识字时实际上在看色彩和图画,并没有注意文字,这就失去了识字的意义了。

  3. 卡片上的字要用黑色墨汁写端正,不能写错,给孩子的第一印象应是鲜明的、正确的。用黑色书写还是为了与书本上印刷的字体颜色相统一,使孩子不久就能习惯于认书上的字,自然也有利于进入阅读。

  4. 写在卡片正反两面的字,它们在意义上不要有联系。因为如果正反两面的字意义上有联系,孩子读了其中一面的字,就能猜出另一面的字了,这样就达不到认读的目的。例如,卡片正面写了“长”字,反面就不能写“短”字;正面写了“鸟”字,反面就不能写“飞”字;正面写了“眼睛”,反面就不要写同是人体器官的“耳朵”等。以免孩子“猜字”,放松对字形的辨认,从而影响了效果。

  5. 应当做如下大小不同的数种卡片,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和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使用:

  ①挂式或立式大卡片。既可在墙上水平地牵若干根线(平行5根最好,便于挂4句一首的儿歌、古诗,再加上题目,正好占5条线),以方便卡片挂上、取下、左右移动,也可竖立摆放在家具和其他实物上,“字物对照”。前面我们谈过,可以使用过期的挂历制作卡片,将挂历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对折成正方形(不剪断),两面都能写字,又能挂、能取,使用方便。

  ②游戏活动式小卡片(长4厘米、宽3厘米左右)。可使用过期挂历,对折胶合裁剪而成。对折胶合既是为了增加硬度,又使正反面都是白纸,两面均可写字。

  ③成语、句子、儿歌卡片。卡片可长可短,可大可小,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④此外还应做一些空白袖珍小卡片,教者随时随地放在衣袋里。与孩子生活和游戏的任何时候,只要孩子对某事、某物感兴趣,就可当即从衣袋里取出空白卡片来,写某事、某物的字,然后教孩子认。例如,在池塘边看到小鱼在水里游,孩子很高兴,模仿游的样子,就当即写个“游”字或“鱼”“游”二字给他读,让他拿着玩一会儿。

  在空白袖珍卡片上写字也要用黑笔写正楷字。为了使笔画粗而醒目,教者衣袋里应准备一支黑色彩笔或美工笔。

  以上各种不同的识字卡片,在几乎所有的识字教学法中都要选用。等到孩子完全进入阅读以后,大部分识字卡片成了纪念品时,遇到少数不认识的字,仍可写成卡片挂到墙上,每天读一两遍,使孩子认识这些难字既快又不会遗忘。

  下面我们讨论怎样使用识字卡片的问题:

  1. 成人要珍爱识字卡片,并带动和要求孩子也珍爱识字卡片。要郑重其事地把识字卡片保管在一个地方,用过的卡片用白纸包好,取橡皮筋扎紧。包装纸上写上认读的日期和复习的日期,并给孩子打分。教者始终抱着这样的态度,必然给孩子要认真识字和珍爱卡片的感染,使他注重“字”这种神秘的东西,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2. 从半岁左右开始目击字形、耳听字音起,一律要先教与孩子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字和孩子喜欢的事物的字,后教在生活中较为生疏的字,虚词都应在词组和句子中教。因为与孩子生活联系紧密的字,他听惯了发音,了解了含义,甚至特别喜爱这些字词表示的事物,在学这些字词时能联想起有趣的生活情境来,所以兴趣大,认得快,记得牢。如“娃娃”“小鸡”“猫”“熊猫”……我们要让孩子1岁半或更早一点进入“意义识字”“理解识字”,就要遵循这一选字原则,识字效果自然好。

  3. 允许孩子识字有选择性。对于同时教的不同的字,婴幼儿的记忆速度是不一样的(成人识记也是如此),某些字教一遍即能记住,不会遗忘;而有的字认许多遍还是记不住。这是记忆的选择性的表现,因为每个字都有它自己的个性,而孩子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字的内在联系也是不相同的。

  为了适应孩子认识的选择性,教字时应适当多拿几张识字卡片来,以便孩子从中选择,让他比较轻松地记住那些特别容易记住的字。不要教几个,就要求记几个,巩固几个,然后才开始教另几个。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不符合婴幼儿心理和早教识字的原则,是“小学化”的表现。

  每次多拿出几张识字卡片,只是为了照顾“记忆选择”的特点,允许孩子记住一些字,记不住一些字。不是每次教字越多越好。一般地说,2~3岁的孩子每次可出示3~4张,3~4岁的孩子每次可出示5~8张,4~5岁的孩子每次可出示10张左右,具体实施还要视他们的识字情绪和识字能力而定。在出示的卡片中,也可掺杂一些认过的字,让孩子先看一遍,把“老朋友”认出来,再一个个结识“新朋友”。

  4. 认读的第一印象、第一音响要清楚鲜明。孩子的记忆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第一印象清楚鲜明十分重要。要一个一个地出示识字卡片。出示每个卡片时,只让孩子注意看一秒钟,清楚地听准那个音,不要有拖泥带水的动作和啰嗦的解释。例如,教者把识字卡片拿在手里,藏在背后,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突然亮出一张,带孩子读一读,然后做做识字游戏;再亮出另一张,读一读,做做识字游戏……最后仍用同样的方法一张张亮出,让孩子认读。这样孩子对新识的字就比较容易获得鲜明的印象。

  5. 用识字卡片教字的时间每次不宜过长,以1分钟到5分钟为宜(其中游戏的时间除外)。因为“注意的短暂性”是婴幼儿重要的心理特点。注意是很消耗人的能量的,孩子看卡片的时间稍长就会产生疲劳感,继而产生烦躁情绪,拒绝识字。如果让孩子经常产生这种不良情绪,那么以后的识字教学将无法进行。这一点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不可犯“欲速则不达”的错误。

  6. 使用卡片应结合多种多样的生活游戏教学法识字,但这些游戏活动要在孩子获得那个生字的鲜明的第一印象(字形、字音)以后再进行,并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那个字的形象,这样就有好的识字效果。不可丢开字,为活动而活动;也不可死读字,把识字教学弄得索然无趣,一定要把两者自然、生动地结合起来。

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做到省时高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多种识字方法,多种识字渠道识字。在这方面,不少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鼓励学生采用个性的识字方法,独立进行识字

    孩子天性好奇、好胜,富有个性化的问题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老师可设计一些求异问题,如:你怎样去记这个字?你还有不同的识记方法吗?你还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吗?这些求异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富有个性的识记方法层出不穷。如:有位学生记“办法”的“办”,别出心裁,他把两手一摊,说:“怎么办呢?我的两只手就是‘办’字的两点。”在学生独立识字的过程中,交流了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按构字规律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一年级下册《识字4》,韵文中12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教材的编写意图就在于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

  3、在游戏中识字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如: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时,把各种动物的头像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做自我介绍,教师扮成鸽子姐姐。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去看望松鼠弟弟,快坐上火车出发吧。”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师生出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又告知只有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火车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于是,学生按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帮助,在浓浓的兴趣中学生愉快地识记了生字。

  4、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教师要采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的识字,如:上学路上的广告牌,每天看的电视,看的课外书籍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不断积累、收集,扩大识字量。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个“舰”字,一位学生说:“我这样记‘舰’字,舟字旁加上‘再见’的‘见’,就是‘军舰’的‘舰’。老师紧接着追问:“‘舟’字我们没有学过,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说:“我是从公共汽车上的路牌中认识这个字的,路牌上写着:舟水桥至火车站,我就认识了‘舟’字。”老师及时鼓励学生,说他是个学习的有心人。这种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两条识字的途径。殊途同归,目的就是多识字,早阅读。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lijiayi2005对跑跑说:2007-11-16 19:24:12
  • 哇,学习了,谢谢了
  • lijiayi2005对跑跑说:2007-11-16 19:24:08
  • 哇,学习了,谢谢了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