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宝宝越玩越聪明

08/03/26 13:45:44 标签:宝宝 淘气 教育 亲子

妈妈留言

妞妞刚过周岁,是个出名的淘气宝,从早到晚好玩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喝奶时间到了,妞妞还是忍不住用小手抓着玩具,要一边玩一边喝。凡是需要静下来做的事情如看书、听故事啊,妞妞一概没兴趣。她怎么这么好玩好动呢?只玩耍、不学习,我的宝宝能聪明吗?

专家支招

宝宝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越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越聪明;而越聪明的孩子也越发好玩好动。

玩耍,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出生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玩耍,在探索,在学习。宝宝不仅仅通过眼睛(阅读)或者耳朵(听故事),而是通过他全身的感觉器官,去吸收周围的一切信息。他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坐起来,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会站立和行走,他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充满未知的,因此需要反复地接触和练习,才能渐渐掌握他自己的身体。而宝宝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消化,才能升华到一定的理解。宝宝接触到的一切,无论通过哪种方式,都会在他的大脑中留下印迹,为他将来进行抽象的思维和学习,打下最初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玩耍帮助宝宝成长,成熟。宝宝通过各种形式的玩耍,慢慢控制自己的身体,认知周围的世界。玩耍对于宝宝来说,是一门学问,不同的玩法,带给宝宝不同的收获。当宝宝能够独自站立的时候,他喜欢扶着支撑物站起来、蹲下去,再站起来、再蹲下去,反反复复好几遍,这是玩耍,也是宝宝学习更好地站立的过程。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任何小小举动,要仔细观察宝宝的需求,帮助和鼓励他更好地练习。

在学步阶段,不必担心宝宝过于好动,他其实是在通过玩耍和行动进行学习和探索。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游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尽情玩耍。比如托着他的胸和腹像小飞机一样飞,或在扶他走步的时候,悄悄松开手,让他自己去掌握平衡。运动在给宝宝带来兴奋的同时,也促进了宝宝协调、平衡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宝宝的学习,是在行动当中发生的。身体动的越多,大脑也动的越多,只有在行动当中,他的大脑才处于积极运转的状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孩子的好玩好动与学习对立起来,而是将它们合为一体。可以说,越爱玩儿的孩子,越聪明;越会玩儿的孩子,越聪明;能把一切都玩儿出新鲜花样的孩子,最聪明。

多带宝宝出去玩儿吧,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玩耍材料,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宝宝才能越来越聪明。

协助宝宝越玩越聪明:

1、 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宝宝充分的自由,探索大千世界的各种新奇。

2、 给宝宝提供丰富的玩耍材料,尤其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比如水、沙、泥、米、面,乃至锅碗瓢盆,都是可以“玩”的。

3、 孩子全神贯注玩儿的时候,不要打搅他,也不要离开他,而是坐在旁边陪伴他,分享他玩耍、发现和创新的快乐。

如何对待闲不住的宝宝
妈妈们不妨尝试几个小方法,让孩子在你忙的时候也不闲着,因为他闲着,就意味着捣蛋要开始了。

妈妈在整理书桌时,可以让孩子把碎纸要丢弃的废纸揉成团,扔进垃圾篓里;

妈妈在折叠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一旁把散乱的袜子逐一配对放好,通常孩子会对这项工作感兴趣;

当妈妈在阅读时,可以让孩子在一旁学样,“读”他自己的书,或者让他在旁小声地看图说话;

当妈妈妈在网上查看邮件时,可以在电脑里播放孩子喜欢听的儿歌,让孩子欣赏音乐,或让孩子用自己的塑料勺和碗,制造出美妙的“噪声”节拍

父母妙语消除与宝宝的距离
父母,宝宝,沟通,育儿

做爸妈的心里都明白,孩子越是长大,越是难沟通,亲子间的沟通你须要有些策略,哪些是禁言,哪些妙语,聪明的父母要牢牢记心间。比如……

“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   言

“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很多小朋友想吃都没得吃,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不吃饭,我就给街边的小朋友吃。”

妙 语

“你乖乖地吃了午餐,到下午吃茶点时,妈妈再带你去吃汉堡包。”

专家指路:

孩子钟情于美味可口的零食是无可厚非的,而汉堡包及薯条等食品又特别为小朋友所喜爱。虽然如此,但父母总不能让孩子以此作为三餐的主要食粮,否则,不但影响孩子正常的营养吸收,也容易使孩子养成偏食习惯,到发觉时要把这坏习惯改掉也很难了。

这些快餐小食对孩子来说是既美味又简单,而且这类快餐厅的设计气氛也迎合小朋友的喜好,加上随餐附送的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改变珊珊这种想法和偏食倾向,短时间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妈妈在下厨时便要多花一点心思,设计多些色香味美、配搭新鲜的食物款式,例如孩子喜欢吃薯条,可煮些西餐如汉堡牛扒加薯条,又或做个番茄生菜牛肉三文治,慢慢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

“为什么只有我没有零花钱?”

父母妙语消除与宝宝的距离

丁杰的父母每月赚取的薪水只够该月开支,所以也没有余钱给儿子作零用。丁杰眼见同学们有新波鞋、新书包上学,而自己的波鞋与书包已非常残旧,课间休息时想喝瓶汽水也没有钱买,越发感到自卑。他开始讨厌父母,讨厌这个家庭。有天晚饭,他看着桌上仅有的青菜和炒蛋,突然向父母大发雷霆:“最终错的是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受苦?”父母听后很伤心。

禁   言

“你真没良心,生你出来养大你,还说这些话。”

“有饭吃、有屋住,你算受什么苦?”

妙 语

“现在我们是穷,但只要乐观面对,总会渡过这个困境。”

专家指路:

这个社会最怕是互相比较。贫穷不是罪过,但当孩子看到别人的生活条件、物质享受都比自己好,便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

要消除这个心理障碍,父母便要灌输贫亦乐的意识给孩子,让孩子明白获得欢乐并不一定是用钱买玩具或电子游戏机。父母可在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呼吸一下大自然的空气,或者到沙滩玩水,这些活动都不需要花太多钱,而孩子又可以在伙伴间有话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会有一定的裨益。

这是个自卑感颇重的孩子,他认为自己生存在这个世上是在受苦,并把这种情绪发泄在父母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份鼓励,告诉他困境是暂时性的,只要父母努力工作,“总会渡过这个困境”。然后引导孩子从正面去看整个家庭状况,例如,虽不算是丰衣足食,但相比一些农村的小朋友好,而父母努力工作都是想改善家人的生活,让孩子理解父母这份心意,从而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

“赚钱比我还重要吗?”

天佑的父母为了让家庭生活质量好些,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兼职。所以天佑每晚只能和奶奶一起吃晚饭,只有星期天才能与父母一起。虽然父母每天都会打几次电话给儿子询问情况,但实际上还是冷落了儿子。这个星期天,天佑父母睡至日上三竿才起床,只见儿子独个儿坐在沙发上吃饼干,才想起他奶奶今天去大姑家了,于是连忙哄儿子上街去吃汉堡包。天佑满眶泪水说:“你们只顾赚钱,理过我吗?”

禁 言

“我们忙于工作都是为了你。”

“如果不理你,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

妙 语

“对不起!是我们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让我们谈谈……”

专家指路: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亲子之情却不容忽略。因为要多赚钱而剥削了孩子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机会,损失的肯定比金钱为多。越来越多的父母因忙碌而忽视了与子女的沟通,当工作停下来时,才发觉自己并不了解子女的想法与喜好,而子女亦因此觉得父母并不关心他们,亲情越发疏远。所以,不少所谓代沟问题都只是人为的,如果父母、子女能够有好的沟通,互相关心,又何来代沟呢?孩子渴望与父母共聚天伦,好不容易才等到星期天,爸妈却贪睡迟起床,使孩子更加失望。在此情况下,父母应该检讨是否需要两人同时做兼职?是否可以改为单方兼职或双方都放弃兼职,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即使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兼职,亦要多些与孩子沟通,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扩展亲子之情。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