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

07/11/23 08:43:07 标签:摘录文章、共同学习

提起漫画家蔡志忠,在青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可谓影响巨大,无人不知。他从15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作品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  蔡志忠生于台湾彰化县一个普通农家,他在漫画事业上的成功与他的父亲开明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蔡志忠的父亲是彰化地道的农民,农闲之余常练练书法,在地方上名气颇大。当地的人们都认为蔡志忠日后会子承父业,但恰恰相反,蔡志忠对书法丝毫不感兴趣,而父亲也并不强迫他,认为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顺其天性,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灵智。  一次,父亲叫来和蔡志忠一起玩的孩子们亲切地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有的说长大要做总统,有的说长大当警察,当问及自己的儿子时,儿子对他很认真地讲:“我想画招牌。”原来蔡志忠曾看到过画电影招牌的师傅用坐标放大的方式描绘电影人物和场面,他感到很有趣,于是心目中就有了画画的志向。  父亲听完儿子的回答后淡然一笑,他并没有因为儿子胸无大志而不高兴,更没有因为他舍弃现成的书法不学却要走另一条生疏且无把握的路而责备他。在这位平凡朴实的老农身上可以看到他对儿子关爱的闪光点,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立志,应该立认真做有出息的务实之“志”,而不是不切实际地乱夸海口。蔡志忠的父亲用一颗平常的心装载对儿子殷切的期待之情,平常心往往可以引导成功。  据蔡志忠回忆,他的第一幅“漫画”作品“创作”于四岁,那是他漫画创作生涯的起点,影响着他的一生,甚至也影响着对自己女儿教育的行为。  蔡志忠四岁的一天趁父亲不在,溜进了父亲的房间,当看到毛笔和墨汁、颜料,不觉手痒,便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蘸满墨和颜料,但桌上无纸,他便在雪白的墙壁上画了许许多多的小人和动物,面对自己的杰作,他开始还沾沾自喜,后来意识到自己已闯下大祸了,便悄悄开溜。父亲回来后只看到桌上一片狼籍,墙上还被涂得乱七八糟,真是哭笑不得。  蔡志忠并没有想到,父亲最后“惩罚”他的方式是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蔡志忠从此在这块小黑板上开始驰骋想象,开始了他所喜欢的漫画练习,一位天才漫画家正是在父亲的理解中诞生的。  蔡志忠后来对女儿的教育也是秉承“只找出优点”的观点,即只说那些好的地方,其他不好的地方“故意”一字不提,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他认为不好的部分孩子今后自己会发现,而由他(她)自己发现反而更深刻。更重要的是,不当面批评孩子的稚嫩的习作,可以避免让孩子产生“被否认”的失望情绪,使孩子那幼芽般的兴趣夭折。   使蔡志忠真正成为画坛一员的还是父亲对他“自由、自立”的理解与宽容。小学毕业后蔡志忠考入彰化中学,刚入学又赶上建校,每天只上半天课,蔡志忠闲时就沉浸在漫画天地里,不是去书店就是自己画。这样,功课落了下来,成绩单上也有了“红灯”。按常理,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马上进行“政治”教育课,阻止其“业余”活动,但蔡父没有这样,他深知儿子喜欢漫画,成绩差虽然令他失望,但画画和写字一样都没有坏处,更重要的是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也许以后还会成才的。  父亲的理解让蔡志忠增强了对漫画的无限兴趣,他开始创作故事,向报社投稿。台北的一家出版社看了他的漫画后觉得很有才气,认为一个15岁的中学生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已很不 错,就请他去工作,蔡志忠告诉了父亲这件事,父亲听后平静地说:“是吧!有工作了?那好,你去吧!”  24年后,蔡志忠在漫画界成了大腕级人物,世界著名《时代周刊》采访蔡志忠八十高龄的老父亲:“24年前,您怎么会放心儿子去台北画画呢?”老人很平静地答到:“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父亲怎样教育自己,自己就怎样教育女儿。一次妻子去法国公干,蔡志忠送女儿去上钢琴课,车开到上课的学校门口,女儿却说不想上课,她想学的是笛子。蔡志忠立刻调转车头往回开,孩子说:“不过妈妈交了4000元学费呢。”蔡志忠回答:“那只好算了。” 蔡志忠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孩子的童心重要。强迫她学习不喜欢的东西等于扼杀她的兴趣和天赋。如果当年父亲强迫他去做他不喜欢的事,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女儿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她很小就自己去离家很远的西门町去买拼图,15岁那年,她独自去环游欧、亚、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语言不通,但她还是去了梦想中想去的地方。 “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育子格言,蔡志忠也是一直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