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生命就在你手中》

07/11/19 12:32:22 标签:


《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生命就在你手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二、三十岁,一直到五、六十岁,就是一个不断让社会改造的过程。

  有个故事说两个朋友打赌,一个说:人啊,都会听他人意见的左右,不信你在屋里挂个鸟笼子,过不了几天就得养鸟。另一个说:谁说的?我从来也不想 养任何宠物,我挂个笼子又怎么样,就挂上!结果从挂上笼子那天开始,来的人都说,哎呀,你养的鸟死了?他说,我没养过鸟!他说,哦那你得养鸟了。他说,可 我不想养鸟!可是他说,那你为什么挂个笼子?第二天,就有人捧着很多养鸟的书来,说你别太伤心,上一只养死了,往下你可以好好养。第三天有人还捧了鸟食来 了,说我教你怎么喂鸟吧。这个人就想说,哎呀到第四天怕就有人给我送鸟来了,还是我自己养吧,就赶紧养上了一只鸟。

六十耳顺

  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很年轻进入社会的时候,会有一些前辈告诉你,我们这个单位应该是怎么做的。然后每个人就开始被社会在你头脑中的笼子 挂上鸟,你得去顺应。那么这一生的纠葛挣扎,到了所谓知天命反观的时候,看一看,有什么是外在给你的,有什么是自己内心的,有没有一些东西是自己真正建立 起来,而不完全是社会加之于你的。

  这个时候所谓的知天命,就没有那么多外在的抱怨。这就离“六十耳顺”的境界不远了。所谓耳顺,就是听什么都不再刺耳。因为你会了解每个人说的话,有它的出身,有它的道理。

所见既所思 

  其实每个人看见的外在的世界,无非是心灵的一种折射。古代的笔记文里面记载很有意思的故事。说苏东坡在西湖经常和佛印在一起参禅悟道。 两个人在参禅中,佛印很老实厚道,苏东坡却老占他便宜。有一天回家特别得意跟苏小妹讲,说今天我占便宜了,我问佛印说,你看我像什么呀?佛印老老实实说: 我看你就像一樽佛。苏东坡就大笑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你往那儿一坐,就像一滩牛粪似的。(笑)他觉得很得意。

  苏小妹就冷笑了。她说:哥哥呀,就你这个悟性你还参禅呀?参禅讲的是见心见性,人心中有眼中有。他说你像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看他像牛粪?你问问你心里有什么吧。

  所以人的修炼呀,到最后,你所看见的,是你想看见的生活。所以当你抱着这么一种慈悲之心去懂得的时候,人就耳顺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越过这个阶段,就到达孔子所谓“七十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距”。从心所欲,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不逾距,是顺应外在的规则。

  其实我们太多人,一生可以做到不逾距,顺呼社会,但泯灭了心灵的愿望。还有少部分很勇敢的人,狂放不羁,今天辞职明天离婚,想干吗就干 吗,觉得我这一生过得潇洒,但其实会伤害规则伤及他人。那一个人既要听从内心,又要不逾距,容易吗?为什么孔子说你修炼到70岁可以启及这个境界?那是因 为耄耋之年穿越沧桑历练,我们才能够找到内外的和谐平衡。

  但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见得成正比,我们如果有大智慧,为什么不能提前一点,三、四十岁就撤悟到这个境界,赢得生命的效率呢?

外化而内不化

  其实这个境界,在《庄子》中,也会有一种表述,其实大家不要简单认为,《庄子》与《论语》一定是相互抵触的。我想中国人所谓的“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讲的是两端。所以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个表述,他说,总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在社会理想上都是儒家,在自然人格上都是道家。

  其实,《庄子》对这样一个人格境界的表述更简单,五个字:“外化内不化”,外在要顺应、要尊重制度与规则,甚至入乡随俗、尊重人 情;但是“内不化”,就是要有一份生命的职守,用我们自己的心,忠于守着自己一个永不妥协的心愿;让自己忠于成于自己,让自己理想主义的天空上有翅膀,而 现实主义的大地上有自己的行动。所谓“外化内不化”,这就是一个人的坚持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我想这个境界不是很容易做得到,但是如果以这个作为一个目标的 话,但其实我们的人生会有自己的生存层面和生命层面上不同的追求,是谓生活,融通起来。

  所以人的生活是有很多层面的。丰子恺先生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一个人要有三重生活:最基础的是物质生活,我们大家共享,它是主“真”的。第二重是精神生活,我们与二、三好友谈谈书啊、悟悟道啊、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这是一种审美,所以是主“美”的。

  而第三重,最高一层,是我们的灵魂生活。他是一种孤独的心灵审视,但它是主“善”的,是一重接近宗教的境界,是我们灵魂的独白。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主真主善主美,在不同的境界上,人的心灵层次越丰富,我们拥有的世界层次就越宽广。

  其实在我看来,儒家给我们一片土地,可以完成社会人格的自我实现;道家给我们一片天空,可以完成生命境界的自我超越。所以我们可以在天 与地之间,去建构一个最好的自己。古圣先贤所有的言词,不是让我们用来作为学术考据的,更重要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文化的基因、价值的判断。古圣先贤的 价值,就在于,它永远以一种朴素的光芒,温暖千万代的子孙。所以其实,以我们一己的生命去完成这样的体认,穿越一生的成长,最终,我们的生命,会成为我们 想要的那个模样。

四十而不惑

  只有这样的一种慢慢的修炼与提升,才可以到达不惑。“不惑”并不是说到了40岁的生日突然之间就立杆见影。如果要我说的话,今天的社会,应该是人到四十方始惑。我觉得人到四十岁才有迷惑的资格。

  你想想,20岁、30岁,刚刚进入社会,每天加班、打拼、进修,忙都忙不过来,连惆怅都是奢侈的,你还迷惑?哪有资格迷惑呀!到40岁 嘛,有一点闲钱、有一点闲时、有一点基奠、有一点不甘,开始迷惑了。这个时候人其实内心是充满迷思的。这个时候的迷惑如何去破解?这个时候是需要我们给自 己一种心灵的烛照,让我们看清这个世像的真相。

  有个故事说得好,一位教授,选择了十来个很勇敢的人,要共同做个心理测验,我带你们去穿行一间黑屋子,但每一个人要一个连一个地拉 好,第一个人拉着我我们一起走。大家走过去觉得很平坦,没什么。教授走到另一端,看了一盏灯,大家回头一看,哗的一下吓得面如土色。原来他们刚刚走过的是 一个大的独木桥,独木桥下是个大的鳄鱼池,十几只鳄鱼大张着嘴游来游去。那谁都站不起来了,有了灯看见了,反而走不回去了。教授说,那不行,怎么都得回 去,连哄带骂,有三个人抱着桥板,哆哆嗦嗦地爬回去了,其他人说什么也不走。这时候,教授嗒嗒嗒,又连开了三盏灯,大家又看清了一重事实,原来在独木桥和 鳄鱼之间,原来还有一层浅颜色得防护网。教授说,来你们再走回去,又有五个人站起来走过去了。还有两个人说什么也不走,不停地问,这个网真结实吗?

  其实我们想想,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社会人生。年轻的时候,我们有老师、家长,大家用爱呵护着我们,少年懵懂,不只畏惧,唰唰唰就走过 去了。这代表自己的能力吗?其实这是一种不清醒,我们都不知道什么。然后人到二、三十岁,开了一盏灯,突然发现都是鳄鱼,那个时候就会觉得很愤怒。我们大 陆有个词,叫“小愤青”,就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充满了愤怒、充满了逆反。觉得说,你们老骗我们,说人性是善良的、世界是光明的,谁说的?这世界上满是丑 陋。其实面对这种愤怒,坦然一点,你要让它过得去,这是必然的,这是刚刚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世界。

  等到你逐渐再清醒一些,最后会明白,世界上有很多鳄鱼,但也有一个社会制度的保障是防护网,另外每个人都有脚下的独木桥,能够走过去,只不过要小心点。其实这也就是黑格尔讲的“正反合”,人生不过如此,这个时候你的不惑就会实现一些。

生命就在你手中

  有个古老的寓言说得好。有个小伙子不服气为什么他的老酋长料事如神,每一次说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偏差。小伙子就抓了一只小鸟,握在手里, 去问老酋长:“你说,我手中的鸟,是死是生?”他想,如果你说他是活的,我手一捏,它就给掐死了。如果你说它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它就飞了。反正今天我一 定要让你说错。

  这个睿智的老人看看年轻的孩子,他宽容一笑,说了一句话:“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这句话,也是最后我要给大家的祝福。

  (End)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