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个育儿好东东和大家分享

08/04/13 19:34:08 标签:

不可错失的脑发育黄金时段

我们要挖掘婴幼儿的潜能,就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决定了一切。

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接近成人。也就是说婴儿从怀孕到出生,大脑细胞的数量就已经长好了。

第二个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大脑就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脑细胞的体积和其他很多东西还会长起来。出生之后,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到三个月时灰质脂肪沉积完成,6个月DNA含量停止增加,到12个月,少突神经胶质细胞达到成人的70%,3岁的时候小脑发育基本成熟,3~4岁神经髓鞘化基本完成神经网络的形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像电线的绝缘层,可以使神经元准确传递信息,速度非常快,分工明确,效率也更高。那么刚出生的时候,神经纤维髓鞘形成非常少,神经纤维也非常短,非常少,到3~4周岁的时候,才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的过程。神经元表面积的60~80%被突触占领,神经元如果没有突触作连接,就没有价值,数量再多也没有意义。在出生时突触的数量只有50万亿个,到3个月时达到高峰,大概是在10000万亿个,是3岁时的十倍。

怎么做,才能让宝宝更聪明
在怀孕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营养或者其他的原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婴儿只有100亿个脑细胞,有的则可能有150亿个脑细胞,差异性非常大。脑细胞越多越好,这是发展智力的物质基础。所以孕妈妈应该注意补充营养,合理胎教,给宝宝多种良好的刺激,以促进宝宝的脑细胞数量增值。
0~3岁的经验对神经网络发育的影响非常重大,对突触的刺激及高频率的使用,都有利于智力发展。出生三个月时,突触的数量非常多,为什么最后只有500万亿个存在下来呢?因为缺乏使用!要运用一些方法使突触活动起来,那么那个突触就能生存下来。如果运用得不够或者使用得不够,突触数量就会比较少。

第一大原因:大脑的营养。
第二大原因:宝宝成长的环境。
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给宝宝吃鱼肝油、配方奶粉,这些效果肯定是好的。但是不要忽略环境的作用,实际上,环境的作用远胜于营养,它比营养更关键。

大脑的发展过程需要外界信息的大量输入才能完成,外界信息的输入直接促进大脑的发展。输入就发展,不输入就不发展。缺少哪方面的输入,就必然在哪方面得不到发展,长大后这方面会不如别人。

宝宝也能进行数学测量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它是一个能使宝宝参与主动学习的主题,也是一个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融合的主题。针对这些,爸妈要不断激发宝宝对测量的兴趣和行动,适时地进行合适的指导。

宝宝学习测量的价值
测量能激发宝宝参与主动学习的潜能。当宝宝研究测量概念的时候,他们正在探索许多测量的属性,例如长度、重量以及时间。宝宝通过比较尺寸,从而构建测量概念,随后发展到使用一般物体作为测量的单位,最后,他们用标准的测量单位,例如米,公斤,小时等。宝宝对测量的研究,加强了他们的数字概念和估算能力,同时也用到了几何学知识。

测量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宝宝用自己坐的椅子和收集到的纸盒、纸条、瓶罐等各种物品测量着活动室、 桌子并记录结果,各个趣味盎然,互相合作。当出现问题和矛盾时,他们会求助于教师,也会自己商量解决办法。在测量活动室时,宝宝发现,活动室很大,要用很多椅子才行,那还有好办法吗?于是他们商量出用交替测量的办法,为了使测量更精确,他们用做记号的方法来使测量顺利准确地进行


测量教学应着重行动和过程

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大部分物质都有其各种可测量的性质――如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爸妈可以帮助宝宝把重点放在物体的性质上,并且学习怎样描述、比较,并用规则或不规则的单位确定性质。
_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空间认知经验,还有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了其探索精神与愿望。在“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以测量自己的身高为活动内容,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材料如:盒子、罐子、尺等物品。幼儿在反复测量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幼儿的测量活动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并且逐渐对测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宝宝对于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有赖于老师的示范和指导。


说说宝宝的想像力

宝宝天生就是编故事大王,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常常会冒出可爱的点子。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爸妈常常会忽略他们的天性,而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教育宝宝,这无形中就限制和抹杀了宝宝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比如说过早认字,给宝宝规定编故事的模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很多男孩很偏爱科普书籍,但装了很多科学知识的小脑袋,也会错过天马行空、随意发挥的机会。
我的小子扬就是,所幸的是一些文学大师、专业童书作家的故事书给宝宝提供了很多想像的机会。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这还要从一篇童话说起,那次看的是吉卜林童话中的一篇《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看书之前,我先问子扬这个问题——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结果小家伙的答案让我哭笑不得。他沉思了半晌后告诉我,大象的基因就是这样的。
太没有想像力了,唉,宝宝成天就爱看科学书,脑袋瓜里直愣愣的,看来要给他换脑筋了。

平时我每天会跟宝宝讲一个吉卜林中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吉卜林的幽默和想像力,虽然子扬也听得津津有味。不过看完后,宝宝总会要求再看大剖面,大剖面是套好书,可是我不能让他只沉迷于科学书而与其他的好书绝缘。于是就和子扬讨价还价,说再讲一个吉卜林,明天再看大剖面,小家伙死活不同意,他居然违心地说,吉卜林不好看。经过妈妈苦口婆心的教导后,子扬才承认吉卜林也好看,但又加上一句说“还是比不上大剖面”。看来这条路很长,我只有多找几套创造力丰富的图书,才能找回宝宝的想像力!
豹子身上的黑斑是怎么来的
不久之后的一天,我和宝宝翻看另一篇文章,讲起了“豹子身上的黑斑是怎么来的”这个话题。

讲之前还是让子扬想答案,这次可能因为宝宝比较感兴趣,所以答案比较多,主要有6个:

1.因为豹子过敏长了很多斑

2.豹子写字时,墨汁洒到身上,变成了很多黑斑
3豹子淋到了黑雨(讲到这里,妈妈记不住答案了,赶紧拿笔来记,小家伙看到自己的话可以变成文字,更兴奋了,绞尽脑汁地想。)

4.豹子跑到发电厂,被火少焦了皮毛(是火力发电厂)
5.豹子长了疮,医生把肉挖掉了,留下黑疤(好可怜啊)
.太阳黑子跑到豹子身上啦!
哇!宝宝的答案真多呢,看来,多让宝宝看这类图书,效果还是不错的呢。另外,我发现写下答案来的这个方法真的很好,大家可以试试,宝宝会受到鼓励,很认真、很努力地去想哦。

要想丰富宝宝的想像力,离不开优秀的书籍,这里暂且列几本训练宝宝想像力、创造力的图书,有:儿童创造力启蒙,无字书,阿罗系列等。

填鸭式教育得不偿失

为了宝宝的明天能够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妈妈们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父母们热衷于在宝宝幼小的时期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启蒙教育。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19楼互动空间)

心理学医生的话
许多年轻的父母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得这样圆满。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甚至,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宝宝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宝宝讨厌学习。在这些宝宝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不喜欢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

神经科专家提醒

父母们挖空心思为宝宝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无味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学习班并非正规班,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拍的东西,造成了宝宝的思维紊乱。诸如有的宝宝坐姿不正确,有的宝宝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了精算的宝宝一做起算术来,更是错误百出,这都是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了宝宝的正常思维紊乱。

宝宝天性就爱玩,关键是培养宝宝的天性。”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幼儿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尽早地认几个汉字或做几种运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启发和教会他们,如: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形状,热带鱼是什么形状,让宝宝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宝宝神经最兴奋的时候,才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时间。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而在宝宝的脑力和智力都不具备和完善的情况下,费尽心机让宝宝死记硬背的知识,可能到了学习的正常年龄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赔进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宝宝幼年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暴力动画片孩子最好少看

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屋子里,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另一组没有观看这些暴力节目。当电视播放完以后,观看暴力的一组孩子开始撕扯屋里的玩具,并且互相打斗;另一组的孩子则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观看暴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激起孩子的效仿。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动画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

那么,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引导孩子看待这种暴力动画片?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好的动画片来看,对于一些暴力场景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看上瘾。其次,去年9月,中国视协卡通艺术委员会傅铁铮曾提出,国内没有动画分级,但那种血淋淋的情节出现在黄金档动画里,在国外是根本不允许的,所以这也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应该规范动画片市场,创造出更多适合孩子看的好动画。第三,家长要强化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帮助孩子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包括动画片的偏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跟孩子讨论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帮助孩子识别善恶。
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屋子里,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另一组没有观看这些暴力节目。当电视播放完以后,观看暴力的一组孩子开始撕扯屋里的玩具,并且互相打斗;另一组的孩子则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观看暴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激起孩子的效仿。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动画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

那么,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引导孩子看待这种暴力动画片?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好的动画片来看,对于一些暴力场景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看上瘾。其次,去年9月,中国视协卡通艺术委员会傅铁铮曾提出,国内没有动画分级,但那种血淋淋的情节出现在黄金档动画里,在国外是根本不允许的,所以这也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应该规范动画片市场,创造出更多适合孩子看的好动画。第三,家长要强化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帮助孩子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包括动画片的偏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跟孩子讨论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帮助孩子识别善恶。

宝宝有多聪明

宝宝是天生的探索家,对一切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和敏感,不仅如此,他们还很固执。他们不知疲倦地努力训练着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和运动能力去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去认识它学习它。如果你希望发展宝宝的智力,那么你所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他最充分的来自父母的关爱,灵敏而正确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温暖的怀抱、微笑、轻柔的声音和奶水,就是他们最渴望的一切。

相反,过早地对宝宝施行智力开发项目其实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来说,并不一定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

幼儿期情绪发育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期的情绪体验已经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经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反应启动的原因上、情绪表现的方式上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幼儿的情绪是完全外显的,内心有什么反应,在情绪上就表示出来。幼儿的情绪完全缺乏控制,有时会莫名奇妙地大发脾气,或出现极度的恐惧。幼儿常常把想象中的事情,如黑暗、鬼怪、动物等,当做现实中的事物,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此时的儿童对伤害、斥责、讥笑的焦虑也增加了。这时的儿童已经有了一些较高级的情感体验,儿童的理智感也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好奇和好问,还喜欢拆装玩具,这些都是儿童探究性的表现。

幼儿期的记忆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幼儿期主要是不随意的记忆,在教育的影响下,记忆开始发展。幼儿记忆很容易受成年人暗示,也很容易发生现实与臆想混淆现象,为此幼儿十分相信童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也会编织一些自己十分向往却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成人还往往认为幼儿在撒谎。幼儿期还存在明显的“记忆恢复”现象,其所接受的信息、其再现水平不如相隔几天后的再现水平,这说明儿童的大脑不是消极再现材料信息,而是有积极主动加工过程。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很少使用记忆策略,他们还不能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物来帮助记忆。到了6、7岁虽然可以在别人的提醒下利用词为中介物来提高记忆的效果,但他们自己尚不能去主动的利用。

幼儿期思维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幼儿的思维,已经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学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中依靠事物的外表和现象进行思考,使思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和预见性。此期间,儿童的思维还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具有直觉性。对事物也是具体的、形象的概括,因而常常是非本质性的概括。由于经验的贫乏,幼儿有不少推理是不合逻辑的。幼儿经常用自己的生活逻辑和主观愿望代替事物客观的逻辑。由于他们认知的直觉形象特点,往往只依据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特征作出判断。

幼儿的语言发育有什么特点

幼儿期是从3岁-7岁期间。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与3岁时相比,7岁时的词汇量大约增长3-4倍。3岁时词汇量为800-1000个;4岁时词汇量为1600-2000个;5岁时词汇量为2200-3000个;6岁时词汇量已经增加到3000-4000个。幼儿已能掌握各类词,对词义逐渐明确,并有一定概括性。此期间各种空间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中、左右等)开始出现。提高最快的是在3-4岁时,3岁时能辨上下,4岁时能辨前后、里外,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方位的相对性,以对方为中心判断左右,一般要到7岁左右才能掌握。时间词是在3-6岁开始逐渐掌握,首先掌握今天、昨天、明天,然后是上午、下午、晚上和今年、去年、明年。到6岁已能全部掌握。幼儿语言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代词,由于代词(你、我、他)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要理解这些词,不俟需要相当的语言能力,还需要进行复杂的智慧活动,随时调整和转换理解的参照点。故4、5岁幼儿在语言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也常会错误地理解或错误地应用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这些代词。幼儿的语句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但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如被动语态和双重否定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一般要到6、7岁才能掌握。幼儿的言语表达由连贯性言语取代不连贯性言语。另外有了自我中心语言(自己对自己说话不起交际作剧的自言自语,经常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产生,有时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进行的思考)。所以它是一种既具有外部语言特点,又具有内部语言特点的,由外部转化为内部言语的过渡性语言。自言自语在幼儿期占很大的比例,到7岁左右开始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内部语言的发展。

 
 

婴儿的思维发育特点是什么

2-3岁婴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依靠感知和自身的动作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思维就终止了。这个时期已经能利用语词对事物进行一些分级概括,如按照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但还不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来概括。他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常因突出非本质特征而扩大或缩小了概念。

婴儿期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记忆开始的标志。运动性记忆出现最早(出生后2周左右),其次是情绪记忆(半岁左右),然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词的逻辑性记忆最后出现。2、3个月的婴儿,当他凝视的玩具从视野中消失的时候,能用眼睛去寻找,表明他有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3、4个月婴儿出现对人和物的认知,6个月认知较明显,如能辨认母亲及陌生人,但婴儿的记忆保持时间较短,1岁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2岁时可延长到几个星期,3岁时可以保持几个月。l岁左右出现明显的回忆。2岁时再现潜伏期只有几天,3岁时延长至几个星期,4岁时可至几个月。

 

婴儿期的语言发育特点是什么

婴儿期是指0-3岁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能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这种词的出现约在l岁左右,而l岁前的乳儿期却为词语的说出和理解做了多方面的准备。5个月左右.儿童进入呀呀学语阶段,发出一些类似于成人语音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但这只是一种发音游戏,婴儿从中获得快感,但没有意义。8、9个月婴儿已经开始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能理解,但不能主动说出词语,我们称之为被动性语言。儿童从1-1.5岁左右开始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儿童以一个单词代表一种意思,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情况说出的单词称之为单词句。单词句往往意义不明确,词性也不确定。1.5-2岁左右出现双词或三词组成的语句,语义比单词句明确,但结构不完整,十分简短,仿佛电报文字,故称之为“电报句”。这种语句自1.5岁后发展很快,有人调查了2岁左右的儿童,这种语句的组成形式有2000句之多。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3岁时词汇量已达到100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为主的实词,随后各种虚词才陆续出现。此外句子也逐渐转化为完整句。复合句的比例迅速增长,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型相继出现,但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残缺,次序颠倒还经常发生。这时儿童喜欢与成年人交谈,喜欢听成年人讲故事,并能理解其内容。言语表达多情境性,缺乏连贯性。
`7Q6U"l-h:Y*A0

婴儿期的感知觉发育有什么特点

(1)新生儿的视觉:新生儿能够用眼追随移动的物体,婴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5周的婴儿仅能集中注意5秒,注意距离为1-1.5米左右;6个月时调节眼睛晶体功能已经达到正常成年人的功能水平,已能注意远距离的物体。

(2)婴儿的听觉:新生儿已有了听觉,83%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新生儿还能区分音高、音响和声音持续的时间,对成人说话的声音特别敏感,能准确地使自己的身体运动与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
(3)婴儿的嗅觉、味觉: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都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如让新生儿闻两种不同气味,当多次闻一种气味,其身体及呼吸反应变化减弱后,再出现另一种气味,这时他反应又强烈起来。说明新生儿已经觉察两种不同气味。新生儿味觉系统也早已开始发育,如半个月的婴儿就能对糖水、盐水有不同反应。如对糖水就做吸吮动作,苦水就做怪相。

(4)辨别图形的知觉:新生儿对不同复杂程度的黑白线条表现出不同的凝视时间,一般偏爱较复杂的曲线图形。2-3岁婴儿的感知觉渐趋精细。

(5)婴儿的视觉:婴儿的视觉方面已能分辨几种基本色,依次为黄、红、绿、蓝(也可因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在次序上有所不同)。这时期的儿童已经掌握一定量的有关空间、时间的词汇,在空间知觉方面已能辨别上下、远近,但还不能指出前后、左右,3岁已经能正确运用早上、晚上的时间概念。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已达到成年人脑重的25%。出生后儿童脑的重量随着年龄以先快后慢的速度增长,第一年的脑重量增加最快,2.5-3岁时脑重发展到相当成年人脑重的75%。此后几年发展渐慢,到6-7岁接近成人水平,占成人脑重的90%,此后缓慢增长,到20岁时停止增长。脑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完善化是出生后大脑发展的主要方面。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脑神经细胞的增殖,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新生儿的大脑皮质表面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十分简单,以后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开始向不同方向延伸,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质各层。以此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髓鞘化保证了神经兴奋沿着一定路线迅速传导。新生儿的脑低级部位(脊髓、脑干)已开始髓鞘化。以后先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后是与智慧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顶叶区髓鞘化。6岁末几乎所有的皮质传导通路都已髓鞘化。


 

阅读(0) | 留言(0)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