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胜于天赋(转贴)

07/12/02 02:00:36 标签:

  “人的天赋是一样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尤其是孩子早期所处的环境,有的孩子长大后也许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而有的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就是一个天才。就算是平凡的孩子,只要培养得当,将来也会成为优秀的人才。”这是爱尔维修说的一句话。
    在卡尔出生以前我就懂得了这一说法,并且也经常向别人介绍。不过这言论也有局限性,强调了环境的影响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天赋差异,我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并不十分赞成爱尔维修关于孩子禀赋都完全一样的这—观点,有人说我是承认他这种观点的,其实这是别人对我的诽谤。
    卢梭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有这样的一个比喻:有两只由一母所生的狗,它们在相同的地点接受同样的教育,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其中有一只十分的聪明,而另一只却又笨又傻,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差异就取决于它们的天性。
    另一个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也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匹相同的小马,一匹由一个贪得无厌的庄稼人来喂养,他不等小马发育健全就用它来驮东西赚钱,结果它成了一匹很普通的马;而另一匹小马则让一个聪明的人来喂养,他将这匹马精心培育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上面的两个小故事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前者强调的是人的命运由其天赋的优劣来决定,认为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而后者却恰恰相反,认为天赋是毫无用处的,而后天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很少有家长支持裴斯塔洛齐的学说,很多人更倾向于卢梭的说法,爱尔维修肯定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创始人。我虽然是倾向裴斯塔洛齐派学说的,但我仍有我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完全站在他这一边的。
    孩子的天赋各不相同,有的天赋好,有的不好。如果很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为100的天才,那么普通孩子的天赋大概只有50,笨孩子的智商可能在10以下了。
    要是孩子们都受到相同的教育,那么他们所具备的天赋优劣就决定其命运。但是目前孩子们受到的教育都很不完善,以至于他们的天赋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例如有的孩子具有60的天赋,结果可能只发挥出了30。具备有80天赋的孩子只能发挥出40。
    如果对孩子进行可以发挥其天赋80—90的有效教育,就算生下来的孩子天赋只有50也会比生下来天赋为80的孩子优秀。要是对生下来就具备80智商的孩子与只有50智商的普通孩子施行相同的教育,那么后者肯定是不如前者优秀的。不过大部分的孩子其智商在50左右,一生下来天赋就很高的孩子是很少的。如果我们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生育,要得到高智商的孩子机会还是比较大的,生下来的孩子智商肯定不会太低。
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是我的教育目的
    我的教育理论的中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孩子智力萌芽的那一刻开始。但是现在流行于世的主流思想却是:儿童教育从七八岁开始最适宜。人们对这种理论确信不疑。除了这一理论外,还有一种让很多家长感到非常担忧的理念,那就是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我跟主流观念冲突的焦点。
    我对人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往往感到无可奈何。因为它们的盛行,以至于我的教育理论在人们的眼里是无稽之谈,更不敢指望家长们会采用我的理论将一个普通孩子培养成天才了。
    虽然我的儿子卡尔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后,当时已表现出很多胜于普通儿童的方面,但是仍有很多家长认为,卡尔是个天生的神童,并不是培养的结果。我对世人的这种看法实在是感到无能为力。卡尔刚生下来时看起来完全像是个痴呆的孩子而不是什么神童,这些我在前面已经作过讲述了,诸位在前面可以看到。
    当我看到卡尔这种情形时感到既伤心又着急,但是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为了让儿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落在同龄人的后面,我依然按照计划对他进行早期培养。既然儿子的天赋不太好,那么就要尽力让他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这样,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开始萌芽时同时进行。
    早期教育为什么可以造就天才呢?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必须从儿童的潜力说起。根据心理、生物、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它隐藏在人体内,我们称这种隐藏的能力为潜力。例如,一棵树要是按照正常状态生长,它能够长30米高,那么这棵树就具有可以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一个孩子要是在理想的状态下成长,可以成长为—个智商高达100分的人,因此我们就认为这个孩子具有100分的高智商。具有这种智商的就是天才,而这种天赋是人人内心都潜藏着的,因此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就可以让他成为天才。
    不过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容易达到的。就算树具备长30米高的潜能,但是真正要长到那么高还是不太容易,一般的树长到15米左右也就到头了。如果生长环境不好则长势更差,不过如果精心栽培、施肥也许能够长到18至21米,甚至可以长得更高。同理,就算是一个天生智商为100分的孩子,假如根本不对他进行培养教育,最后顶多也就只能成为一个30分智商的人,只能达到原来智商的三分之一。不过要是培养得好,智商达到70分甚至90分是不成问题的。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智商的七成甚至九成。
    能让孩子的潜力达到十成这就是教育的理想。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世界上为什么天才不多呢?就是因为没有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以至于孩子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能尽早地挖掘诱导孩子发挥出这种潜
力,这样就能培养出伟大的天才了。
儿童天赋的递减法则
    孩子虽然天生就具有潜在能力,但是这种潜能是有着递减法则的,这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例如一个天生智商高达100的孩子,如果刚出生就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这个孩子成人后就是一个智商高达100的天才。要是从5岁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就算培养得很出色,孩子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智商为80的人。要是从10岁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即使对他精心教育得很好,孩子的智商顶多也只能达到60。这就是孩子潜能的递减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的潜能开发就越少。
    每种动物的潜能都有各自固定不变的生长期,这就是潜能递减法则形成的原因。只不过有些动物潜能的生长期时间很长,有些动物潜能的生长期很短。不管动物生长期的长短如何,属于哪种,要是不在它生长期间进行开发,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良机。
    比如小鸡跟随母亲的潜能,它的生长期是在出生后的4天内,要是在这段时间内不对这种能力进行开发,这种潜能就永远地消失了。因此倘若将刚出生的小鸡在最初4天内不放在母亲的身边,它就永远不会再追随母亲了。小鸡识别母亲声音的潜能生长期是在出生后的8天内,要是此段时期内小鸡没有听到母亲的声音,它的这种潜能也就泯灭了。小狗将剩余的食物埋人土里的潜能的生长期也是有限期的,要是在此期限内将小狗关到不能埋东西的房间里,以后小狗也就不再具备埋藏食物的潜能了。
    我们人类的天赋同样如此。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天,司各特伯爵夫妇携带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去旅行,船行至非洲的海岸时遭到大风暴的袭击,船被海浪推翻,除了司各特伯爵一家三口幸运地飘到了一个岛上外,船上其余的人全都葬身海底。他们三人所处的是个荒无人烟的海岛,岛屿上有一片热带丛林。因为无法适应丛林里的生活,司各特伯爵夫妇不久都身染疾病相继去世,只剩下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小司各特孤零零地活着。第二天,一群猩猩收养了奄奄一息的小司各特,后来他就跟着这群猩猩父母成长。
    20年后的一天,一艘英国商船碰巧在那小岛边抛锚,人们在小岛上偶然发现了这个已经长成健壮小伙子的小司各特,看见他正跟一群大猩猩们在一起玩耍。此时的小司各特已经不会像人类一样走路,也不懂人类的语言。他只会像猩猩那样攀爬跳跃,在树枝间飘来荡去。人们将奇特的小司各特带回英国,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科学家们对这个不会人类语言和行为的小司各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像教育婴幼儿那样去教导小司各特,以便让他学会人类的各种习惯和能力重返人类社会。科学家们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让小司各特勉强会说话、自己穿衣服和用双腿走路。不过小司各特身上还是具有一些猩猩的习性,有时仍习惯爬行,不会说连贯的话语,想要表达情感和意愿时更喜欢像猩猩那样吼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就是因为人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人们发现小司各特时,他已经二十多岁了,早已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好时期,也就永远达不到这个高度了。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潜能遵守着递减的法则。一个生下来就具有100潜能的孩子,如果他得不到适当的教育,那么当他5岁时这种潜能就会减少到80,10岁的时会减少到60,而到15岁时恐怕就只有40了。所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这种潜能的递减。这种递减主要是由于孩子得不到发展其内在潜能的机会而导致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地给孩子发展其潜能的机会,尽早让孩子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教育
这就是说尽早教育是杜绝孩子潜能递减的最好方法,要越早越好,最好是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对他进行教育。也许一些教育家们会马上出来反对我的这种意见,他们提出为对这么小的幼儿进行教育是有害的。事实上他们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从孩子出生到他3岁的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孩子的大脑在这一时期接受事物的方式同他长大后截然不同。    
    婴儿一出生时不能够分辨出人们的面孔,但是过三四个月或是再晚一些,他就能将母亲和别人的面孔分辨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不同面孔的特征进行了什么理性的分析后才记住的,而是他通过反复地观察,将母亲的面孔在他的大脑中做了一个“模式”。   
这是一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模式识别的能力。所以我们对于3岁以前的婴儿,就要采取这种“模式教育”的方式。3岁以前是可以对孩子进行“硬灌”的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不会厌烦多次重复的事物。他们依靠动物似的直觉,能够在很短暂的时间掌握事物整体的模式,他们的这种识别能力,远远地超过了成人,由于他们的大脑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进行成人那样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婴儿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的独特的吸收能力,在这样的情形下,有必要将你认为正确的那种模式,经常反复地灌输到婴儿的大脑中,因为婴儿的大脑还不具备分辨好坏的能力,他也会不加选择地大量吸收那些坏的东西,这会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正如古谚所说:“三岁看大”到孩子3岁的时候,成人之后的那些素质基本就已形成了。要是我们对一个成人进行仔细的分析,很容易就能从他身上看到他3岁以前所处的那种环境,以及当时的环境对他后来性格形成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婴儿的模式时期决定了他后来的一生。
    那么我们向3岁以前的婴儿“硬灌”些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反复灌输奠定婴儿智力活动的大脑基础模式,像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给他输入人生的一些基本准则和做人的态度。
    对于父母亲来说,生下—个健壮的孩子,仅仅是第一步,这之后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更为重大。所以父母必须从孩子一出生,就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