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和分级主要依照血铅水平为指标,共分为5级——
Ⅰ级:血铅小于99微克(0.099毫克)/升,相对安全;没有症状表现,一般只要3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物排一排铅就可以了。
Ⅱ级:血铅100-199微克/升,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表现为小孩吃饭不好,缺乏钙、铁、锌,需要吃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95%以上的1个月或45天后可降到正常或安全范围内,即6以下。
Ⅲ级:血铅200-499微克/升,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明显症状,如多动症,贫血,腹痛。
Ⅳ级:血铅500-699微克/升,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Ⅴ级:血铅≥700微克/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甚至死亡。
最后两个级别一般是职业性铅中毒,不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世界发达国家儿童血铅<60微克/升为相对安全,国际血铅诊断标准≥100微克/升为铅中毒。
儿童应慎食“排铅”保健品,如果需要服用,请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
口服排铅保健品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促进铅的吸收。使用这些排铅药物和保健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积极寻找铅污染源和铅进入孩子体内的渠道,并加以去除和纠正。不然,必然是一边排铅,一边促进铅的吸收,那是非常危险的。
他告诉记者,如果必须使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时,家长们应首先注意弄清孩子的血铅水平究竟有多高?应去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标准的血铅测定方法测定孩子的血铅。锌卟啉的测定结果一定要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单一的锌卟啉测定结果不能作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依据。一定要用血铅测定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药物治疗。血铅值较低的儿童,不需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更不需药物排铅。
同时,还要弄清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的功能原理。对使用综合作用原理的保健食品要谨慎,不能长期服用。
杞枣口服液是目前市面上用得较多的口服排铅保健品。
对于铅中毒,最好的方法还是要预防:
儿童更容易发生铅中毒的2大原因:
1、呼吸道与胃肠道铅吸收率远远高于成人
儿童更容易发生铅中毒,是由于铅及其化合物在他们的呼吸道与胃肠道的吸收率远远高于成人。
2、儿童的体内排泄铅的能力较成人要低
铅一旦进入儿童体内,仅有66.7%的铅可以被排出体外,仍有1/3滞留体内,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具体措施:
1. 平时少去车多拥挤的地方,马路边汽车尾气处,电池厂、油漆厂等铅污染地区。
2. 宝宝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不能把不洁物品,如铅笔芯,玩具放入口中。
3. 不吃含铅食物,如含铅皮蛋,爆米花及有色素的食物。防止蛋白质,钙、铁、锌的缺乏。因为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增加肠道对铅的吸收,使血铅水平增高。多吃能驱铅的食物,如牛奶。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能与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化合物且阻止铅的吸收,牛奶中所含的钙可使已沉着于骨骼上的铅置换出来而随尿排掉。此外,海带,胡萝卜、虾皮、茶叶、大蒜及鸡蛋都有化解铅中毒之作用。
还有,铅污染主要来自空气和饮食,所以我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含铅污染和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
1.空气中的铅污染最多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所以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要尽量躲避容易接触汽车尾气的地方,遇到风大的天气要戴上口罩。
2.对于刚刚装修过的新房或者刚油漆过家具的房间,一定要开窗通风并空出一个月左右,等到含有铅等有害物质的气体散尽之后,方可入住。
3.据统计,儿童体内铅有80%—90%是从消化道摄入。所以,一定要勤洗手,不吮指,尤其又要边玩边吃零食,边翻书边进食,不啃铅笔头。使不正常行为造成的“铅摄入”降到最低限度。
4.少吃或不吃高铅饮食。像松花蛋、爆米花和劣质的罐头饮料和食品尽量少吃。不饮用隔夜第一段自来水,清晨先打开自来水放1—5分钟,因这段水含铅量较高。
5.多吃含钙、铁、锌食物。在肠道里,钙、铁、锌与铅进入体内是通过同一运载蛋白,所以存在相互竞争机制。豆制品、肉类、蛋类和动物肝脏中含钙、铁、锌丰富。
6.避免接触污染的食品。袋装食品要防止上面的字、画、商标与食品直接接触。