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点点出生时,眼睛布满血丝,医生说是产道压迫造成的,他的头上还有两块象鸡蛋那么大的水肿,碰起来软软的,医生说那是产瘤,回到家仔细的观察儿子,发现他耳朵后面有一块象小米粒般大小的红点,以为又是正常现象,没去理会。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发现,那个小米粒变成了“大米粒”忙向邻居老医生咨询,他说这是婴儿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血管瘤,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儿子每天开开心心,丝毫不知道他耳后的故事。“大米粒”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黄豆粒”,表面突起,并凹凸不平,象个鲜红的小草莓,上网查了一下,确认儿子是“草莓状血管瘤”多好听的名字,然而我多希望这颗小草莓不要再长大,(网上说这种血管瘤长到1岁,有的5,6个月就不再长了,95%的宝宝会慢慢消退,但怕碰破引起细菌感染) 让我更难过的是,儿子后背上也有个红点,和耳后的有所不同,平平的,形状也不规则,按下去变小,这种难道就是网上所说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消失,也可能发生病变。为什么医学上有那么多种可能呢,我的儿子,妈妈多希望你完美无暇,起码跟多数孩子一样。两个血管瘤并驾齐驱,比着速度迅速增长,我和老公开始四处寻找解决办法,后来我们达成一致,去长春中日医院——核医学科去看看。 结果跟我们了解的一样,通过介入疗法和敷贴法可以治愈,并最大程度的减轻宝宝的痛苦,儿子耳后的血管瘤采用了介入法,那天,妈妈爸爸都在我身边,在医生的指引下,我把点点抱到了一个有些寒冷的处置室,放在了一张冰冷的床上,市内充斥着药水的味道,桌上摆放着一些医疗器械,医生开始准备了,而我开始紧张,点点好奇的四处张望,没等他回过神来,几个护士已经将他的头按在处置台上,我有些看不下去了,一边安慰着点点,一边别过脸去,针头扎进了儿子的血管瘤中,也扎在了我最最柔弱,最最怕疼的心上,儿子放声大哭,挣扎着,反抗着,拼命晃动着身子“按住,按住!”医生命令着,我的儿子,妈妈怎么下得去手,妈妈多想代你承受,妈妈多想让那些医生住手,可是不行,不行,儿子哭得喘不过气,针头也终于拔了出来,我抱起儿子,将他紧紧的搂在怀里,贴着他沾满泪水和鼻涕的小脸,儿子还在委屈的哭,我的泪也禁不住奔涌起来,那种爱莫能助的无奈,那种母子连心的疼痛都变成泪水,流成了河……我给儿子擦着眼泪,身旁的妈妈给我擦着眼泪,看到这种场面,医生安慰我说:“小孩的痛觉没你想象的那么敏感,在耳朵后扎一针你就受不了,那还有长在眼睛上的,嘴里的,鼻子里的,人家咋承受的呢,以后的路还长呢,这才哪到哪啊。”医生一声叹息,走远了……她的话说得没错,孩子成长的路还长,做母亲的应该足够的坚强,孩子才不会脆弱,我的儿子,人的成长都是痛并快乐着的,妈妈祈求你能健康平安,其他的都不重要,真的! 过了一个星期,点点耳后的血管瘤结痂了,一个月后,结痂脱落,新生的皮肤泛着红晕,不过还有一丁点没处理干净,我们又抱着儿子来医院了,连同背后血管瘤一起做敷贴,每次贴两分钟,没有任何痛苦,儿子每天往返与医院和家之间,他倒是很欢喜,却不知,冰天雪地的冬天,带他出去是件多么麻烦的事,不过,看到血管瘤颜色渐渐变淡,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