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情商和社交技巧

08/03/04 10:01:49 标签:Lucky的智能发掘

        在网上搜到这样一篇关于宝宝早期教育的文章,感觉很符合我的观点,摘下来,作为lucky早期受教的参照吧,文章中的三岁以后培养记忆类知识我还是持不同看法的,我认为三岁前加强宝宝的记忆训练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很多课程还是要靠记忆的,具备好的记忆能力,可以在学习中事半功倍,而宝宝性格的塑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更是影响宝宝一生的重要因素,是我们为宝宝作早教更应该注重的方面: 

       我在加拿大这边的图书馆借过一些早期教育的录像带,这里的教育专家也认为,0~3岁是宝宝大脑发展和人格定型的关键期。但是他们认为大脑发展主要是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不是记忆知识。他们把婴儿的大脑比拟成静止的电脑,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婴儿大脑各细胞间发生联系,就仿佛电脑通电后,各路电线互相联系,产生很多的功能。怎样的外界环境会帮助婴儿大脑细胞联系呢?

  那就是空气、食物、温暖的衣服、安全的栖身之地、爱和被保护,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游戏。爸妈和宝宝说话,眼神进行接触,唱歌、讲故事、读书给他听,与他一起游戏,都能刺激他大脑的发展。专家认为,唱歌、游戏、阅读、美术、劳作及外出活动能帮助宝宝的智力充分发展,能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而记忆类的知识则可以留到三岁后学习。

  举个例子,加拿大这边的宝宝带回来的家庭作业不是要背多少书,抄多少生字,做多少算数题,而是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人和生活,独自用木棍、彩纸等制作一个东西,如房子或小船;或者在班级内告诉同学们自己假期里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内容?喜欢吗?为什么喜欢?总之,这边宝宝交给老师的作业是“千奇百怪”、趣味横生的。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创造力和思维。

  另外,加拿大这边的教育很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即“team work”。给宝宝们的作业也常常是让几个宝宝一起完成一个制作,一起完成一幅画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只有参与者互相配合协调才能成功完成任务,讲个人英雄主义是没用的。看这边的动画片,team work精神也是贯穿始终,猫啊狗啊熊啊都是互相帮忙游戏的。不同于国内的孙悟空啊、哪吒,都是个人英雄。

  当然啦,我不是完全否定国内的动画片,其实孙悟空哪吒的故事都很有趣,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我只是觉得,如果国内的动画和故事能多体现一些team work精神就更好了。因为宝宝们长大了,走上社会、参与工作,什么地方都需要团队精神的。在北美,这边的工作就很讲究这个,所以他们也很注重宝宝的情绪智商(EQ)和社交技巧(social skill)的培育。

  举个例子,一个人读书成绩很好,科科九十多分,常常名列前茅,但不出声、不爱说话,一说话就和人争执,独行独断、没有朋友,除了读书没什么特别嗜好。大学甚至更上程度毕业后工作,不懂与同事相处,与上司无法沟通,无人说他的好话,你说此人在事业上怎么成功?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读书成绩一般,只是七十多分,但他对自己有信心、与人相处愉快、乐意助人,除了读书还兴趣广泛,经常参与其他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如打球、爬山、滑雪、下棋、摄影等等。他同样也上大学,然后工作,不同的兴趣给他不同的话题、能与不同人相处,他与同事相处融洽、又乐意帮助有困难的同事,能与上司说说笑笑、提供不同建议给上司、工作表现出色。上司喜欢他,同事称赞他,你说如果要提升一个人做主管,上司能不考虑他吗?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从小培养宝宝的情绪智商(EQ)和社交技巧( social skill),对宝宝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